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令人敬佩

Holy Land: Startup Nations (Full Documentary) | Future Cities | WIRED



來源Ai芯天下
以色列,一個位於地中海沿岸的小國。之所以說小,是因為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經濟總量、自然資源在世界上都無法躋身大國行列。

事實上,以色列不僅農業科技發達,在其他高新科技中也非常發達,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更是令人敬佩。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1、歷史逼出來的創新精神
以色列雖然是中東國家,但思想意識卻沒有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和約束。沒有石油,但是有運輸石油的能力;沒有足夠耕地,卻能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甚至出口的技術。

如今的以色列是歐洲第二大花卉供應國,並且在西海岸勘探出了儲量豐富的天然氣田,這些都得益於以色列人,世世代代的創新精神和不服輸的意志。

同樣,2015年聯合國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也再次印證了以色列發展道路的正確。在這份擁有180多個國家的排名中,以色列排名第27位,這對於一個地處中東這樣惡劣環境,且人口僅有810萬的小國來說實屬不易。

分項指標中,以色列的創新能力方面高居全球第三位,可見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創新的認可。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2、以色列科技軟硬實力
①科學技術佔比高。近年來,以色列每年用於科技研發的資金,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2%左右,這一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以色列還是人均專利申請數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②太陽能技術領先世界。20世紀50年代,以色列開始使用太陽能,目前已經安裝了130多萬個家用太陽能熱水器。以色列工程師一直處於太陽能技術研發的前列,並在世界各地承接光伏和集中式太陽能發電項目。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③獨立研發空天技術的最小國家。2009年,以色列在湯姆森·路透的20個頂尖空間科學研究國家中排名第二。

④在農業技術創新取得長遠突破。克服水和可耕地稀缺性,在沙漠裡建立了一個密集有效的生產體系。以色列科學家、農民和農業企業密切合作,開發出了先進的農業技術、節水灌溉方法、溫室技術、沙漠農業和鹽度弱化技術等。

⑤擅長電腦軟硬體開發。特別是電腦安全技術、半導體和通信。英特爾和微軟在以色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IBM、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和摩托羅拉(Motorola)也在以色列開設了工廠。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3、政府的企業化運作
說到以色列的創新,首當其衝是政府為創新的投入。除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投入,在意識形態上也顯得很有特色。

換句話說,創新首先是意識的創新,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然後才能有管理的創新和創新管理,最終推動全社會的創新,由此成為創新大國。

其中還會有大量的實習生,或者剛入職的見習者,來幫襯政府的管理和運作。這種「垂直管理+人員儲備」的行政模式,讓以色列政府高效而節約,從而為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創新領域,提供了必要的物力支持。

雖然對公務員較為「吝嗇」,但在有關創新的制度設計上,卻很願下血本,而且頗有自己的創新特色。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①首席科學家制度鼓勵科技創新。以色列政府在22個部門,安排了13個首席科學家,並配以「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由其負責政策制定、經費分撥、日常項目管理。除了需要創新科技發展的科技部、農業部之外,在國防部、公共安全部等看似與創新無關的部門,也都任命了首席科學家。

②政府倒逼企業創新。以色列的各個企業,之所以都在創新上下功夫,除了自身需求之外,也有被政府逼出來的原因。以色列是一個「小政府、大社會」的國家,政府管理的事務有限,但政府卻用「資助」的方式,對企業進行宏觀指導,以此來推動自由經濟和商業競爭。

在同質化競爭中,若一家企業獲得了政府資金支持,那另一家企業就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否則就會被自然淘汰,這種支持並不是無償的,而是一種借款性質,以色列政府用這種方式,刺激了企業的創新精神。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③政府和企業共擔風險,創新沒有後顧之憂。借款可以循環使用,一家企業創新成功後的還款,可以幫助其他企業,進行類似的研發和投入,如果創新成功,企業還要在前2年的銷售收入中,提出3%交給首席科學家辦公室,滾入資助資金池,進而累積更多的創新項目。

