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區分人工智慧的炒作與現實

Myths and Facts About Superintelligent AI


來源: OFweek人工智能网

恩智浦半導體總裁Kurt Sievers在慕尼黑國際電子元器件博覽會(electronica)的圓桌會議上感嘆:今天的人工智慧被誇大了!他認為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人工智慧(AI)的定義是什麼。


区分人工智能的炒作与现实



各大企業的高管齊聚一堂,探討了AI的現實情況和實際效用,大多數一致認為,AI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物聯網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使能工具。

就像兩年前炒得最火的物聯網(IoT)一樣,很多相關概念到現在,都沒有真正發生,但人們相信結合連通性和感測技術,AI將使物聯網在實際的應用中起到作用。

他們試圖將AI推向世界,解釋AI適用於哪些地方,並將它的炒作和現實分開。英飛凌科技CEO Reinhard Ploss說道:「AI是對你所擁有的數據,以及背後所有算法的融合。」


意法半導體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也提到,處於邊緣的AI是一項漸進式創新,而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激進式創新。

意法半導體已經將某種形式的人工智慧,應用到工業製造,瞭解包含神經網路組件的軟體,如何收集晶片缺陷,和工藝參數數據、尋找模式,以及預測故障機制,而理解故障的根本原因,需要強大的工程技能,因此,意法半導體的員工非常瞭解,AI能做到和做不到的界限。

AI是一種使系統更加高效、決策更加迅速的加速器和使能器,但它無法接管人類的角色,也無法消除人類的創新思維,因為它本身無法創造新的智慧,只能幫助或暗示人類問題所在。

在研發中,AI可以被用來加速開發的進程,在某個領域被訓練過的系統,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改進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在這個方面,專家組提出了一個關鍵點,即AI涉及規則推理,無法驅動需要利用未知數據的事物,換而言之,電腦無法勝過人類的思維。

另外,AI的發展也存在地理差異:美國一直在從科學的角度引領AI發展;中國基於龐大的人口數量和社交媒體用戶量,具備一定的數據深度,在AI的應用實現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歐洲則可以為基於AI的應用程序,提供一種安全和隱私的視角來發揮作用。


顯然,汽車行業是AI應用的關鍵領域。不過,恩智浦汽車部門CTO Lars Reger認為,對完全自動駕駛5級處理能力的願景,和期待正被壓低,人們突然將討論熱點轉向3級處理能力,因為現實的鐘聲已經敲響,人們正在經歷一個完整的炒作週期(The Hype Cycle),而目前正處在奔向泡沫化底谷期的下坡階段。

無論是汽車還是物聯網領域,客戶都要求企業能夠提供適當的功能服務。例如在物聯網中,恩智浦正試圖在正確的性能點上,尋求能源的高效處理手,Reger還討論了建構可在不同領域使用的平台,作為恩智浦推動價值鏈,和與市場新進入者合作的策略之一。

恩智浦正在把焦點轉向社會的按需文化,以共享汽車為例,在新時代裡,「所有者」的概念正在被淡化,但同時需要考慮的是,按需文化能走多遠?除了按需汽車、按需醫療等,終點在哪裡?

Reger認為有必要足夠靈活地,為沒有專業知識的新客戶,提供服務。這些客戶可能正在智慧家庭,智慧工廠或智慧移動等領域中,創建新的商業模式,但他們不一定有能力自給,達到終點所需的技術或系統,就是為什麼恩智浦正在努力創建,更多的參考設計,並努力實現針對不同的領域,具備同樣平台的目標。

汽車的參考設計及其高性能計算引擎,能被輕鬆地轉移到其他應用中,因此,恩智浦正在建立參考設計中心,為規模較小、經驗較少的客戶,提供參考資料,以幫助他們建構先進的系統,而此前只有具備專業領域知識的企業才能做到。


那麼,AI被誇大了嗎?
在電子系統設計的世界裡,AI也許未必被誇大,正如以上所述,生態系統中存在著很多現實,晶片供應商應該清楚地知道,客戶真正面臨的挑戰,以及哪種類型的AI引擎或晶片,可以幫助解決這些挑戰。

無論如何,工程師始終處在智慧(和實用)的地段,他們不會被假象所蒙蔽。儘管在主流媒體中,炒作的成分更大,他們總是誇耀AI相當於智慧電腦或機器人,幾乎能接管人類的一切活動,但這不會發生——至少在這幾年裡還沒有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