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歐資訊 企劃經理 Bella@智慧城市展解説
3S MARKET 施正偉
技術在變、產品在變、產業在變,當然市場也在變。
二十多年前,賣一支攝影機至少賺十支以上的利潤;現在賣二十支 AHD 攝影機,不知道是否能與二十年前,賣一支攝影機的利潤相比?
這二十多年來,監控業確實歷經了數位化、網路化、系統整合化,現在更進到垂直產業應用整合化(對岸稱之為行業化)與智慧化。每一個技術的變化,像骨牌效應一樣,會帶來產品的變化、產業的變化,以及市場的變化。差別只在速度的快慢而已。
二十多年前,很多人都說監控業不可能會數位化,如今連智慧化都出來了。當然,很多人仍在冷言冷語的說,什麼 IoT、Ai ,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噱頭。
然而,過去台灣監控業完全看不在眼裡的對岸安防業,今天全世界都對他們是又愛又恨。不要說安控業,台灣資訊業的兩大 A,因為就是忽略了技術與市場的轉變,品牌亮度急速褪色。(當然 hp 也放棄了 PC,不過 DELL 依然強悍!)
類比技術,是自有電以來的基本架構。然而數位化卻是至少五、六十年前就ㄧ路不斷在發展。電路板的出現取代了真空管,而積體電路微處理器,從幾位元到現在的奈米級,而現在又已開始喊出了量子,技術永遠在前進。
但人大多會活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以及為反對而反對的舒適圈。因為通常新的技術出現,都會影響到舊有的既得利益者。
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型態的陣營,三十年來看到(或說貪圖)中國的人口與低薪紅利,終究把老虎養大了。主要的品牌幾乎都在歐美,台灣、韓國相對溫和,因為中小企業想經營品牌,必須要擁有足夠的通路,特別過去在做全球的外銷,誰有能力去經營通路?
因此能接到這些國際大廠的 OEM\ODM,大家也都甘之如飴,雖然很多老闆都有品牌夢。但台灣很多品牌,充其量只是那些國外進出口商能熟悉而已,真正應用市場能被指名的,大概只有 Double A 與 HTC 少數幾家而已。
速體健長大的中國廠商,一方面得天獨厚,擁有幾乎已經變成,樣樣全球第一的內需消費市場。而螞蟻雄兵(深圳)與猛虎出柙(華為),讓有連任壓力的川哥,也不得不保面子顧裡子。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只要是新的,不僅照單全收,而且激盡全力炒作。只要炒作成功,十億人民幣放口袋,就可擠身馬雲之輩。十幾億人口,想要出人頭地,也只有這樣的捷徑。那是很多從農村到大城市,中國年輕人的憧憬。
所以 IoT炒、Ai 炒,炒出了曠世、商湯、依圖,近百上千的獨角獸,就算把國際市場拿來比,這三十年來恐怕大家只能念出亞馬遜、谷歌。而台灣就更鬱卒了,Double A、HTC之後,我們仍老是拿台積電的台灣老人之光貼臉。
所以,每每 3S MARKET 分享這些新科技應用資訊時,都會招來不少提點,實際上我們也都習以為常了。但事實證明,比例很高的反駁者,似乎真的眼睛有業障!
當然,大家都看到中國把很多技術炒的太過度了,甚至沒熟就端上了桌。像他們一堆的無人經濟,確實也變成了無人消費。然而台灣也在這樣的氛圍下,不斷被邊緣化,這才是我們必須深刻去面對的競爭壓力。
如果台灣的科技業,與中國最大的差異,是在精實與踏實,我們更應該有很雄厚的實力,炒出這些 IoT、Ai 的盤盤好菜,為何需逢 AIoT 必咀咒?
最近與很多監控業廠商朋友們交換意見,從中發現大家也都在找 IoT、Ai ,因為這些大多不是監控廠商擅長的技術。很多人也問我對岸有誰有?誰誰的是不是從對岸來的?事實上這些技術與產品,台灣都有,只是曾幾何時,大家都捨自己人不用,寧願去對岸撿一些,不一定真正能用的東西?
這些朋友也回覆了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我們跟台灣這群 IT 的人不熟啊!」、「我們公司沒人懂 Ai 啊!」難道中國的 IoT、Ai 就可以比較熟?就很好談?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