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2019
來源:网易科技 作者:杨剑勇
網際網路時代已經過去,行動網路紅利已褪去,資訊科技開始向物聯網轉變,為社會數位化帶來重大變革,並且物聯網發展席捲全球,被視為未來科技發展重要方向,承載了世界人民夢想。同時,物聯網也被視作全球經濟成長新引擎,在全球則能帶來10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各國紛紛制訂相關物聯網發展策略,以此搶佔這一輪資訊科技發展制高點。
物聯網概念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物聯網依舊感到陌生,簡單來說,物聯網是讓所有物體連接到網路,更深入一點,物聯網是讓萬物透過網路,並使得物體具有學習能力,並可感知用戶的行為,實現更加智慧的人機互動,以達到服務無人化的境界,當然,貫穿這一切,需要各平台和解決方案互通為基礎,才能使的物聯網得以實現。
實際上,物聯網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但各國重視源自於IBM智慧地球概念,在2008年,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時任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的地球」這一概念,並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同時闡明其短期和長期效益。
在當時智慧地球核心在於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並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各式網路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實體系統的整合。
在當時智慧地球核心在於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並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各式網路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實體系統的整合。
至此,物聯網得到國家層面大力支持,亞洲國家中,以中日韓尤為積極,明確了把物聯網作為經濟新成長動力的定位,而新加坡則要打造智慧國家,對岸中國2009年後,將此列為國家五大新興策略性產業之一,開啓了中國物聯網發展的新紀元,並得到了高速發展,蜂窩連接規模和應用領跑全球。
物聯網應用落地,將開啓萬物智慧新時代
物聯網自1999年正式提出這一概念,並在2009年期間得到眾多國家層面支持,引導概念落地,到如今邊緣智慧和AI技術的日益成熟,物聯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
伴隨IoT連接規模日益擴大,以及雲端邊和AI的融合,為物聯網帶來諸多創新和智慧,引發全社會智能變革,從智慧安控到智慧城市,從智慧家庭到無人駕駛,從製造到新製造等,也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案例落地。
伴隨IoT連接規模日益擴大,以及雲端邊和AI的融合,為物聯網帶來諸多創新和智慧,引發全社會智能變革,從智慧安控到智慧城市,從智慧家庭到無人駕駛,從製造到新製造等,也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案例落地。
面對新一輪資訊科技帶來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加大部署物聯網,以此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各界積極入局跑馬圈地,以此搶奪時代制高點,各大電信業巨頭,相繼對內部進行了重大調整,提升雲服務策略地位,全力向物聯網挺進,以及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積極投入,勢必將推動物聯網蓬勃發展,預示物聯網黃金時代到來。
萬物透過互聯,賦予萬物感知、認知,我們處在萬物互聯的好時代。現在,因這些一線巨頭們相繼入場,物聯網應用將更加豐富,美好的萬物感知新時代也由此到來,2019年物聯網將更值得期待。
本文基於十年長期對物聯網洞察,並結合此前解讀內容,從晶片、系統、雲端和應用層面進行盤點,以此透視物聯網大策略,展現一個即將到來的萬物智慧世界。
晶片
未來有數百億設備連接網絡,繼而形成萬物互聯,而適用於各種智能設備的IoT和AI晶片則成為核心。龐大物聯網設備對晶片需求,能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數百億美元的市場,這個產業鏈中,以英特爾、英偉達、ARM、高通、聯發科為核心。
英特爾
英特爾在PC時代達到巔峰,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美元,只是資訊科技不斷發展,在移行動網路時期,英特爾可以用完敗來形容,當資訊科技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英特爾這一次轉型尤為堅定積極。
(一)
為強化在物聯網地位,以及提升競爭力,耗資幾百億美元用於收購。其中,167億美元收購FPGA生產商Altera公司,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自動駕駛公司,是英特爾最大豪賭,圍繞AI+IoT投資和收購方式擴大自身實力,也顯示出對轉型決心。
物聯網策略也非常清晰,面向零售、視訊、工業和智慧城市等垂直領域,為物聯網設計高性能晶片,增強邊緣計算,專注於電腦視覺。
甚至為了消除物聯網擴展障礙,英特爾和ARM走在了一起,ARM旗下Pelion物聯網平台,除支持基於自身的物聯網設備和Gateway外,還可以加載和管理英特爾X86架構平台。
甚至為了消除物聯網擴展障礙,英特爾和ARM走在了一起,ARM旗下Pelion物聯網平台,除支持基於自身的物聯網設備和Gateway外,還可以加載和管理英特爾X86架構平台。
截至目前為超過10億的智慧設備,提供了強大計算引擎,並推出了OpenVINO工具包,以視覺處理變革物聯網,幫企業實現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的開發,有效幫助視訊、零售、工業、教育、醫療、交通、物流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智慧化轉型。
