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AMAZING Skyscrapers In The World!
|
ifanr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滿心感慨地寫下這首詩的李白,肯定沒想到,百尺高(約為 33.3 米)的建築如今在城市中已經淪為日常,而且還矮得算不上「摩天大樓」。
日經中文網援引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數據指出,2018 年,全球將有 230 棟高度超過 200 米(約為 40 層)的摩天大樓竣工。其中,對岸中國這個國家佔了 60%。
(圖自 Imgur)
報告指出,2018 年將成為 200 米高以上,建築竣工數持續成長的第六年,而去年成長的數量更是歷年新高,比前年的 144 座高了 60%。
單看中國,去年就預計約有 130 座摩天大樓竣工,比前年增加了 70%,這個數量就很接近前年的全球總數了。
除了數量上的激進,建築的分布也從原本的北京、上海和香港等中心城市向周邊,和內陸地區擴張,其中,以集中了高新科技公司為主的深圳以最突出。
深圳,全球摩天大樓成長最快的城市
(圖中最高的建築為深圳的平安國際金融大廈,圖自筑讯中国)
雖然日經中文網沒有發佈具體數據,但我們可以從 2017 年的數據看深圳摩天大樓的強勢成長。
前年,深圳落成的摩天大樓有 12 座,不僅已經是 CTBUH 榜單上連續兩年新摩天大樓數最多的城市,甚至比整個美國當年竣工的總數(10 座)都要多。
(2017 年摩天大樓竣工項目分布)
此外,中國深圳的平安國際金融大廈也是在 2017 年裡竣工的最高建築,足有 599 米,目前位列全球最高建築中的第七位。
當你走過香港外圍的荒地和魚塘時,你的眼前徬彿出現‘海市蜃樓’景象:遠處矗立著由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組成的大牆。這就是在不到 40 年內由小漁村變成主要金融和科技中心的深圳。
《環球時報》曾如此援引 CNN 報導的描述。
據悉,深圳摩天大樓的建造大多出於經濟發展下,城市對空間需求的壓力,以及為商圈發展打基礎,並一般都會提前數年,甚至 10 年規劃。
由於深圳龍崗區噶斯特地貌,不適宜搭建高樓;而前海作為填海區,需等待 10-15 年才可能建高樓,所以目前只有福田和羅湖能承載摩天大樓。
值得留意的是,CNN 認為,深圳建設的摩天大樓普遍不會比其它城市的高。建築師斯蒂芬‧克魯梅克認為:「就超高建築而言,總是存在些許自我表現的意味,但深圳更可持續發展——這些摩天大樓大都適可而止。」
摩天大樓,並不一定是為了「實用」
(圖自 ShareAmerica)
從某種意義來說,美國簡直是「發明」了「摩天大樓」這樣東西。建築頂點貪婪地向上延伸,似乎在和美國夢中不斷滋長的野心相呼應。(提倡保護古建築的歐洲國家,大多看不起摩天大樓,所以幾乎不參與「高樓競賽」。)
30 年前,世界上 30% 的最高建築都在北美。但如今,美國唯一仍留在全球 10 大最高建築中的代表,只有在原世界貿易中心的舊址上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而它的存在意義,更像是一座紀念碑。
「911 事件」改變了美國。
一夜間,美國人都患上了「高樓恐懼症」,摩天大樓的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痛。
(圖自 Vice)
上海金茂大廈(420.5 米)曾做過一場實驗。他們邀請了一群專業的消防員,讓他們從 85 樓開始進行逃生。在有完善的疏通通道、避難間等設施的前提下,最快逃出大廈的消防員,也用了 35 分鐘。由此,可以想象一般人在面對災難時情況有多糟糕。
還有一個說法是,超過 300 米的建築所需的維護成本,就已超過節約土地帶來的經濟價值。金茂大廈的日常管理維護費每天就高達 100 萬元人民幣,如果按 65 年使用期來算,管理費用約為建設費用的 3 倍。
在美國市政更保守的規劃下,美國仍在繼續建立摩天大樓,但他們早已放下對「最高大樓」的執念,正如 CTBUH 執行理事 Antony Wood 所言:
並非美國不再建設高樓,只是尋求建設上世界上最高建築的日程,已經轉向那些需要透過這個來為自己在國際上立名的國家和城市。
這也是為什麼,世界最高建築的競賽主要參與者都是崛起中的亞洲和中東「土豪國」們。
摩天大樓的詛咒:大樓建成之時,經濟危機降臨
(圖自搜狐)
除此以外,關於摩天大樓,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概念——摩天大樓指數(Skyscraper Index),也稱「勞倫斯魔咒」。
1999 年,德意志銀行證券分析師 Andrew Lawrence 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認為,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通常都會發生在全球最高摩天大樓建造前後。
背後的原因,在於這些超大型工程項目啓動,大多預示著寬鬆的政府政策,和對經濟過度樂觀的整體勢態。當這些大樓接近竣工時,過度投資和投機心態,而引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政府也會轉為緊縮政策應對。在某程度上,大項目反映了社會的經濟週期。
也就是說,摩天大樓建成,經濟衰退。
這個概念,從 19 世紀看起,已經有 10 個事例。近二十年來,就發生了三次。
1997 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吉隆坡雙子塔完工,以 452 米的高度取代西爾斯大廈成為最高建築。
(吉隆坡雙子塔,圖自 Klook)
2000 年- 2003 年網路泡沫破滅,台北 101 大廈則從 1999 年開始動工,於 2004 年完工,期間見證泡沫破滅和經濟衰退。
(台北 101 大厦,圖自维基)
2007 年-2010 年,世界迎來了大蕭條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2007 年,建設中的杜拜塔高度超過台北 101 大廈; 2010 年,828 米高的杜拜塔竣工,成為世界第一高樓。
(圖自 Klook)
因此,不少人擔心佔據了世界上大部分摩天大樓的中國,也將面臨「勞倫斯魔咒」。
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經濟學副教授 Jason Barr 就曾指出,摩天大樓指數是事後推理。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最高大樓出現,我們就會去找與之相搭配的經濟危機。」
美國國民經濟調查局報告指出,自 1890 年起,美國曾出現 26 次經濟危機,但其間,世界最高建築的記錄只被刷新了 14 次。
所以說,我們對這個概念仍需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
最後,順便說一句,目前世界上正在建造的最高建築是位於沙特阿拉伯的王國大廈,目標高度為 1007 米,預計將於 2019 年正式竣工。3981804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