美中撕破臉?美國要求中國72小時內關閉駐
休士頓領事館 龐佩奧與強森
提"八議題"希望擴大制裁中
3S MARKET 施正偉
一個海康威視差一點把台灣的安控業滅頂,謝金河社長只說對了一部分。事實上,中國安防企業差一點也統一了全球,如果不是美中貿易戰,如果不是武漢肺炎大流行,中國安防企業大概很順勢,不出再一兩年就能完成,連成吉思汗也無法完成的壯舉 —— 統一全球。
在「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高峰會」之後,這陣子很頻繁地與國內監視相關業者,美國一些業者交流探討。幾個我接觸的美國業者頻頻在問我,台灣的 IP 監控,除了 VIVOTEK,還有哪些公司是值得關注與合作的?一些美國業者甚至直說,海康威視與大華所掌握的八九成類比監視,台灣廠商應該可以輕鬆補足這兩家的空間吧?
這些問題,我當然也問了台灣的廠商,坦白說每家問下來,答案都不一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還有台灣廠商多數並不了解美國市場,雖然台灣廠商都知道美國市場很大,就是只有很少數廠商真正做的好。
也正巧我在北美住過兩年多,加上進入安控領域,過去美國一直是我很經常接觸的市場,這裡還是以美國市場的主題延續來探討。
美國監視業找台灣業者救急?
一些我所接觸的美國業者,直接挑明問我,台灣廠商誰可以供應 IP 監控的軟體(韌體)?我說你們不是都接觸過嗎?能夠真正提供 IP Solution 的,還需要我再說明嗎?幾家美國業者找我問下來,誰接誰的的訂單,我都快倒背如流了,這些美國業者最後還是會來這麼一句:只要能看、能錄、能回放,功能比海康威視差一點,價格高一點,因為 NDAA 的關係,還是可以考慮接受。另外,類比高清也有很大的需求 ……。
究竟美國影像監控市場有多大?NDAA 國防授權法已開始落實執行的情形下,台灣廠商有多少的機會空間?美國業者甚至也問到:台灣政府也提出「資安即國安」,對於產業政策有什麼做法?
美國 NDAA 禁海大,有多少市場空間釋出?
到底美國影像監控市場有多大?說法有很多。一向在監視產業調查數據非常樂觀的 IHS,曾發表新聞稿指出 2018 年發貨的所有安控攝影機中,有 70% 是網路攝影機。這個數字,在我所接觸的國內外業者範圍內,都有所質疑;當然也有呼應者與支持者,所以還是尊重這個呈現。
我曾分享過,除中國外,全世界目前 IP 與 Analog 的裝置比例,包括 2:8、3:7、4:6 都有。3S MARKET 在 7 月10 日所分享中國的監視之眼這篇報導中提到,「美國 2016 年的監控攝影機數量約為 6200 萬支,實際上中國的人均普及率比更高,約為 1.72 億支」,另外這幾年量大約平均的成長率在 10% 左右。
我就以上述這些數據基礎來探討推演,在今年美國的監控攝影機數量,大約會達到 9100 萬支。所以用 2:8、3:7、4:6 的比例來計算,在我所掌握的平均出口供應價(可視為產值的計算基礎,但非一般調查報告所說的市值),網路攝影機平均大約 70 美元;類比高清平均大約 30 美元來計算,則最低到最高數量與產值的間距,大致是如下的情形:網路監控攝影機數量在 1820 萬支 - 3640 萬支,產值在 12.75 億美元 - 25.5 億美元之間;類比高清攝影機數量在 5460 萬支 - 7280 萬支,產值在 16.38 億美元 - 21.84 億美元之間。
如果把 IHS 所估計全球 70% 是網路攝影機這個標準來套,美國市場數量在 6370 萬支,類比高清攝影機數量在 2730 萬支;網路攝影機產值在 44.59 億美元,類比高清攝影機產值在 8.19 億美元。
而再結合台、美、中監控廠商的說法,中國海大宇在美國市場網路攝影機的市佔率佔了七成,類比高清攝影機數量海大佔了八成來計算,再加上美國廠商所說在 NDAA 的影響下,至少騰出五成的空間來看,大家可以再去計算出,自己所偏好的數字空間。
而綜合歸納,中國廠商在美國市場網路監控攝影機的騰出數量在 637 萬支至 2230 萬支之間,市場產值騰出的空間在 4.46 億美元至 15.61 億美元;類比高清攝影機產值騰出 2184 萬支到 5824 萬支,市場產值騰出的空間在 6.55 億美元至 17.47 億美元。合計中國監視攝影機騰出的產值空間,在 11 億美元到 33 億美元。