(二)
如今,英特爾是推動物聯網發展核心力量之一,萬物互聯和萬物智慧得以實現,在我看來,半導體產業是核心推動者,數百億智慧設備連接網路,用於數據採集的物聯網晶片,和高性能AI晶片需求劇增。
特別在萬物互聯大背景下,所採集到的海量數據,在雲端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數據爆發性成長以及對數據處理、儲存和分析的需要,驅動著雲、網路和企業對計算性能更高需求,而英特爾正是受益於持續的數據爆發性成長,以推動其業績健康穩健。
特別在萬物互聯大背景下,所採集到的海量數據,在雲端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數據爆發性成長以及對數據處理、儲存和分析的需要,驅動著雲、網路和企業對計算性能更高需求,而英特爾正是受益於持續的數據爆發性成長,以推動其業績健康穩健。
具體從營收來看,全球各大數據中心,使用英特爾超強處理器,來運行人工智慧的客戶,過去一年帶來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來自物聯網集團2018年前三季貢獻了26.39億美元收入,同比成長15%;來自數據中心在前三季貢獻了168.42億美元,同比成長28%。
因數據中心和物聯網業務呈現出快速成長態勢,2017年營收更是創出新高,高達628億美元,2018年依然走強,因業績在前三季超預期,,英特爾上調全年業績,由此前預期695億美元提高至712億美元,也讓英特爾煥發第二春,如今市值2080億美元。
英偉達
英偉達GPU深度學習推動人工智慧時代到來,高性能晶片成為這個時代制高點,英偉達則直接受益AI技術,基於深度學習的AI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行業。
英偉達也迎來了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全球超算500強最新名單,使用NVIDIA GPU加速器系統數量,比去年增加48%至127個,並推出NVIDIA T4 Cloud GPU和NVIDIA TensorRT超大規模推理平台,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語音、視訊、圖像和推薦服務帶來先進的加速能力。
英偉達也迎來了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全球超算500強最新名單,使用NVIDIA GPU加速器系統數量,比去年增加48%至127個,並推出NVIDIA T4 Cloud GPU和NVIDIA TensorRT超大規模推理平台,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語音、視訊、圖像和推薦服務帶來先進的加速能力。
全球眾多有雲服務和網路廠商,都在使用英偉達GPU,同時,英偉達GPU加速器,也被各大雲服務採用,適用於AI和高性能計算的統一計算平台NVIDIA HGX-2,應用在全球各大雲服務提供商。
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發佈了安全型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平台NVIDIA DRIVE,以及一套通過模擬各種駕駛條件,來測試和驗證神經網路的工具。此外投入了20億美元,2000多位工程師,為業界帶來Xavier,作為全球首款自主機器處理器,實現將自動駕駛功能從L2+級高級駕駛員輔助,提升到L5級無人駕駛出租車所需的性能水準。
基於人工智慧計算需求帶來的成長機會,讓他在人工智慧一路絕塵,營收和利潤成長迅速,去年第三季財報顯示淨利,同比成長47%,來自數據中心、專業視覺和汽車等平台的收入,均創下紀錄,以英偉達GPU來構造數據中心,成為眾多巨頭訓練AI系統首選晶片。
ARM
受益於行動網路的蓬勃發展,ARM的晶片幾乎壟斷智慧手機行動晶片市場,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廠商,均採用ARM打造手機晶片。當行動互聯向萬物互聯轉變之際,ARM也是做足了功課,並積極迎接這個全新的資訊科技時代,加速向物聯網方向轉型。
(一)
ARM技術產品組合涉足甚廣,涉及晶片、工具和軟體和生態。與此同時,在2016年成立安創加速器,這是Arm全球唯一加速器,聚焦於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產業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
另外,ARM為了提高邊緣設備機器學習能力,推出了Arm機器學習處理器,能夠有效運行各種神經網路,該晶片主要特點:大幅提升CPU、GPU、DSP和加速器效率;與現有軟體框架緊密整合,包括TensorFlow和Caffe,同時,經優化後,適用於 Arm Cortex CPU 和 Arm Mali GPU。
此外,ARM近年來持續加碼物聯網,為進一步增強在物聯網連接和設備管理的技術實力,以及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就在今年,先後收購了專注於物聯網連接管理技術公司Stream Technologies,和企業數據管理廠商Treasure Data。
Stream技術與Arm Mbed物聯網設備管理平台的結合,將為企業提供強大的端到端物聯網平台,用於管理、連接、供應和更新那些能夠靈活擴展的設備。同時,該團隊的加入,有助於Arm加速實現對「從晶片到雲」的物聯網複雜性的安全管理。
而收購Treasure Data企業數據管理廠商,結合早前收購的Steam,以及Mbed Cloud平台,打造出全新的Pelion物聯網平台,讓企業能夠無縫且安全地連接和管理物聯網設備,開拓物聯網價值,這也是視為ARM邁向物聯網轉型新階段。
(二)
作為嵌入式生態和行動端晶片霸主的ARM,將ARM低功耗低成本的技術,與開放生態系統,從終端推到邊緣端與雲端,並全力向物聯網挺進,希望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打造一個更加智慧和更具聯網特性的平台,實現「跨越全設備的連通性和管理性」,提供安全、靈活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並不斷發揮在生態方面的優勢,透過打造多元化的合作夥伴,使得物聯網能夠實現安全擴展,包括英特爾、Arduino和myDevices也加入了ARM物聯網生態,向企業提供更好的物聯網靈活性、易用性和可擴展性。
Pelion連接管理可使數百萬Arduino用戶,實現行動物聯網設備和模組的整合開發能力。與myDevices簡化了物聯網部署和管理,使組織能夠快速獲得可轉化為行動的洞察力。