這樣的做法讓納稅人的錢有了合理的流向,帶動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如果研發項目失敗,企業無需返還科研「借款」,政府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和科研經費損失。

④以色列的風投規則也相對簡單和寬容。在全社會創業、制度規約相對完善的背景下,風投對企業的瞭解更加直觀,而企業對風投的選擇餘地也更大。

3S MARKET 台灣政府因民主制度而有輪替,但至府機器沒變,七十年的老車卻一直在路上跑,選上就靠這老車撈油水,沒一個政黨說,從我執政就開始帶頭改革制度,這就是台灣今天競爭力不斷滑落的因素之ㄧ⋯⋯

風投多了,讓企業不再受制於資金的短缺,因而企業的發展瓶頸能被打破,創新環境也能更加完善。這種投資目前有向縱深方向發展的趨勢,無論是創新型企業還是農業科技產業,都能看到風投的身影。


AI芯天下丨以色列新科技背后的底层机制


4、大學就是創新孵化器
大學就是以色列創新體系中,最大的智力支持。7所以色列公立大學網上,可以連接政府各個相關部門,往下可以聯通大中小企業和創業者。

其中的一個條件是,每所以色列大學都有自己的科技轉化公司,負責對本校科學家發明成果進行分析、專利註冊和知識產權保護,與企業界進行談判,以吸引企業對相關研發進行資助和將科研成果進行商業化轉化。

研究人員不參與公司的任何經營運作,他們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技術性的咨詢,只能在有限的範圍、有限的期限內,承擔公司的非管理職位。

權責明確既給了學校一定的自主權,又讓經營不會染指學校的學術氛圍,同時還實現了孵化器的產業化功能。這種創新的外在發展,無疑成就了創業潮。

以色列大學生的目標既不是考公務員,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創業,擁有自己的企業,由自己來管理「伊甸園」。這就是他們的「以色列夢」。

這種創新的熱情,既是由猶太人的天性決定的,也是整個社會氛圍引導的結果。幾歲的孩子在幼稚園,就會被鼓勵多思考多創造,到了20多歲成為百萬富翁的例子,在以色列也就並不稀奇了。

全面創業在以色列不只是一個夢,而是實

.新一代人臉辨識技術即將問世?

The Motion Eye™ camera – Powered by Sony innovation


來源: 太平洋电脑网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對網路的重視,開始變得日益增加。同樣3D人臉辨識技術的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更多的使用者群體,開始渴望用一種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法,來進行身份的驗證,而3D人臉辨識技術,將會成為下一代身份的證明。


新一代人脸识别技术即将问世 比Face ID还准?


什麼是3D人臉辨識技術?所謂3D人臉辨識技術就是從每個人臉上,提取到不同的身份特徵,透過與自身數據庫的資訊比對,來辨識每個人的身份。

其實人臉辨識技術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而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3D人臉辨識技術進行研究,並得到了對岸國家的大力支持。


新一代人脸识别技术即将问世 比Face ID还准?


在2018年2月份,3D人臉辨識技術正式在對岸中國首發。可以說人臉辨識技術在各個方面,使用都十分廣泛,可以應用到各大領域。比如我們上下班的考勤,甚至有些大學課堂,打算利用人臉辨識,來進行上課點名和打卡等操作。

同樣,人臉辨識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仍然十分廣泛。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支持人臉辨識解鎖,甚至很多APP同樣加入了人臉辨識功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會應用的更加廣泛。


新一代人脸识别技术即将问世 比Face ID还准?


據悉,2019年新一代的人臉辨識技術即將問世,而索尼正在推進此次創新。最近索尼感測器負責人表示,索尼有意加強新3D感測器的計劃,並且將於夏末開始量產,今年有幾家手機廠商,將會使用索尼提供的3D影像感測器。


新一代人脸识别技术即将问世 比Face ID还准?


