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器人展開幕:探索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

piCOBOT® on Universal Robots at Japan RoboDEX show 2019 - Piab


來源: OFweek机器人网


智慧製造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趨勢,機器人換人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樣各種機器人技術都在商業化應用中,找到了合適的落地,推動著各行各業的快速轉型升級。

1月16日,第三屆機器人開發與應用博覽會(RoboDex)在日本東京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作為日本領先的機器人新技術展覽,此次展出範圍包括從工業/服務機器人無人機開發技術、IT、人工智慧等相關機器人產品與技術等,展會集中展示機器人創新技術。

展會吸引了220多家,來自世界各地及日本領先機器人廠商參展,包括達明機器人(TECHMAN ROBOT)、雅馬哈(YAMAHA MOTOR)、電裝(DENSO)、庫卡(KUKA)、優傲(UNIVERSAL ROBOTS)、愛普生(EPSON)、那智不二越(NACHI-FUJIKOSHI)等眾多知名機器人企業,帶來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機、先進驅控/感測技術和控制系統等產品和先進技術。

根據日本機器人工業會對外發佈,2019年日本工業機器人訂單額,將達1.05萬億日元,同比將成長4%,連續兩年打破紀錄,近年來日本工業機器人的出口比例,達到了驚人的70%,被廣泛用於食品、藥品、汽車、電子等領域。

而根據日本政府的一項數據顯示,日本工業機器人的全球佔有率也已超過了50%。作為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輸出國,日本的工業技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品種齊全,機器人企業多如牛毛,因此此次日本機器人展,備受行業人士關注。

隨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機器人應用前景越發廣闊,智慧化進程加速,機器人行業新產品與技術層出不窮,本屆機器人展會又有什麼新鮮的產品和技術方案呢, 小編帶大家一暏本次展會盛況。

人機協作,輕量化機器人成趨勢
作為機器人界的「網紅」,協作機器人以其輕巧、安全、靈活性高等優點火得相當任性,此次展會上也有相當一批機器人企業廠商,推出協作機器人產品。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優傲(UNIVERSAL ROBOTS)作為全球最大的協作機器人公司,此次帶來的是新推出的e-Series(e系列),適合有著複雜應用需求,並且未來需求具有多樣化和不確定的用戶。URe系列有效載荷範圍3kg-10kg,半徑可達500毫米-1300毫米,所有腕關節均可360度旋轉,端關節無限旋轉。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日本DENSO WAVE(電裝)攜眾多及機器人產品亮相,其中小型協作機器人Cobotta靈活的工作模式、小巧可愛的體型備受關注,據介紹,Cobotta的手臂達到310毫米,有效載荷為500克,控制器位於機器人的基座,使其非常緊湊輕巧,僅3.8公斤,Cobotta提供了「靈活的編程平台」,允許用戶使用各種通用編程語言,來操作機器人。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達明機器人(Techman Robot)作為台灣協作型機器人先鋒企業,其產品擁有高達九成的產品自制率,搭載可與國際大廠媲美的2D與3D視覺辨識系統,此次重點展出的是TM5系列,以及最新發表的中高負載能力產品系列TM12、TM14機器人,內建視覺的達明機器人,適用於各產業應用如上下料,高負載機器人產品可負載能力,大於市面上相同臂長的協作型機器人,載重高達12-14公斤,工作範圍高達1300mm,且能搭配高機能移動AGV,是半導體產業及物流業的應用首選。

走向智慧化,更靈活可靠的機器人
智慧化時代正在來臨,物聯網將所有物理對象連接起來,使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交互變得更輕鬆。近年來,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大幅提升了人機交互的體驗。未來,更輕便、更節省空間、可以靈活控制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在智慧製造的數位化改造中,依然必不可少。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機器人(KUKU)亦攜多款產品重磅來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產品是庫卡移動機器人「KMR iiwa」,其獨特的「全向輪」和自動導航系統優越,負載通用操作系統控制的人類協作機器人「LBR iiwa」,LBR iiwa 是KUKA最主流的小型智慧機械手,具有極高的靈敏度、靈活度、精確度和安全性,可以像人類手臂一樣的高靈敏度和細膩的運動;兩者結合大大擴展了應用,在各個生產過程中的可能性。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此次展會,愛普生(EPSON)重點推薦了兩款新產品,一是折疊臂的臂採用的六軸機器人「N6系列」,由於折疊手臂式獨特機構,使其在到達高度方向上更有優勢,有效節省空間,到達更高的空間位置。