Pelion連接管理可使數百萬Arduino用戶,實現行動物聯網設備和模組的整合開發能力。與myDevices簡化了物聯網部署和管理,使組織能夠快速獲得可轉化為行動的洞察力。
以及推出整合安全的ARM Cortex-A76AE自動駕駛級處理器,還聯手賽靈思提供免費Cortex-M處理器,該處理器的優勢帶入FPGA項目開發。
另外,ARM旗下Pelion物聯網平台,為行業首個專為混合環境提供IoT連接、設備和數據管理的平台,釋放物聯網設備及數據價值所需的靈活性、安全、及效率。
另外,ARM旗下Pelion物聯網平台,為行業首個專為混合環境提供IoT連接、設備和數據管理的平台,釋放物聯網設備及數據價值所需的靈活性、安全、及效率。
小結
贏得人工智慧就能贏得未來,而晶片作為人工智慧時代制高點,在AI晶片爭奪中,不僅聚集了英特爾、英偉達、高通、ARM和聯發科等半導體廠商,包括谷歌、蘋果、華為與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也紛紛加入,曾橫掃圍棋界的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背後就是依靠谷歌深度學習晶片TPU支撐,阿里成立了主攻晶片的平頭哥。
與此同時,圍繞晶片的創新企業也迎來爆發式成長,且受資本追捧,僅對岸中國內就有寒武紀、深鑒科技和地平線等為代表晶片創新企業,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中,受益於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等技術上的突破,與巨頭爭奪細分應用是市場。
圍繞AI晶片爭奪因眾多重量級玩家的加入,讓晶片產業呈現出群雄逐鹿局面,不過,當前高性能晶片競爭,依然以半導體廠商主導,而英特爾和英偉達則主導新興電腦晶片市場。
系統
物聯網核心不在於萬物互聯,而是萬物感知,使物體都具有學習能力,可以感知行為並做出相應地調整,以此達到無感化服務。因物聯網被視全球經濟成長引擎,且造福全人類,但要實現困難重重,其中碎片化和多樣化等特性,限制物聯網大規模普及,至此,適用各種智慧設備的操作系統,則是大規模普及關鍵所在。
未來幾年內,將有百億級設備聯網,但這些設備碎片化和多樣化,很難像行動網路那樣,由智慧手機作為核心,在物聯網時代,谷歌推出包括手錶和物聯網等多種系統,這是被視為谷歌發力物聯網市場表現,以此支持更多IoT設備,有望加速物聯網普及。作為錯失行動互聯的微軟,也在積極推動Win 10能適用各種智慧設備。
谷歌安卓
安卓成為行動互聯時代下最大操作系統,全球智慧手機操作系統,安卓長期霸佔全球市場,對於其他手機廠商來說,沒有其他系統可以替代,在美國市場,Android市佔比大約三分之二,和蘋果iOS壟斷行動互聯繫統,這一數據來自CIRP早前的報告。
繼智慧手機後,谷歌希望安卓操作系統能廣泛應用,在各種智慧設備當中,推出了智慧手錶Android Wear、物聯網系統Android Things,以及正在測試Fuchsia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手機、平板和家用電器等智慧設備運行,據瞭解,Fuchsia跨平台相容性是亮點之一,以此實現多計算平台融合。
其中,在發展物聯網操作系統這條道路上,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這一年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宣佈全新的物聯網操作系統Brillo計劃,到在2016年正式命名Android Things,併發布了開發者預覽版,能夠運行在眾多物聯網智慧設備上。
歷經多年積極發展,2018年I/O大會上推出Android Things1.0正式版,開發者借助Android Things能輕鬆地,將物聯網設備從原型設計推進到商品化,可以大規模構建和維護物聯網設備。同時,谷歌物聯網操作系統,支持基於恩智浦i.MX8M、高通SDA212、高通SDA624和聯發科 MT8516硬體平台的新模組化系統 ,能簡化設備從原型到上市的過程。
例如Flos Mobilis智慧花將機器學習、Android Things和機器人技術結合到一起, Flos Mobilis是一款連續型機器人,每朵花都透過一個 i.MX7D 開發板,和一個攝影機來運行一個嵌入式神經網路模型,用於控制花朵的運動。還有諸如Printrbot Smalls 3D列印機,Android Things的靈活性 - 微控制器執行低延遲電機控制。
同時,谷歌希望把強大AI能力,擴展到各種物聯網智慧設備上,在今年面向智慧終端首款AI晶片Edge TPU,核心用於邊緣計算,讓本地就具有AI處理能力。Edge裝置內的操作系統為Linux或Android Things,Edge TPU使用的軟體和服務,是Cloud IoT Edge和物聯網操作系統Android Things。
微軟Win10 IoT
微軟希望Win系統無處不在,借此連接人與各種設備、服務與場景。以Win10為核心,推出Win10 IoT核心版和企業版兩個版本,為全球各行各業智慧設備提供服務,幫助企業和機構邁入物聯網時代,透過為智慧設備提供支持,為Edge和雲引入智慧功能,以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從而簡化物聯網。
Win10 IoT核心版,適用於所有設備構建者,和生態系統合作夥伴,企業版是完整版本,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企業級管理性和安全性,專門為用於零售、製造、醫療保健,和其他行業的強大行業設備而設計的。
例如,微軟研究院開發的Farmbeats,就採用Win10 IoT核心版和Azure雲,創建了一種安全的數據驅動方法,大疆創新在微軟FarmBeats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利用運行在Azure IoT Edge上的人工智慧模型,對來自空中和地面感測器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從而推動精準農業技術的進步,幫助農民盡早發現農作物生長緩慢、疾病、病蟲害等可能影響收成的問題。
在去年,微軟還為Win10開發一個叫HomeHub功能,可以讓PC和智慧家庭產品進行交互和控制,從而使得變成智慧家庭控制中心,並推出一款搭載自家語音助手Cortana的智慧音箱,以語音為入口控制門、燈、鎖等智能家居設備,以此向亞馬遜和谷歌智慧家庭發起挑戰。