而3D感測器的應用,可實現多種玩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臉部辨識。據悉索尼3D相機,比蘋果Face ID更加準確可靠,索尼稱這種新技術,可以在約5米的範圍內工作,其原理與蝙蝠在自然界中,使用回聲定位的方式非常相似。


新一代人脸识别技术即将问世 比Face ID还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臉辨識會成為人們的第二張身份證,無論是手機解鎖、社區的門禁,還是超市收銀、公車地鐵,僅憑一張臉走遍天下的時代正在來臨。




.GSA 報告:2018 年全球 LTE 及 5G 網路發展概況

How 5G will change your smartphone, 
and your life in 2019


來源: C114中国通信网

來自GSA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球範圍內有886家電信商,對LTE網路進行了投資,其中710家電信商推出了745張商用LTE網路。


在5G發展方面,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全球197家電信商對226張5G行動網路和5GFWA網路,進行了測試、試驗、計劃部署、試商用部署和商用部署。

截至報告發佈時,全球有14家電信商宣佈,已經試商用部署/非常有限地,可用部署了非3GPP標準相容/3GPP標準相容的5G服務。

其中,全球有212家電信商擁有TDD服務頻譜牌照,其中148家已經推出了TDD服務。326家電信商投資了LTE-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 Pro(LTE-A Pro)技術,其中281家已經推出了LTE-A或LTE-A Pro網路。


GSA报告:2018年全球LTE及5G网络发展概况
關鍵LTE服務特徵

29家電信商在投資LAA技術(其中6家已推出網路);11家電信商在投資LTE-U技術(3家已經部署/推出網路);3家電信商在投資LWA技術(1家已經推出網路);

241家電信商在投資VoLTE,其中178家已經推出網路;

21家電信商在投資增強語音服務(Enhanced Voice Services,EVS),其中18家已經推出網路;

5家電信商推出/部署了eMBMS服務;

130家電信商在投資NB-IoT技術,其中74家已經部署或推出了網路;

57家電信商在投資LTE-M技術,其中28家已經部署或推出了網路。


GSA报告:2018年全球LTE及5G网络发展概况
頻譜分

據統計,1800MHz(Band 3)依然是LTE網路使用最廣泛的頻段(324張已推出的網路使用了這一頻段);800MHz(Band 20)其次(182張網路);2.6GHz(Band 7)是排名第三的最受歡迎頻段,有165張商用LTE網路使用了這一頻段。

此外,GSA統計數據顯示,1GHz-6GHz是5G部署中,使用最多的頻段,有89家電信商正在使用這一範圍的頻譜,進行5G試驗,或計劃進行試驗,或者已經獲得了相關牌照。

.盤點 2018 年電腦視覺領域技術突破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mputer Vision Key Trend 
for 2018


來源:张康康

回顧2018年,是屬於人工智慧的一年,不論是Google、Facebook、Intel、阿里巴巴等,透過產業佈局,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的網路公司,亦或如曠視科技Face++、極鏈科技Video++、優必選科技,這樣直接以人工智慧起家的原生技術公司,都將AI注入到每個角落,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技術高潮。

因而,除了NLP研究突破接連不斷,CV領域同樣精彩紛呈,伴隨著各式各樣落地應用,如此接近人們的生活,技術也變得越發成熟。本文整理了在2018年,在CV技術領域,取得的最主要的一些重大技術突破。


盘点2018年计算机视觉领域技术突破


BigGAN發佈
Ian Goodfellow在2014年設計了GAN,在之後的幾年中,圍繞這個概念,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應用程序。

其中,在ICLR 2019論文中出現的BigGAN,同樣是一個GAN,只不過更強大,是擁有了更聰明的課程學習技巧的GAN,由它訓練生成的圖像,連它自己都分辨不出真假,因為除非拿顯微鏡看,否則將無法判斷該圖像,是否有任何問題,因而,它更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圖像生成器。


盘点2018年计算机视觉领域技术突破


在電腦圖像研究史上,BigGAN帶來的突破是劃時代的,比如在ImageNet上進行128×128解析度的訓練後,它的IS得分能達到166.3,是之前最佳得分52.52分3倍;除了搞定128×128小圖之外,BigGAN還能直接在256×256、512×512的ImageNet數據上訓練,生成更讓人信服的樣本。