二是SCARA Robot T6系列,該系列機器人打破了愛普生傳統SCARA機器人的概念,從結構到設計理念,都進行了完全的更新換代,從此開啓了免控制器的全新時代,產品易用性更強,性價比更高。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山葉機器人(YAMAHA)擁有支持生產設備的靈活應對能力,與值得誇耀的極大可靠性,其中,工業機器人產品,一直不斷地支持著電器產品的組裝、車用組件的搬運、大型液晶面板的製造等,各種行業的生產設備。

此次展會很多機器人企業,推出了針對日本電子產業密集的小型機械手,除此之外,老齡化也是日本當下面臨的難題,幫助人體勞動省力的裝置,在此次展會大受歡迎,成為此次重點展出對象,協助體力型勞動的外骨骼機器人,也稱「可穿戴的機器人」,能夠在人進行大體力勞動時,減輕身體負重,節省體力,減少疲勞性。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直击日本机器人展:探索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


從事模具製作的日本街道小工廠NITTO,透過與日本千葉大學前沿醫學工程中心、西村拓紀設計、日本高分子技研合作,開發出了「醫用可穿戴椅子archelis」。透過膝部和腳踝的角度,固定以及小腿和大腿部的大面積支撐來承擔體重,可長時間穩定地保持同一姿勢。

archelis不僅採用了貼合身體的人體工效學設計,還採用每條腿都獨立的分體設計,可保持隨意的站姿。該產品專門用於保持下肢姿勢,提高了運用性,包括在手術室裡的動作、輕量、無線化等。

除了機器人展,本次展會還會同期舉辦,全球最大規模可穿戴設備與技術專業博覽WEARABLE EXPO,展出涵蓋可穿戴設備到物聯網,以及AR/VR技術和最新材料和組件。

圍繞行業最火話題—工業4.0的展會SMART FACTORY Expo,涵括物聯網解決方案、工廠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和工廠設備等。預計吸引專業買主超過125,000人到場參觀採購,關聯行業與供應鏈的強大串聯,及展帶展的專業人士齊聚效應。

人機協作、製造業數位化等內容仍會是熱點,輕量化協作機器人逐漸成為趨勢,輔助性的機器人技術,也逐漸融入到人們生活中,在未來將會發揮重要作用,面對需求不斷變化的機器人市場,保持機器人技術領域不斷深度學習,才能把未來應用前景擴展到新的未知數。

作為中國機器人行業領先和專業的服務平台,小編將對此次展會進行跟蹤報道,除了對各個展會的企業、產品和技術進行解讀之外,我們還會對展會的現場進行直播,讓更多的觀眾瞭解全球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發展的動態,請繼續關注我們後續的報道和官網直播欄目。




.CES 2019: 自動駕駛的商業化——L3、L4賺賣水錢,L2的市場混戰

Self-driving cars rolled out at CES 2019


來源车智 2019-01-10

美國拉斯維加斯當地時間1月8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正式開幕,各參展公司的重磅發佈會都已基本完畢,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來說,面臨著從概念到商業化的關口,自然最值得關注。

自動駕駛技術在CES 2019上,除了慣例展示各種概念,也有了部分的商業化嘗試,對於各科技公司、車企和初創公司的商業化嘗試,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L3、L4的自動駕駛在準備賺賣水的錢;L2級別的自動駕駛(ADAS)則離規模化2C商業變現更為接近。

L3、L4級自動駕駛,賺賣水錢可能是最為靠譜的商業模式,想賺賣水錢的公司包括了主機廠、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買單的則包括了初創公司、科技公司和主機廠,你會發現,錢在這個鏈條內轉了一圈(當然是到了不同玩家手裡),卻還沒能真正從圈外賺錢,也就是還沒找到消費者買單。