現在,Win10 IoT創新路線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為物聯網帶來創新和智慧,透過機器學習、工業安全、邊緣智慧。對於使用Win 10 IoT的企業,LTSC服務選項可用於Win10 IoT Core服務,如銷售點系統、自動取款機,和工業設備控制器。有了Win10 IoT Core服務,設備製造商可以降低支持成本,分銷商可以創建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經常性的長期價值。
據微軟官網介紹,Win10 IoT可以在邊緣做更多的工作,包括機器學習、事件處理、圖像辨識和人工智慧,而無需內部開發,與Azure物聯網再到邊緣的無縫整合,為Win 10 IoT設備帶來了雲智慧和安全分析。
同時,為了滿足客戶對物聯網解決方案,部署到越來越多樣化的環境,以及滿足用戶多樣性需求,微軟與NXP密切合作,增加了對NXP i的支持。
MX 6、7和8M系列處理器,支持Win10 IoT Core。MX產品組合是業界最受歡迎的物聯網處理器之一,對這些處理器的支持,使Win10 IoT Core開發人員能,夠創建各種工業級設備,以優化低功耗和更高性能。
MX 6、7和8M系列處理器,支持Win10 IoT Core。MX產品組合是業界最受歡迎的物聯網處理器之一,對這些處理器的支持,使Win10 IoT Core開發人員能,夠創建各種工業級設備,以優化低功耗和更高性能。
在微軟看來,構建和部署物聯網設備,只是實現雲連接物聯網解決方案好處的第一步,Win10 IoT透過為Azure物聯網設備,管理和Microsoft Intune提供交鑰匙支持,在Azure物聯網設備管理支持層面,Azure IoT Hub提供了輕量級設備管理特性,和可擴展性模型,使設備和雲開發人員,能夠快速建構設備管理解決方案。
小結:
每一次資訊科技發展時代,系統則是推動發展關鍵所在,PC時代下的Win系統,行動網路下安卓和iOS兩大操作系統,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不僅傳統系統系統巨頭積極推出,適用於各種智慧設備的操作系統,包括亞馬遜和華為等,也針對物聯網推出輕量級的操作系統。
(三)雲服務
從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看來,雲計算是產業發展基礎,在萬物互聯後的物聯網時代,最終透過雲端進行實現,跨行業和跨設備互聯互通。同時,各種設備所收集的數據,除了有在邊緣側處理後,但「雲端」是數據集散地,各種數據經過「雲端」處理後,對數據的利用,將會催生眾多新的商業模式。
在這條賽道上聚集了亞馬遜、微軟和BAT等重量級玩家,但對於他們來說,豐富的應用是爭奪市場核心,而基於亞馬遜、微軟和阿里巴巴的雲服務平台,搭建的物聯網應用無處不在,是全球物聯網重要基礎設施。
亞馬遜
亞馬遜雲保持絕對領先地位,市場佔有率達51.8%,這是亞馬遜AWS CEO引用的數據。近年來,一直在押注新興業務AWS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全球雲服務激烈競爭格局下,儘管面臨微軟和谷歌等巨頭入侵,但亞馬遜AWS依舊是全球領頭羊,也是亞馬遜最賺錢業務之一,AWS雲服務帶來的營收佔總收入提升到12%,且是亞馬遜利潤來源,2018年前三季總利潤為79億美元,但AWS就貢獻了51億美元的利潤,佔總利潤65%。
雲服務推動亞馬遜整體利潤成倍成長,前三季利潤同比成長522%,這主要得益於亞馬遜AWS雲服務豐富的應用,在全球各大市場競爭保持領先優勢,併力壓微軟和谷歌等對手。
(一)
亞馬遜推出AWS發生了商業奇跡,長時間在雲服務領域獨領風騷,其雲服務不斷擴展延伸,面對萬物互聯大趨勢和大背景下,在2015年就發佈了AWS IoT平台,可以跨越邊緣站點到雲端,以此搶佔物聯網應用市場。其中,AWS IoT與Lambda等服務整合,可以生成端到端物聯網應用程序。
亞馬遜AWS擁有涵蓋計算、分析、物聯網和AI等豐富雲的服務,在家庭場景中,是全球最廣泛深入的雲平台,智慧設備上引入新的特性和功能來助力互聯家居,一個連接智慧家庭將設備和服務結合在一起,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
在體育應用領域,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首席技術官層表示,將機器學習融入我們的系統和實踐,是讓我們球迷和30個俱樂部對比賽的理解,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的絕妙方式。
在醫療方向,GE Healthcare正在透過為提供商和患者,提供更好的結果,來推動醫療保健行業的變革。借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透過強大的人工智慧工具和服務,來促進患者護理的改善。
GE Healthcare 人工智慧工程負責人Sharath Pasupunuti此前表示,期待看到GE Health Cloud 和Amazon SageMaker之間的持續協作,將如何為我們的醫療保健提供商合作夥伴,帶來更好的結果,並提供更好的患者護理。
GE Healthcare 人工智慧工程負責人Sharath Pasupunuti此前表示,期待看到GE Health Cloud 和Amazon SageMaker之間的持續協作,將如何為我們的醫療保健提供商合作夥伴,帶來更好的結果,並提供更好的患者護理。
在航空領域,大韓航空正將其基礎業務,遷移至AWS雲服務平台,以期獲得世界領先的雲計算服務,並完成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的工作任務。
利用 AWS 的數據庫、容器和無伺服器技術,在 AWS 雲服務平台上,創建微服務架構。這樣的架構轉變,將有助於大韓航空改善安全狀況,提升應用的性能和可靠性,並在雲平台上,對規模和複雜度各異的各項工作任務進行擴展。
利用 AWS 的數據庫、容器和無伺服器技術,在 AWS 雲服務平台上,創建微服務架構。這樣的架構轉變,將有助於大韓航空改善安全狀況,提升應用的性能和可靠性,並在雲平台上,對規模和複雜度各異的各項工作任務進行擴展。
(二)
同時,亞馬遜還推出一款,適用於微控制器的FreeRTOS操作系統,可以輕鬆地對低功耗的小型邊緣設備進行編程、部署、安全保護、連接和管理。 Free RTOS設備,可以直接連接到 AWS IoT Core等雲服務,也可以連接到AWS Greengrass設備等本地邊緣設備。
將亞馬遜Free RTOS設備連接到Greengrass Core設備之後,即使設備失去與雲的連接,您也可以繼續與其進行通信。Free RTOS並能提供,在各種晶片組上,輕鬆建構IoT解決方案,支持ARM和MIPS等各種架構。