美國這些業者大致上也說,這些中國安防廠商所騰出的空間,還是保守的估計,如果美國大選後,因為民情反中的因素,如果 NDAA 再加碼雷厲執行的話,中國的監視產品勢必會再限縮。理由是美國兩黨候選人都再加碼較勁,要兌現選舉承諾,短期間仍然會有這樣的效應。
我要特別強調,上述的數字只是一個綜合推估參考,而 NDAA 的核心在於資安,無論美中科技戰如何演變,海思晶片在被掛上不被信任的標籤,這是台灣業者包括晶片業者,以及設備業者必須正視這樣情勢的發展,特別是在公部門的應用上。
而「資安即國安」正是政府在推動的六大政策之一,這也許是美方業者也會詢問我,台灣的政府政策是什麼樣的立場。事實上,這些美國業者問的很直接,他們問到台灣在這端的產業政策,有沒有像川普ㄧ樣提出禁用的做法,包括有沒有提列預算進行相關的運行……。
我因也接觸相關國內幾家重要公共工程顧問規劃與承包業者,了解這些單位都已積極去「中國化」的相關設備,大致也與這些接觸的美方業者說明,至於政府政策,我告訴他們既然是台灣的發展政策,勢必會有一連串的做法。
台灣監視業只想賣 IP Surveillance?
焦點應該還是必須回到,在上述的美國市場空間的推演,這些數字如何變成台灣的訂單?能夠從這些數字拿到多少比例?很自然的,美國市場不會只是台灣安控業者的專屬,掉單的中國安防業者,也勢必會透過很多旋轉門的做法,另外傳統台灣的競爭勁旅韓國,也不會是塑膠,特別是他們還有一個不輸海康威視規模的韓華電子。
台灣安控業長期以來都用技術、憑單打獨鬥,在國際市場拼搏。但是時空在改變,如果今天這些市場的變化,仍是用老步作法,相信仍可撈些單。但是這十年來,紅色供應鏈崛起讓台、韓都吃盡了苦頭,一一都映證了「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絕對不是最好的做法。
相信很多台灣業者與韓商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多交手的經驗,韓國業者相當擅長圍捕獵物後,再自相競爭,或者等著大廠拿單後,再等著排排坐分果果的遊戲。
台灣長期都用各自先搶單再說的模式,勢必難擋目前的國際競爭局勢的運作。
很多人說,美國的 NDAA、台灣的「資安即國安」,再加上美國為箝制中國,不斷送出友台的做法,正是台灣的機會。而相對地,政府與業者如何展開合作,正是一個重要的一步。這端相信業界朋友的期待,相信政府相關單位也在逐步研擬中。
從美國幾家業者最近跟我提到,他們也需要類比高清的產品,他們認為這塊是台灣大多數類比業者的強項,特別是類比高清不像網路監控,需要有一定軟體與韌體的處理能力,根本是台灣業者垂手可得的囊中物。
但是台灣有幾家業者也指出,三年前當對岸與現在三大主流類比晶片業者大力合作時,很多業者也開始自廢武功,有的甚至全數整隻都從對岸採購,很多業者早裁撤相關機構部門人員。
我也實際進行追蹤了解,事實上台灣要把這些重新重建難度不高,至少七八成都可自製,甚至 BOM 與海康威視與大華相當。
而台灣一些業者確實表示,目前暫時不考慮重回生產類比高清。針對此點,事實上半年前,我即與一些美國業者詢問。我與這些美國業者的看法雷同,就是海康威視與大華,甚至目前算中國第二梯隊的天津天地偉業、深圳同為,在全世界包括美國市場,都是「網、模齊攻」,包括向韓國的韓華等業者,也採相同的策略,台灣廠商說只做網路監控,是否沒有去完整評估美國市場?特別是中國廠商就是因為「網、模齊攻」,而今天達到了恐怖的規模化。
我最近與這些美國業者多次的互相探討,也得出一個結論,台灣絕大多數廠商,真的對美國市場沒有清楚的了解。
我向他們說台灣有幾家,在美國有設分公司的業者的做法,以及只做 OEM 的公司,還有成功進到美國主流通路的公司,對比其他每年幾乎都會去 ISC WEST 參展的廠商,對映出真正在美國做得成功的台灣廠商,以及只是「拿香跟著拜」的差異點,這些業者也回應台灣廠商有的確實有實力,但不了解美國市場習性,甚至有些做法,也令美國人覺得詫異。
一家美國業者就說,有家台灣業者堅持他們的系統操作模式,不願意對接或轉換美國主流系統的相關操作模式,這樣如何進到美國市場?特別是想進入到美國的主流市場,如果不與前十大的產品相容,就不要花時間來美國市場,幾家美國業者這樣的分析表示。
台灣監視業把美國市場當成歐洲市場經營?