至於,L2級別的自動駕駛(ADAS),則在2019年面臨著爆發的機會,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對ADAS的需求在增加,越多越多的車企將其作為新車型的賣點,另一方面在於有關法規的推進,

更為有意思的一點,會發現是之前嗷嗷叫要推L4級別自動駕駛的中國公司,在商業化的嘗試上,則走起了賺賣水錢的路子,或者是降維打擊力推ADAS,當然了,更多的是ADAS公司在推新品,有意思的問題來了,是直接上L4靠譜,還是循序漸進的從L2-L3-L4靠譜呢?


01L3、L4賺賣水錢
前面說的,想轉賣水錢的公司有主機廠、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主機廠此前就有比亞迪推的硬體開放平台D++,目的就是想多賣秦Pro,因為此前志在L4級別自動駕駛的公司,大量採購的車輛是林肯MKZ,當然了Waymo這樣的富二代上了的更貴的Lexus RX450h之類的。

在CES 2019上,想賺L3、L4級別自動駕駛賣水錢的公司很多了,科技公司裡面最為重磅的,就是百度Apollo為了商業化,而推出的Apollo企業版。有網友打趣稱,後面會不會又嘗鮮版、歐洲版、美國版等,又或者是「百度全家桶」。

言歸正傳,Apollo企業版主打深度定制化服務,並且強調共有知識產權,支持OTA的升級方式,解決方案包括了——1、小度車載OS;2、高速場景自動駕駛(L3);3、自動泊車(不確定是不是AVP,是就接近L4);4、小巴自動駕駛(L4);5、高精數據服務平台(車機地圖、ADAS地圖和高精地圖)。

從Apollo企業版來看,更貼切的形容是百度是想賺L3、L4級別的賣水錢,Apollo企業版希望進行商業變現的慾望就不在隱藏了,此前Apollo開發平台覆蓋了超過100個品牌和300+車型。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pollo是和比亞迪的D++硬件開放平台戰略合作,也可以理解為軟硬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現場宣佈了和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合作,成立「威馬&Apollo智慧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並且在2021年量產L3級別高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而在2018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Apollo則宣佈牽手一汽紅旗,預計今年量產L4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

據瞭解,主機廠和百度的合作,已經進入了微妙期,主要原因在於百度Apollo出現技術方案不明確、項目延期等問題,這和百度Apollo核心骨幹流失嚴重有莫大的關係。即便是剛剛宣佈的威馬汽車和百度Apollo的合作,威馬汽車技術口的人對此並不感冒。

所以,百度在這個關口匆匆忙忙的想商業化,去賺賣水的錢,可能是相當的欠考慮。一方面在於自身技術的累積,尚未到商業化的階段,另一方面則是買單人的錢,從哪來沒有考慮清楚,創造不了價值的服務,注定是不值錢的服務。

當然了,百度推Apollo企業版,希望成為智慧汽車時代的技術與服務供應商的思路是對的,就是timing(時間點)可能就不太對。匆忙商業化的背後是資金的壓力,自動駕駛是極度燒錢的技術,即便是百度也是有壓力的,這可能也是Apollo沒有獨立的弊端。

至於還想賺賣水錢的初創公司,就包括了來自中國的地平線,地平線的Matrix獲得了CES 2019創新獎,基於BPU2.0處理器架構的Matrix,能夠為L3、L4級別自動駕駛,提供高性能的感知系統,並在CES 2019推出了,NavNet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方案,以及地平線雷射雷達感知方案。

02ADAS的降維打擊和攻守戰
相比L3、L4的自動駕駛方案,離量產還相對較遠,L2級別的ADAS則早已經成為了紅海市場。在中國市場,高端市場有Mobileye,低端市場則有眾多的新創公司,如Minieye、蘇州智華、中天安馳等,此外還有傳統老牌的Tire 1/2等。