將亞馬遜Free RTOS設備連接到Greengrass Core設備之後,即使設備失去與雲的連接,您也可以繼續與其進行通信。Free RTOS並能提供,在各種晶片組上,輕鬆建構IoT解決方案,支持ARM和MIPS等各種架構。
(三)
亞馬遜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機器學習算法提升了許多亞馬遜服務,從人工智慧助手Alexa到Echo,從無人駕駛飛機Prime Air,到新零售體驗Amazon Go。
亞馬遜並把AI能力分享給他們的客戶,無論是數據科學家,還是AI研究人員,AWS都可以提供訂製的機器學習服務和工具,開發人員可以透過提供電腦視覺、語音、語言分析和聊天機器人功能的,多種預先訓練過的服務,輕鬆地將智慧添加到任何應用程序。
亞馬遜並把AI能力分享給他們的客戶,無論是數據科學家,還是AI研究人員,AWS都可以提供訂製的機器學習服務和工具,開發人員可以透過提供電腦視覺、語音、語言分析和聊天機器人功能的,多種預先訓練過的服務,輕鬆地將智慧添加到任何應用程序。
與此同時,亞馬遜AWS支持所有主要的機器學習框架,包括 TensorFlow和Apache,還提供了一系列廣泛的計算選項,可用於訓練和推理基於 GPU 的強大實例,例如Amazon SageMaker 使數據科學家和開發人員,能夠利用高性能機器學習算法、廣泛的框架支持,以及一鍵式訓練、調整,和推理快速輕鬆地建構、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
微軟
微軟可視化介面影響了世界,但對新技術趨勢錯判,讓微軟在互聯網時代不再是領頭羊,在行動網路時代更是直接掉隊,這家巨頭開始走下滑坡。
值得慶幸的是,薩提亞·納德拉在2014年,從鮑爾默手中接過微軟CEO大棒後,帶領微軟轉型,顛覆以往售賣操作系統和軟體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繼而押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在智慧雲業務推動下,微軟2018財年總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大關,為1104億美元,在資本市場,受益於雲業務高速成長態勢,推動微軟受到投資者青睞,登上市值冠軍寶座。
值得慶幸的是,薩提亞·納德拉在2014年,從鮑爾默手中接過微軟CEO大棒後,帶領微軟轉型,顛覆以往售賣操作系統和軟體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繼而押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在智慧雲業務推動下,微軟2018財年總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大關,為1104億美元,在資本市場,受益於雲業務高速成長態勢,推動微軟受到投資者青睞,登上市值冠軍寶座。
(一)
基於微軟雲服務的應用無處不在,讓這家成立於1975年的老牌科技巨頭醒來,核心正是面向雲服務的轉型,致使大象已完美轉型,並將成為商業史上轉型經典案例之一。
而Azure、Office365雲生產力平台、Dynamics365企業應用雲平台構成的微軟智慧雲,營收穩健成長,而Azure營收同比成長了76%,全球共有雲市場,微軟Azure僅次於亞馬遜AWS。
而Azure、Office365雲生產力平台、Dynamics365企業應用雲平台構成的微軟智慧雲,營收穩健成長,而Azure營收同比成長了76%,全球共有雲市場,微軟Azure僅次於亞馬遜AWS。
為此,微軟實現了從軟體向平台型企業轉型,微軟CEO納德拉表示,微軟致力於打造全球性的、超大規模的雲平台,並希望借助微軟領先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為開發者打造最佳的開發工具、平台和框架,為物聯網帶來創新和智慧,助力每一組織數位化轉型。
同時,為推進雲和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全人類,此前微軟對內部組織結構進行重組,成立雲和人 工智慧部門,希望能更好地讓這兩種技術落地,通過雲、端、邊,並利用AI技術促使「雲」無處不在,和無處不在的AI,將發展成一個由智慧雲和智慧終端等組成的新世界。
(二)
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突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部署物聯網,各行各業開始將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用於物聯網,在製造領域,將人工智慧納入日常營運工作,以提高生產車間的安全性和效率,微軟以雲服務+人工智慧構件生態,已經廣泛應用互聯網服務、智慧硬件體和工業製造等各行各業。
Azure IoT等服務,幫助製造商實施工業4.0,包括ABB、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工業巨擘都在利用Azure開發自己的物聯網平台,且每個季,微軟都會對眾多數產品和服務進行更新,旨在幫助客戶提高生產力和安全性,並在雲端和邊緣提供差異化的價值。
Azure IoT等服務,幫助製造商實施工業4.0,包括ABB、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工業巨擘都在利用Azure開發自己的物聯網平台,且每個季,微軟都會對眾多數產品和服務進行更新,旨在幫助客戶提高生產力和安全性,並在雲端和邊緣提供差異化的價值。
GE在微軟Azure雲平台上,標準化其Predix解決方案,將Predix產品組合與Azure的本地雲功能,包括Azure物聯網和Azure數據與分析,進行深度整合。在農業應用方向,布勒集團作為一家食品加工系統企業,將人工智慧、智慧雲以,及物聯網技術相結合,提高玉米產量,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穀物地毒害污染。
面向消費科技應用,智慧管家的ROS.AI人工智慧方案平台,深度結合了Azure的人工智慧技術,以標準化的硬體模組,加軟體系統的整套方案形態,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的順利快速落地。
還有百威英博在海外市場採用的就是微軟的Azure服務,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持續創新和控製成本的目標,基於微軟雲服務平台部署物聯網應用無處不在。
還有百威英博在海外市場採用的就是微軟的Azure服務,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持續創新和控製成本的目標,基於微軟雲服務平台部署物聯網應用無處不在。