事實上我接觸的美國業者中,有些也做歐洲或其他的國際市場,他們觀察到台灣廠商,似乎把國際市場都是「一視同仁」,事實上美國市場的經營,不能用經營歐洲或其他國際市場的邏輯等同看待。
事實上我接觸的美國業者中,有些也做歐洲或其他的國際市場,他們觀察到台灣廠商,似乎把國際市場都是「一視同仁」,事實上美國市場的經營,不能用經營歐洲或其他國際市場的邏輯等同看待。
當然這些我接觸的美國業者,有些已經認識了二十幾年,有些也有十年,有些近幾年認識的,有些是透過網路聯絡上的。
一位美國業者就這樣分析,在亞馬遜這類網購電商興起之前,像 ADI 這樣美國最大的安控產品通路商,大概就壟斷了 67%的安控市場,在網購電商興起之後,以及中國廠商產品興起之後,美國市場也不斷在蛻變,但是他發覺台灣廠商似乎都是以不變應萬變。
當然,在我接觸的美國業者中,也有不同的論調,有的認為要台灣人確實了解美國市場,是有點為難,因為連美國人自己也不見得了解美國市場的整體情況,所以做 OEM 是最保險穩定的模式。
另一些美國業者則認為,不管要做 OEM、通路、或支援 SI 做專案,台灣廠商太不重視做行銷,因為美國市場太大,沒有足夠的 Reference,很難引起專業廠商的合作意願。
事實上這裡提到的行銷,不只是做廣告。而是之前我陸續分享過一些探討。比如美國業者就告訴我,別以為海康威視一開始進到美國就一帆風順,剛開始也是被美國業者很多的「教示」,一位美國業者就告訴我,以網路監控來說,在軟體部分,普遍最信任的還是海康威視的產品,其他如大華、宇視、同為的信任度相對都差一段距離。這就是因為海康威視為了融入美國市場,也下了很多功夫。
美國市場是類似於中國市場,都是一個大的單一市場,但是又存在很多的多元性。不到十年的時間,幾家中國安防公司可以滲透七、八成的美國市場,這才是台灣安控業者值得去探討的。
台灣有哪些公司曾在美國市場發光發熱?
歐普羅、慧友、勝品、彩富、利凌,甚至被美國 GE 併購的宏普等,都是台灣廠商在美國市場,有過各種不同形態的成功案例,事實背後有很多的故事在裡頭。
像 KAMPRO 宏普,在內部就推動了很多年的 TQC;一家台灣的公司能被當時 GE 這樣的國際大品牌納入旗下,不僅當時宏普切入高階的攝影機市場,內功蹲馬步的功夫,絕對是重要的關鍵。
這次「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高峰會」,我特別邀請一德金屬董事長沈木林與會,這家專門做美規高階商用安全門的公司,同樣投入很多的精力,在很多的認證規格的 Approved,以及結合許多創新技術的應用。
NDAA 帶給台灣安控業者機會,但也試煉台灣業者的企圖心與鬥志。目前除了有即時的機會,對於這麼大的美國市場,佈局並結合時程的規劃發展是必要的。
從上面美國市場規模的數字推演,目的只在提供一個概略參考,因為市場是變動的,數字更是浮動的。
一個事實,在 10 - 12 年前海康威視在美國市場絕對不是一個咖,兩年多前海康威視也絕對不會認為川普上任後,居然可以讓已經縱橫美國市場的海康威視,突然間又將恐怕一掉,就將整個失去大部分的市場。
做一個結論,整個國際安控市場,因為NDAA,必將掀起一連串的骨牌變動效應。中國紅色供應鏈雖然重創,但仍然還是世界工廠。只不過屋漏偏逢連夜雨,汛災讓超過一半的中國都泡在水裡,也勢必要重新裝置他們的天網監控,海思晶片在美國的策略打壓下,「青吃都不夠,是否還能把曬乾的去外供」,正也考驗海康威視等這些中國公司的佈局。
而這個變動局勢,台灣廠商該如何掌握,台灣政府的資安即國安的產業政策,是否也能支援的上,亦或繼續單打獨鬥、讓產業自然野蠻生長,這一著棋盤的下手棋路,都直間接關係著未來三五年的變化,應該不會再是「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