即便是ADAS成為紅海,在CES2019還是有眾多的玩家推出新產品,其中最有競爭力的,可能就是來自人工智慧時代龍頭NVIDIA,推出的DRIVE AutoPilot方案,這是一套L2+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而ADAS領頭羊Mobileye則推出了算力增加10倍的EyeQ5,再戰江湖,並透露正在研發更高性能的ADAS。

NVIDIA降維打擊L2+級別自動駕駛市場,雖然要到2020年才能量產,這可能也是其認為,L4級別自動駕駛規模商業化,至少要到2020年後的原因,至於Mobileye升級算力的EyeQ5再戰江湖,這也意味著被英特爾150億美元收購後,面臨著持續變現的壓力。

除了上述兩家在ADAS市場展開激烈的爭奪,實際上,百度的Apollo企業版,包括地平線的Matrix等,都有把ADAS的變現提上日程,這也是類似NVIDIA的降維打擊,從L4下降到L2,不知道市場的認可度和技術的準備情況如何。


在2019年,ADAS會迎來爆發的一年,似乎成為了業界較為統一的觀點,所以我們看到了在CES上,ADAS市場迎來了更多玩家的加入,其中不乏志在L4級別自動駕駛的玩家,紛紛推出相關方案。

本來就是紅海市場的ADAS在2019年,競爭必然會更加的激烈,但是,有可能會跑出一些營收數億級別的初創公司,也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企業的死亡。從更高級別降維到ADAS的背後,必然有出於造血的思維,以求度過寒冬。

這裡,可以來到前面提出的問題,究竟是直接上L4自動駕駛靠譜,還是從L2到L4級別打的路線更為靠譜。實際上,只有更合適的道路。對於Waymo來說,含著金鑰匙出身,一旦開放融資也根本不缺錢的情況下,直接上L4是堅持技術方案的最好方式。

Waymo一旦開放融資,相信手握千億規模願景基金的孫正義、中東的石油美元、中國的資本,甚至傳聞代工大王富士康的郭台銘對Waymo也是極度的贊賞,這些資本大鰐都會抬著錢去敲Waymo John Krafcik辦公室的門吧。

對於缺錢的其他玩家,從L2-L4級別的路線,則可能更為穩妥,一邊造血一邊升級技術,這是常規路徑,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喊著L4的公司在回頭補課造血,Mobileye這個ADAS的領頭羊,則堅定了從L2-L4的漸進路線。

2019,自動駕駛的商業化——L3、L4的公司想賺賣水錢,L2級別自動駕駛(ADAS)則面臨爆發和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

.蘋果新專利曝光:為 Apple Maps 增加 AR 導航功能

Apple Augmented Reality demonstrated in Apple Maps



來源: VR陀螺


近日,蘋果提交了一項新專利,該專利為蘋果旗下應用Apple Maps,增加了AR導航功能,以幫助使用者更快理解導航的指示。

將AR技術與導航相結合後,用戶可以透過手機相機,看到全景路線和終點位置,並更好地辨別方向。此外導航的AR功能,還能夠直接地在繪製出的,周圍建築3D模型中,看到何時轉向、減速及掉頭等提示,並且結合衛星圖像後,使用者還能更清晰地判斷,自己究竟是否處於導航中相同的位置。

blob.png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考慮,透過AR來幫助使用者解決導航問題。在去年12月初,一份蘋果專利描述了利用AR,來幫助出行的乘客尋找相應的車輛。蘋果同時還提議借助AR,來為司機顯示前方的道路,包括被其他道路元素遮擋的情形。


但蘋果並非唯一一家正在探索AR地圖的廠商,今年5月谷歌在I/O開發者大會上,就展示了帶有AR功能的Google Maps。用戶只需將手機攝影機對準街道,Google Maps就可以自動指示路線方向。

.滿天飛的概念,智慧製造不得而知的金字塔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ED 2017 Demo: Smart Manufacturing



來源:仪商网

近幾年來,從工業4.0的熱潮開始,智慧製造、CPS、工業網路(平台)、企業上雲、工業APP、人工智慧、工業大數據、數位工廠、數位經濟、數位化轉型、C2B(C2M)等概念接踵而至。