(三)
在此前,微軟還演示了一個芯片級雲端物聯網安全連接管理方案,讓雲端智能運行於物聯網設備的 Azure IoT Edge服務將自動化機器學習應用於物聯網場景。通過在Azure IoT Edge運行時上部署AI和數據檢查篩選等服務,將其與雲端Azure IoT Hub和Azure Functions等服務相結合,成功在邊緣部署智能,實現了物聯網設備的大規模、自動化管理。
微軟Azure從底層基礎設施、容器、數據庫和中間件,乃至平台框架、開發運維、應用程序等各個層次全面支持開源,打造了一個全面開放、靈活智能的雲計算平台。面向物聯網應用,微軟智能雲 Azure 提供了完善的 IaaS,、PaaS和SaaS雲端服務和邊緣智能解決方案,廣泛涵蓋了從設備管理、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到業務展現的各個層次的需求,幫助企業和開發者更好地駕馭數字化轉型。同時,微軟也會繼續積極擁抱開源,與開發者共創雲和人工智能開放生態。此外,微軟還投入50億美元用於支持物聯網創新。
阿里巴巴
在很長一段時間,阿里雲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19財年上半年營收突破百億,在全球市場與亞馬遜和微軟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如今阿里雲在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再次提升,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將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幾年在實施的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雲結合,向全社會開放。
(一)
在面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阿里雲早在2014年就開始啓動物聯網研發,並在今年正式向外界公佈物聯網戰略,5年內要連接100億物聯網設備,通過雲+AI+IoT三駕馬車能力賦能全行業變革。目前阿里雲要在城市、人居、製造和汽車四大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重點發力。
2017年馬雲就指出物聯網和雲計算、大數據,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未來。現在,物聯網是阿里新賽道,並通過前瞻性地投入與戰略性地堅持,借助阿里雲強大的雲計算能力,阿里雲IoT開展雲、管、邊、端全鏈路佈局,成為佈局最深、應用最廣的物聯網行業領軍企業。
阿里雲的IoT技術將成為幫助全社會各行各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在物聯網平台層面,從2017年4月開始研發,版本不斷迭代。阿里雲邊端能力為了物聯網合作夥伴和物聯網開發者,構建IoT的基礎設施。不管是設備連接,還是設備管理,亦是數據分析和服務集成上,阿里雲都讓它做得更加穩定,更加靈活,更加完善,更加智能,版本不斷的迭代。
在邊緣端,阿里雲還構建了Link IoT Edge物聯網邊緣計算產品,端上設備層有自己AliOS Things操作系統,並構建了一個雲邊端一體的物聯網體系。
(二)
阿里雲已實現智能製造、智能人居、智能城市的深度佈局,完成Link Platform、 Link Develop和Link Market三大物聯網雲平台聯動,構築了一個雲上閉環,開發者利用Link Platform上的基礎能力,在Link Develop上完成一站式開發,並在Link Market上沈澱為產品和解決方案進行交易,形成一個從開發到應用的完整閉環。未來將持續打造雲管邊端一體化平台服務能力,與眾多生態合作夥伴一起,加速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
在過去幾年中,依託阿里雲+AI+IoT能力先後眾多大企業提供服務,也看到在各行業應用案例落地,近日廣州舉行的廣東雲棲大會上,阿里發佈了飛龍工業互聯網平台,希望下一個十年希望幫助廣州能夠打造新製造的樣本,把今天基於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能力對廣東製造業的升級帶來幫助,推動廣東製造業升級,並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早前,阿里雲在重慶還推出飛象工業互聯網平台,以此賦能重慶製造業。飛象平台將在未來3年內接入100萬工業設備,助力重慶4000多家企業,讓重慶製造加速邁向重慶智造。
此前,被視為德國工業4.0典範的西門子,在7月旗下工業雲平台MindSphere服務也選擇聯合阿里雲,企業通過MindSphere實現了各設備互聯,不過核心在數據分析,對於該平台來說,一頭連接設備,一頭連接數據和服務,通過數據分析來構建洞察力,特別在和阿里雲合作,合力助力國內製造業轉型。
(三)
阿里雲在製造業擁有眾多案例,為行業發展打樣板,通過雲+AI+IoT能力先後為鑫光伏、天合光能、協鑫集成、徐工集團等大型製造企業提供服務。基於阿里雲可以輕鬆安全地將設備連接至雲,從邊緣設備到雲端,從各種設備上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幫助製造業提高運營效率,如阿里雲ET工業大腦進入協鑫光伏切片生產車間,生產良品率已經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上億元的生產成本。
而攀鋼集團在雲棲大會重慶峰會上公佈了與ET工業大腦合作的階段性成果。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對所有關聯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在各行業應用落地能力,阿里雲AI和雲應用領域不斷擴寬,新的應用場景不斷湧現,為行業打樣板樹立典範。
小結
物聯網連接規模日益擴大,在這個大連接時代,勢必產生海量數據,繼而需要雲平台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利用數據有望創造更多的全新的商業機遇。至此,基於海量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提供軟件和平台相結合的廠商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業的物聯網雲平台運營而生,繼而激活數據價值。
