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日本傳統便利店盛景不復存在:「無人零售」引領日本便利店改朝換代潮

Cashier-less in japan



源:中外管理杂志 作者:史亚娟  


曾幾何時,日本便利店可謂當地的一大特色「景點」:三步一「711」,五步一「羅森」,一條街上要是看不到幾家便利店就是奇跡了。而如今,這個曾經輝煌的「路邊盛景」正在消失。

原來,在這個面積有3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已開出5.5萬家便利店,每2300人就擁有一家。密集的佈局和適齡勞動力人口的短缺,讓「三巨頭」7-11、羅森、全家,也在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中,不得不透過自動化、智慧化來舒解對特許經銷商的壓力。


  

暉邑零售商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暉,對此向媒體分析說:「便利店大國」日本正不聲不響,做著很多技術和服務上的變革,「無人化」同樣是日本不可逆擋的趨勢更節省成本、能見縫插針的自動售貨機,將是日本零售業新的機會成長點。
  
1日本「街頭盛景」失色,逐步讓位於便利店自動化
《中外管理》:日本街頭的便利店盛景,為何現在比較少見了?越開越多的藥店和賣便當的生鮮超市,是否在搶奪傳統便利店的生意?
  
劉暉: 日本便利店盛景之所以不復存在,是因為「24小時便利店」形態在消失。便利店的夜間營運成本非常高,商家要維持「3×8=24小時售賣」,最後那「8小時」的勞動力很難招到。「三班倒」不僅辛苦,整體收入又不高,很多日本年輕人都不願上夜班。

基於此,日本正嘗試透過「自動化收銀」,來給每家店縮減1-2名收銀員,借此緩解昂貴的用人成本。這項改革處於探索階段,能否在全日本推行尚不能確定。

日本藥店和生鮮超市,對便利店的衝擊不大,日本活得好的知名連鎖便利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王牌」產品。有的強項是賣麵包,別家就不可能在麵包品類上與之競爭有的強項是賣炸雞,這種炸雞全日本就只有這家才能買到。日本連鎖便利店的品類取勝,也是值得便利店行業學習的競爭策略。


  


《中外管理》:《財富》雜誌曾指出:日本有5萬余家便利店,每家要20名兼職店員才能維持經營;一些便利店老闆還會因找不到輪班員工而親自通宵達旦工作。日本便利店的飽和反映出其整體零售業的哪些問題?
  
劉暉: 日本便利店為何如此之多,要歸結到日本社會的整個購物習慣或購物形態上,這與日本零售業起始時的發展條件直接相關。日本進入1980年代中期後,國民收入爆發式增長,人口分布更加集中,購物習慣向「便利化」傾斜。
  
不單是日本,人口分布較集中的國家,便利店都發展很快。這是亞洲尤其是東亞零售業的一個基本形態,是與整個國民社會形態息息相關的。這是一國發展便利店業態的條件。如對岸中國便利店發展如此之快,一樣與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正相關。
  
相對於日本追求「便利化」,人口分布比較分散的美國,則追求集中化,習慣於週末集中購物。

日本勞動力市場的短缺,主要表現在「便利店自動化」上。日本「便利店自動化」主要是指自動售貨機的大量推廣,隨著日本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也只能如此。



  


日本自動售貨機呈集群式分布,所以也稱為「自動售貨亭」。像是「一面牆」,少則可並排容納5台單個的自動售貨機,多則可容納20台、40台,每台機器佔地1.2-1.5平方米。自動售貨亭是最符合日本國情的購物形態,加上它由來已久的「便利消費文化」,共同為該零售業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土壤。
  
2「無人販賣機」是這場變革中的最大利潤點
《中外管理》:自動售貨機、自動售貨亭,這類業態會成為日本零售新的利潤增長點嗎?為什麼?
  
劉暉: 隨著日本高齡少子化的嚴重,自動售貨亭必將成為零售業的整體發展方向。消費者到此購物和逛便利店是一樣的,在便利店能買到的在這兒一樣能買到,這是日本自動售貨亭發展到極致的狀態,也是中國零售界亟須借鑒的。


目前在東京等大中型城市中,高層建築、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亭場景已被爭奪完畢,現在爭奪的是停車場、港口、高鐵、風景區、學校、醫院和軍營等消費空間。


  

「無人販賣」自動售貨機(統稱為「無人販賣機」)是便利店的升級版,而不是它的補充。最早的便利店是「貨、人、貨」,現在變成了「機器、人、貨」,其中機器起到了協調作用。
  
一個外部原因是:互聯網技術的完善支撐了大量「無人零售」形態的存在,即AI、智慧機器人等外部技術的迭代,為「無人販賣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設施。加之在便利店內部勞動力成本變化的共同作用下,日本便利店行業新的成長點,由此被催生。
  