對於大多數製造企業而言,可以說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满天飞的概念,智能制造不得而知的金字塔
  

智慧工廠不是無人工廠
智慧製造涉及的技術非常多,例如雲計算、邊緣計算、RFID、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立體倉庫、AGV、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三維列印/增材製造、工業安全、TSN(時間敏感網路)、深度學習、Digital Twin、MBD、預測性維護……,讓企業目不暇接。

這些技術看起來都很美,但如何應用,如何取得實效很多企業還不得而知。


满天飞的概念,智能制造不得而知的金字塔
  

企業推進智慧製造差異很大
製造企業究竟有何對策
當前,企業推進智慧製造領域的相關技術,十分缺乏經驗,欠缺可借鑒的成功案例缺乏統一的部門來系統規劃和推進智製造。而在實際推進智慧製造的過程中,企業是頭痛醫頭,缺乏章法。

在「專項」、「示範」以及「機器換人」等潮流刺激下,一些大型企業,爭取到各級政府給予的資金扶持,而中小企業只能「隔岸觀火」,自力更生。

然而,絕大多數製造企業利潤率很低,缺乏自主資金投入。為了爭取政府項目,方案必須做得漂亮,檔次必須高大上,投入必須上億。大螢幕指揮中心是必須有的,大量採用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線是必須建的,立體倉庫、AGV也是可以有的,MES更是必不可少的,國產系統是必須用的。至於究竟能否取得實效,就只有企業「冷暖自知」了。


满天飞的概念,智能制造不得而知的金字塔
  

數據採集與設備聯網
自動化、數位化還是智慧化?
日本FANUC全自動裝配伺服電機,40秒一個,但其前提是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以及面向自動化裝配的設計,例如將需要用線纜進行插裝的結構,改為插座式的結構。

對於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大量應用機械手,實現高度自動化對於中小批量的產品,推進低成本自動化,即部分工位的自動化而對於單件客製化的產品,採取手工裝配。

西門子一直被廣泛譽為工業4.0典範,安貝格電子工廠稱為數位化工廠,其特點是人機協作的柔性自動化生產、智慧物流、工業軟體廣泛應用、海量的數據採集,以及大數據分析。

一個真正的智慧工廠,應該是精益、柔性、綠色、節能和數據驅動,能夠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的工廠。

在推進智慧製造過程中,不少企業建立無人工廠、關燈工廠躍躍欲試,認為這就是智慧工廠。而實際上,高度自動化是工業3.0的理念。推進智慧工廠絕不是簡單地實現機器換人,智慧工廠不是無人工廠,卻是少人化和人機協作的工廠。


满天飞的概念,智能制造不得而知的金字塔
  

個性化訂製和無人工廠
智慧製造的「敲門磚」?
企業要真正實現智慧製造,必須進行生產、品質、設備狀態和能耗等數據的自動採集,實現生產設備(機床、機器人)、檢測設備、物流設備(AGV、立體倉庫、叉車等),以及行動終端的聯網,沒有這個基礎,智慧製造就是無源之水。

但是,目前很多製造企業,還停留在單機自動化階段,甚至一些知名企業的生產線也未聯網。沒有基礎的設備聯網,何談工業互聯網?!

無論是推進企業資訊化、兩化融合,還是進一步實現數位化轉型,推進智慧製造,基礎數據的規範性和準確性,都是必要條件。

企業管理的規範性、業務流程的清晰,也是企業推進智慧製造的「敲門磚」。但現實的情況是,一些企業的基礎數據還沒有理順,卻在大談「工業大數據」,這是難以取得實效的。


满天飞的概念,智能制造不得而知的金字塔
  
推進智慧工廠
智慧製造金字塔
四種類型的創新:商業模式、生產模式、營運模式、決策模式創新

智慧製造十大應用場景:智慧產品、智慧服務、智慧裝備、智慧產線、智慧車間、智慧工廠、智慧研發、智慧管理、智慧物流供應鏈,以及智慧決策

底層需要五大類使能技術:ICT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現代企業管理、人工智技術。284181219

.英國人每年花費 3500 萬個小時,找停放的汽車

Interstellar Car Parking - No time for Caution


ifanr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將汽車停在購物中心的停車場,等買完東西之後,發現自己忘了把車停在哪?