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雲服務打通雲端邊並結合AI能力,助推物聯網應用至各行業,同時,各巨頭相繼進入,行業競爭格局也將更加殘酷,在平台層最終比拼的是應用能力,覆蓋醫療、教育、交通和製造等豐富應用的雲平台是爭奪物聯網這一張船票的核心。
應用
物聯網產業並得到迅猛發展,如今物聯網已經廣泛應用各行各業,推動製造轉型升級,在金融領域,銀行進入智慧時代,普惠金融因物聯網得以實現,面向消費科技的智慧家庭,人們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智慧生活,各種應用案例,你會發現物聯網就在身邊。
海爾
海爾歷經多次轉型,在面向智能化大趨勢下,在品牌探索上,呈現爆炸式增長,品牌享譽全球,近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數據顯示海爾世界排名41位,中國入榜品牌榜中位列前三,給出行業分類為物聯網生態。
這主要得益於海爾順應物聯網轉型升級,創建物聯網時代下的人單合一商業模式,開創了物聯網時代管理創新模式,人單合一模式顛覆傳統的經典管理理論,以用戶需求驅動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構建員工、用戶和各方共創共享物聯網生態品牌。
(一)
海爾踐行物聯網實踐,整合海爾、統帥、卡薩帝6大品牌集群,並依託6大品牌實力,在業內首次提出物聯網時代生態品牌戰略,為此,也開啓了海爾新時代,並演變成為物聯網時代下的生態品品牌。
並在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上海等多個國家設有10大研發中心,且每個研發中心都是一個獨立研發總部,形成一個遍布全球的網絡,觸角深及用戶,從而可以快速孕育出一個個全球領先的產品,並為智慧家庭的成套產品引領時代做保障。
海爾推動中國自主品牌進入全球市場,展現了中國品牌的力量,2017年海爾全球收入達2419億元,2018年1-9 月,海爾智慧家電激活量同比增長85%,全屋成套解決方案銷售同比增長134%,智慧家庭用戶數同比增長23%,物聯網生態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200%,多項數據呈現倍數增長。
(二)
自海爾積極向物聯網時代轉型,開啓人類生活進入智慧家庭新生活時代,特別以成套化智慧家庭家庭落地能力走在全球前列,解決了全球智能家居存在的難聯通、被動服務、未成套的三大難題,實現了智慧家庭的全面落地,讓智慧生活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庭客廳、廚房、臥室和浴室等家庭場景。
另外,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家庭狀況依託海爾一站式全場景定制化創建適合自己的智慧家庭,並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促使各種智能設備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感知用戶行為。早前有數據顯示,海爾智慧家庭國內成套用戶已突破500萬戶,在線網器2800萬台,網器銷量2.1億台,註冊用戶突破1.3億,網器大數據交互達到超4000億次/天,構建場景超200個,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智能家居生態平台之一,推動智慧家庭落地全球億萬家庭。
(三)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是喬布斯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海爾在傳統家電領域具有領袖地位,又通過對智慧家庭的領先探索,樹立全球家電業物聯網轉型風向標,讓智能家居不再是「紙上談兵」的宏偉藍圖,而是變成用戶可享受、行業可複製、客戶可盈利的商業新實踐,為世界智能家居產業的商業化落地帶了一個好頭。
這一切源自海爾通過人單合一模式的實踐,始終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不斷創新顛覆,最終為用戶創造出深得人心的產品和服務,通過U+智慧生活平台、COSMOPlat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造生態品牌、驅動人們更美好的智慧家庭生活得以實現,在物聯網時代,看到了海爾在用科技賦能全球用戶智慧生活,未來,海爾將開啓更多「家的新可能」。
小米
全球智能手機處在下滑趨勢,IDC早前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6%,手機紅利逐漸退去,當各大手機廠商紛紛開始搶佔智能家居這個新興市場,尋求新增長點的時候。小米作為國內最早發展智能硬件的手機廠商,早在2013年就在探索,從入股美的集團,到培育上百家智能硬件生態鏈企業,並於2016年推出「米家」這個獨立品牌,統籌發展智能家居設備,透過培育龐大的生態鏈企業,生產覆蓋了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種智能硬件。
(一)
從營收規模來看,在過去兩年,小米圍繞物聯網消費產品呈現成倍增長態勢,2015年營收僅為50億元增長到2017年235億,而今年三季度累計收入為289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
從生態規模來看,小米IoT平台連接數超1.32億台智能設備,AI智能助理小愛同學累計激活設備約1億台,累計喚醒次數超80億,月活躍用戶數超3400萬。這是雷軍在2018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所透露的數據。
在此之前,小米所培育的龐大生態鏈這一模式受到不少爭議,如今IoT平台連接了上億台智能設備令到對手羨慕,且面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開放平台獲得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在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看來,小米利用生態鏈已成功撬智能家居市場,也率先收割智能家居這一波紅利。
AI+IoT已成小米核心戰略,被視為發展方向,早在去年就對IoT生態平台分享給產業鏈,對第三方開放了米家的接入、控制、智能場景、雲+AI+大數據的能力,以及新零售渠道。今年則進一步開放,同時開放的還有小米AI平台。
