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靈活的工作時間,不應只意味著無止境的加班

Long work hours and productivity




3S MARKET很多企業主與勞工都認為:一例一修重創台灣經濟,有些媒體也指出,一例一修更是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慘敗的原因之一。工時與生產力是否存在關聯性?如果看完這篇文章,相關主管機關會不會再把法定工時,調整為一週32小時?堅持改革不符國情,如同破壞!


ifanr





有時候我們會開玩笑說,如果在人才招聘廣告上,看到「彈性工作時間」,那就意味著雖然不打卡,但永遠也不會有真正意義的「下班」。

圖片來 Giphy

但並不是所有靈活辦公時間制度都是這樣。《紐約時報》近日撰文指出,越來越多公司在調整辦公時間,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他們透過測試瞭解工人的「時間型(chronotype)」——簡單來說,就是去瞭解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更合適睡覺,在什麼時間更合適工作。

隨後,Roenneberg 根據不同人的「時間型」,來分配工作班次,讓「夜貓子」上夜班,「早起鳥」上早班。經過調整,這兩個群體均認為,自己的睡眠品質和滿意度都提高了。

▲ 圖片來 《紐約時報》

現在,開始有企業將這套主動引進公司。丹麥公司 AbbVie 為員工找來專業人員,花了九個小時評估出每個人的「時間型」,並依此分配「上午型」和「下午型」辦公時間。此外,瞭解了自己狀態節奏的員工,也可更合理安排工作內容,用高效時間段進行創意性工作。

這種靈活性帶來了更好的工作成果。

AbbVie 的總經理 Christina Jeppesen 說,而根據員工反映,調整後的工作滿意度,從原本的 39% 提高到 100%。

但想要進行這種調整,必須先解決一個關鍵問題:瞭解自己的「時間型」,因為在咖啡因和人造燈光等影響下,很多人根本搞不清自己原有的生物節奏。


圖片來 Business Tech

2018 年 4 月,奧克蘭理工大學和奧克蘭大學,在一家紐西蘭公司進行了一項試驗,將工作周工時從 40 小時減為 32 小時(工資不變)。這家公司的 CEO 同意參與,一方面是想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希望可幫助他們更好地協調工作和生活。

試驗的結果很好,公司的工作節奏沒有受到影響,而員工的合作和投入度均有提高,焦慮和壓力則減少了。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額外多一天的休息日,員工在 4 天裡工作更有動力去專注工作,不僅「划水」時間少了,大家討論的效率也高多了:「管理人員說,員工們更有創意了,他們的考勤也有提升,上班更準時、沒有早退或中途休息很久。」

圖片來自 CNBC

不過,並不是所有工作類型都合適。譬如,在法國一家公司也嘗試過改變,但員工依舊沒法在 4 天完成工作,只能週五有償加班,因為一些工作的確就是需要時間。

維珍集團創始人 Richard Branson 也是「更少工作日」的支持者:「一周工作五天和只在指定節假日休息,看起來已經根深蒂固。但社會並不是一直如此,未來也不是。」在他看來,科技的發展,將改變人的工作方式,工作時間只是改變的其中一部分。

▲ Richard Branson,圖片來 CNBC


當大部分人都仍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時,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那就是周日(Sunday),主要是出於基督教禮拜需求。

進入二十世紀,美國汽車廠商福特等公司,開始提出「一週五天工作日」的概念,主要是為了增加大家的自由休閒時間,增加工人去消費的機會。而在自動化發展的幫助下,這個改變沒有損害企業原有的生產效率。

今天,我們正處於科技醫學等研究突飛猛進的時代。在技術工具的幫助下,我們的工作效率在提高;而在醫學等研究推進中,我們對自身的瞭解也在不斷加深,工作時間發生改變,甚至在未來成為一種「可客製化」的內容,也不無可能。

不過,《紐約時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那就是管理層自身的價值偏見,可能會影響新工時制度的推進。

2014 年的一份調查指出,許多管理者會不自覺地偏好早起工作型員工,覺得他們更具盡職。這樣一來,即便推出靈活辦公時間,為了營造好形象,原本應該晚上班的員工,可能會提早現身,維護個人形象。這就跟有的老闆覺得,只有下班加班的人才努力工作一樣,那就比較無奈了。

題圖來自 VideoBlock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