但你不是僅有的個例,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有將近三分之二(65.1%)的英國車主遭遇著「忘記汽車停在哪」的困擾,具體來說,這一數值差不多涉及到約 2140 萬位英國車主。


在這些人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33.75%)車主至少每個月會「短暫丟車」一次;有 5% 的車主承認每個星期都會「短暫丟車」一次;有超過四分之一(26.9%)的車主表示這種事情只發生過一次。

儘管除了這些丟車的「糊塗車主」,還有將近三分之一(34.9%)的車主堅持稱自己從未忘記把車停在哪裡。
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過「短暫丟車」的經歷,根據汽車製造商日產委託英國調研公司 OnePoll 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的車主們每年花費在「找車」的時間總計超過了 3500 萬個小時。


這是一項在「超級星期六」節假日前(是聖誕節前夕最繁華的一次購物日)面向 2000 名英國車主的調查研究,最終 OnePoll 認為,每個英國車主在「找車」這件事情上平均花費的時間大約為一個小時左右。

目前大多數汽車,已經可以透過車載系統和智慧手機的聯動,查看到汽車的停放位置,其中個別還支持車主利用導航功能找回愛車,但報告顯示,這 2000 名車主只有 9% 的人表示他們曾使用過這項技術。


而當調查樣本限定為 25~34 歲人群時,這當中有 16% 的車主用智能手機找到他們的愛車,這幾乎是整個調查樣本數值的兩倍。

對此,日產 GB 的發言人 Arun Prasad 表示:

數據表明,「忘記汽車停在哪」對於人們的困擾仍舊常見,但現在人們已經可以利用智能手機來找到車輛的停放位置,我們正在改變人們與汽車交互的方式,讓消費者的生活受益。

今年年中推出的日產 2018 款都市 SUV 車型逍客(Nissan Qashqai),便加入了全新的「資訊娛樂系統」,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幫助車主尋找愛車的位置,這項功能包含在一個被稱之為「Door to door navigation」的 app 中。


它的原理是這樣的,當車主的智慧手機與汽車相配對時,一旦車主停車熄火,手機會記錄汽車的停放位置,而當你需要的時候,點一下按鈕,它便會幫你導航到汽車旁。

實際上,除了利用汽車與智慧手機的聯動技術來尋找「短暫失聯」的愛車,現在,不少智慧停車場已經具備一套完善的智慧管理系統,能夠透過車牌辨識,為車主提供車輛的停放位置。

例如今年 9 月,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一家 REDI 購物中心的智慧停車場已經正式營運,它由 4 個樓層組成,能夠提供共計 2000 個停車位,假設以傳統的方式尋找車輛,恐怕也很費時費力,不過這個智慧停車場基於相機技術,打造的智慧監控系統,能夠改善車主的停車體驗。

▲ 圖片來自:myhelsinki

這個停車場遍布著一種名為 M4 的智慧感測器,不但能幫你找到空閒的車位,而且當你把車停在車位時,停車場的智慧感測器便會辨識你的車牌,並在 Skidata 支付系統上,提供車輛的停放位置。

當然,你完全可以把上面的數據報告,當做日產的一次行銷推廣,就像上次福特的降噪狗窩一樣。不過,這份調查也揭示了一些頗有意思的數據,比如:

  • 女性車主(72%)往往比男性車主(58%)更容易發生「短暫丟車」的經歷;
  • 女性車主「找車」時間更短(平均 8.8 分鐘),而男性則為 11.9%;
  • 「短暫丟車」地點的排名是:多層停車場(24%)、購物中心(19%)、超市(15%)、機場(13%)、城鎮/街道(8%)……
  • 有 5% 的用戶承認「找車」的時間會高達半小時以上,但通常 10 分鐘就能找到「失車」。

這樣的數據結果,是不是跟你預想的一樣?那麼你有沒有「短暫丟車」的經歷呢?不妨來分享一下你的「找車」小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