(二)
為激勵開發者,在AIoT開發者大會透露,將投入億元設立開發者基金,用於激勵AI技能開發者。伴隨小米AIoT平台的開放,有望加速AI融入家裡更多的智能設備,各種智能設備基於小米IoT平台互通,並通過AI賦能,讓尋常百姓可以享受由科技帶來的智慧生活,只要你願意,完全可以基於小米IoT生活平台搭建屬於自己的智能家庭生活。
(三)
小米IoT將是撐起估值新方向,畢竟智能手機趨於飽和,很難再有爆發力,而智能家居蘊涵萬億市場機遇,儘管小米來自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增長迅猛,但面向AI+IoT轉型之路任重道遠,在資本市場,小米上市首日破發,雖然後面幾個交易日創新高至22.2港元,對應市值5500億港元。
不過,全球資本市場重大調整,亞馬遜和蘋果市值先後跌破萬億美元,在這大環境下,小米沒能幸免,截至12月22日市值3088億港元,約395億美元,相比高位縮水超2400億港元。小米IoT需要讓投資者更加清晰瞭解這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或許AIoT讓小米大爆發。
富士康(工業富聯)
傳統企業也紛紛加大面向物聯網方向轉型,有代工之王的富士康,作為全球第一個突破百萬工人的超級製造商,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大趨勢下,這個以代工為核心的巨無霸也開始走向了轉型升級之路,欲摘掉代工這個帽子,大象轉身,需要決資金支持,至此通過上市來募集資金,大舉向工業互聯網轉型。
(一)
富士康開始從代工之王向高端製造轉變關鍵時刻,郭台銘帶領富士康轉型也得到馬雲、馬化騰等大佬支持,包括向BAT等資本共募集了271億元資金,以此全面向工業互聯網轉型。
富作為超級獨角獸登陸資本市場,在上市之前,甚至有機構預測將會超越貴州茅台,市值有望突破萬億,使得開盤即受到資本追捧,首日漲幅44%,市值飆漲至3906億,成為國內市場科技股一哥,隨後幾個交易日至6月13日收盤價為25.72元,市值是5070億,頂著超級獨角獸光環的富士康,成為國內科技股王者。
不過,儘管坐上了國內科技股頭把交椅,但頗具爭議,依然是以代工為核心的業務,儘管代工業務營收規模很大但利潤微薄,2017年營收去3545億,利潤率只有4.48%。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2839億元,淨利率3.44%,淨利潤97.56億,是一家很「廋」的獨角獸,沒有什麼肉,並已跌破發行價,市值最高5190億,截至12月22日為2316億,市值縮水2874億。
(二)
郭台銘的工業互聯網轉型之路就此終結了嗎?顯然富士康並沒有停止轉型步伐,憑借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將推動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轉型,這依舊是富士康主要追逐方向。上半年,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業務,以及生產過程中中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不斷增加,繼而使得人力成本降12%。
富士康依託於精密工具、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戰略規劃,已研發出多項核心技術,通過導入自己的工業互聯網BEACON平台,優化了生產過程,以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減存。下半年,將進一步加強工業互聯網技術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推動智能製造領域設計和加工能力的提升。
自研發及搭建的工業互聯網BEACON平台,已實現了數據採集和集成、邊緣計算和雲計算,在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提升產品良率的同時,實現了通訊網絡設備機構件的營業收入與毛利的雙提升,奠定了富士康將業務領域擴展延伸至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基礎。
從中長期來看,富士康將逐漸對外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為中小企業的生產製造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並開放工業互聯網平台給中小企業,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小結
甚至傳統地產商也也在探索一條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的發展道路,諸如碧桂園希望探索一條產城融合發展道路,在惠州建設潼湖科技小鎮,以實踐推動物聯網創新。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也是碧桂園集團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轉型之作,打造成世界級物聯網產業平台,這也是惠州產業升級重要引擎。
結語:
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經濟發展迅猛,也湧現出眾多獨角獸企業,並受到資本青睞,資額一輪高過一個輪,市值也是不斷在飆漲,他們在聚光燈下吸晴無數。
此外,物聯網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在芯片、雲端和應用廠商等積極推進下,物聯網已成為現實,就在我們身邊,零售、金融、工業、城市和家庭等諸多場景實現了廣泛應用,隨著物聯網應用持續推進,企業和機構開始加大部署,數百億設備接入網絡,這個具有萬億美元市場逐漸被打開,並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同時,在全世界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開啓進入萬物智能的新時代,很慶幸我們處在了一個萬物互聯的好時代。
作者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網易最佳簽約作者,致力於深度解讀IoT和AI等前沿科技,基於對未來物聯網洞察和對趨勢判斷,其觀點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