英偉達Video-to-Video Synthesis
英偉達在2018年的收穫頗豐,他們的研究焦點,從標準的監督學習,轉向更具挑戰性的機器學習,如半監督學習、領域適應、主動學習和生成模型等。

其中,由英偉達在2018年末發佈的最大成果之一,便是影像到影像生成(Video-to-Video synthesis),它透過精心設計的發生器、鑒別器網路,以及時空對抗物鏡,合成高解析度、照片級真實、時間一致的影像,實現了讓AI更具物理意識,更強大,並能夠推廣到新的,和看不見的更多場景。



image.png

image.png


因而,Video-to-Video Synthesis也被看作是在過去幾年中,視訊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畢竟從靜態框架,轉換為動態框架的難度是很大的,但機器訓練卻在盡量模擬預測,影像將會發生的情景,透過給定的輸入影像學習映射函數,產生仿真度極高的影像內容。

Fast.ai18分鐘訓練ImageNet
在普遍認知,還停留在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來執行適當的深度學習任務時,Fast.ai透過使用16個公共AWS雲實例,每個配備8個NVIDIA V100 GPU,運行fast.ai和PyTorch,用18分鐘在ImageNet上,將圖像分類模型訓練到了93%的準確率,刷新了一個新的速度記錄。


盘点2018年计算机视觉领域技术突破


這是一個令人驚喜的結果,尤其在公共基礎設施上訓練ImageNet能達到這種準確性,並且比其專有TPU Pod群集上的谷歌DAWNBench記錄快40%,運行成本僅約為40美元。

這意味著一個關鍵的里程碑出現了,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個相當大的數據集上,訓練大規模神經網路。

除了這些重要的節點之外,2018年的電腦視覺技術也部署更多方面,不論是亞馬遜發佈 Rekognition ,將電腦視覺置於開發人員、微軟為OneDrive和SharePoint,推出了新的AI服務、Google相冊,讓我們的記憶變得可搜索,還是每個場景下,都正在逐漸普及的AI人臉辨識等等,電腦視覺正在逐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

最後,最值得注意的是,電腦視覺的市場成長,幾乎與其技術能力的成長是一樣快的,預計到 2025年,電腦視覺領域會帶來超過262億美元的收益,因而在人工智慧的未來裡,電腦視覺一定是最有力的表現形式,並將隨處可見。

.2019年網路安全發展趨勢預測

Top 10 Cyber Security Trends to Look For in 2019


來源: 物联网世界作者:黑客视界


2019年最需要關注的網路安全趨勢是什麼?2018年各類網路安全事件頻繁出現,但infosec社區正在為新年的到來做準備。

隨著新出現的網路威脅攻擊浮出水面,新的APT集團現身,以及圍繞數據隱私的更多規定,2019年將是網路安全領域的又一個重要年份。以下是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網路安全趨勢。



2019年网络安全发展趋势预测

更多漏洞
在研究人員在2018年,發現了兩個關鍵的Apache Struts 漏洞之後,他們認為很快就會出現另一個重大漏洞,這個漏洞源於該軟體的缺陷,它一直是Equifax漏洞的核心。

「Apache Struts提出了一個獨特的挑戰,因為它被許多其他面向網路的程序所包含,這意味著傳統的漏洞掃描程序,可能無法檢測到Apache Struts,但僵屍網路掃描漏洞將會發現它。 」Recorded Future的Liska說。

2018年伊始,兩款基於硬體的側通道漏洞——Spectre和Meltdown被曝光,引發了軒然大波。這兩家公司影響了過去10年,在電腦和行動設備上廣泛使用的微處理器,包括那些運行Android、Chrome、iOS、Linux、macOS,和Windows的微處理器。

安全專家預測,Spectre變種將在2019年繼續被發現。Enveil首席執行官Ellison Anne Williams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2018年宣佈的芯片缺陷,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見過的最普遍的內存攻擊表面漏洞,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複雜的物聯網攻擊
物聯網(IoT)市場即將爆發——但許多此類設備的製造,很少甚至沒有考慮到安全問題。自2016年Mirai僵屍網路出現以來,研究人員已經看到,物聯網設備被惡意利用來發動,一系列威脅性攻擊,包括加密、勒索軟體和移動惡意軟體攻擊。

未來形勢可能會更加糟糕:「到2019年,物聯網威脅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從僵屍網路和游離的勒索軟體感染,發展到到APT監控、從而進行數據過濾,直接操縱現實世界,以擾亂運營,」Armis產品副總裁喬.利(Joe Lea)表示。


勒索軟體又回來了
當涉及到網路威脅時,infosec社區預計加密(攻擊)會從網路上消失,勒索軟體也會回到一線。對許多網路罪犯來說,加密攻擊並不像他們最初希望的那樣有利可圖,事實證明,只有當攻擊者能夠感染數萬或數十萬台設備時,他們才能賺錢。

然而,勒索軟體仍然有利可圖:「例如,SamSam已經從使用開放RDP伺服器,作為入口的贖金軟體攻擊中,賺取了近600萬美元,」Record Future的高級技術架構師Allan Liska說。

我們已經開始看到,新的勒索軟體變種,複製這種模式,我們希望看到新的一批勒索軟體家族,繼續擴展這種攻擊方法。


技術與IT融合
隨著遠端監控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操作技術(OT)和IT正在融合,所以關鍵系統越來越容易受到網路攻擊。智慧連接設備將成為製造工廠,公用事業和其他具有關鍵基礎設施的領域的標準,其中數位化與實體操作相結合,將增加遠端攻擊的可能性。

這些攻擊破壞或破壞機器人,感測器和其他設備,而這些設備驅動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機械和基礎設施。


更加快速的漏洞修補
隨著漏洞補丁在2018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圍繞漏洞披露過程的敘事,也從披露時的90天準,則演變為更即時地發佈補丁。「由於供應商越來越重視漏洞——無論是透過錯誤賞金計劃,變異分析或測試,發現——修補——公開所需的時間從90天縮短到30天甚至更少。」Semmle平台工程的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Pavel Avgustinov表示。


不安全的生物辨識技術
生物辨識技術已經成為2018年,銀行和其他機構進行人員身份驗證的首選方法。然而,2019年可能會發生,更多與生物辨識系統相關的安全事件。卡巴斯基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尤里.納梅斯尼科夫和德米特里.貝斯圖日耶夫表示:「已經發生了幾起重大的生物辨識數據洩露事件。」

供應鏈攻擊
Zscaler的Depth Desai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到2019年,「我們將看到網路犯罪分子,繼續專注於攻擊關鍵的軟體,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實施更大規模的攻擊。」攻擊者已經開始認識到供應鏈攻擊的優勢——從2017年6月的NotPetya 活動開始,隨後迅速蔓延,從全球數千台電腦上清除數據。2018年發生了大量針對供應鏈的攻擊,涉及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和百思買(Best Buy)等公司。


隱私立法
2018年幾起大型數據隱私醜聞在浮出水面,最引人注目的是Facebook的劍橋分析事件。安全研究人員認為,2019年在數據隱私方面,將會有更多的立法和監管措施。

Claroty負責威脅研究的Dave Weinstein表示:「安全與隱私在國會形成了特別的關係,極左激進派與自由主義保守派,結成了搭檔。」議員們可能會效仿歐盟的做法,從GDPR的許多方面入手學習。也就是說,他們的律師和遊說者,早就預料到這一天的到來,因此,應該由矽谷(而不是華盛頓)來制訂隱私規則。


GDPR影響
雖然歐盟在2018年實施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但安全專家認為,2019年將真正開始顯示,該條例的實施將對數據隱私和透明度,產生哪些始料未及的影響。

「到2019年,我們將看到企業引入更多的員工、工具和培訓,以解決數據混亂的問題,這樣它們就可以在遵守GDPR的同時利用有價值的數據,」Looker首席數據專員Daniel Mintz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