中國自動售貨機的發展很快就會趕上日本。2018年堪稱「中國自動售貨機爆發年」,市場供不應求。或許大家在「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零售業轉型升級中,只看到了繽果盒子等無人便利店的表面光鮮,真正盈利的其實是潛在水底的「無人販賣機」行業,不用引入風投也活得很好,它們背後多是由產業資本在運作,比如: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實體,都在發展自動售貨機。

不同的是,日本無人販賣機、自動售貨亭更多使用現金,而中國「無人超市」或自動售貨機,基本實現了行動支付功能。


日本传统便利店盛景不复存在:“无人零售”引领日本便利店迭代潮|中外管理观察家
  

3「自動售貨亭」又將是無人販賣機的升級版
《中外管理》:「無人化販賣」趨勢一定程度縮減了人工成本不假,但商家的供應鏈補貨、貨物陳列也要隨之完善,無人販賣機行業如何應對以上挑戰?
  
劉暉: 「無人販賣機」的最大挑戰主要體現在供應鏈成本上。單台無人販賣機的補貨成本相對高昂,因為它的勞動力成本實在太高了,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上海一台無人販賣機的補貨成本,是每人次是45元,單次補貨必須達到一個固定營業額才,能把人的成本,也就是配貨成本賺回來。
  
日本的解決方案,是以自動售貨亭形式補貨。即一個人在一個集群式的自動售貨亭內,同時為20台機器補貨,這就大大攤薄了多台無人販賣機多次人工補貨的成本。

對岸中國目前依然是無人販賣機補貨的形式,單人一次為一台兩台機器補貨,成本很難降下來。我們不妨借鑒日本自動售貨亭補貨的經驗。未來如果一個人能同時為5台機器補貨,零售業的勞動力成本必將大幅度降低。

另外,日本自動售貨亭的庫存效率也相對較高。它透過大液晶顯示幕顯示商品資訊,外觀上看不到內部商品陳列,提供了更多存貨空間。它的理貨週期普遍達到了24小時,自帶制冷,熟食保存3天、鮮食1天。在商品替換、SKU的更新上,也遠比普通超市和便利店快。


  

4「無人化收銀」緩解人口老齡化用工荒
《中外管理》:為緩解日本老齡化下的用工短缺,日本政府宣佈在2025年在所有便利店中,全面引入無人收銀系統,日本「無人化收銀」具體在怎樣做?如果評價它目前的效果? 
  
劉暉: 「無人收銀系統」是日本經濟產業省,打造「無人便利店」計劃的重要一部分。它主要透過內置IC晶片和天線的「電子標籤」(IC Tags, RFID)技術,簡化結賬及商品管理等程序,進而減輕日本零售業的人力資源需求。
  
但是,在整個零售行業中,由便利店來做RFID標籤(IC標籤)的無人收銀做法,我並不看好。便利店內的商品價格,普遍還是偏低的,毛利根本覆蓋不了標籤成本

目前中國最便宜的RFID標籤成本是0.16元。加之RFID天線成本也很高,這項技術的推廣,不利於便利店整體成本的降低,除非透過一個技術手段,把標籤成本降到幾分錢。但並不是說這項技術就沒有應用前景了,它在煙酒、珠寶、中高檔服裝等高毛利零售行業容易推廣,成本即便0.8元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與昂貴及短缺的勞動力比起來,日本政府還是以政府補貼形式在推進 IC 標籤的大規模生產,把它當成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搶佔RFID標準的接口。除結賬之外,日本還打算推行無人庫存管理與店內商品自動管理,比如:有商品要到保質期了,相應位置的設備就會嗶嗶自動報警,通知工作人員,這些措施都能有效減少店內人員數量。

5「無人化收銀」與安全問題密切關聯
《中外管理》:羅森在日本「無人化收銀」改革中做得最有代表性,這套技術的底層邏輯是什麼?「無人值守結賬」如何確保安全性?
  
劉暉: 羅森的「全自動收銀台技術」,不是簡單的「無人化收銀」,而是「自助式收銀」或「DIY收銀」,顧客憑借「智慧購物籃」完成自助結賬。
  
具體操作流程是:購物籃嵌入了一個掃描器,每個商品都貼有RFID標籤顧客將所要購買的商品,在購物籃側面掃描後再放進去,購物籃就會記錄顧客所購商品的數量和價格結賬時顧客將購物籃,放進全自動收銀機的狹槽,商品總價就會顯示在結賬螢幕上,顧客可用現金或信用卡支付之後購物籃底部自動打開,商品跌落到下面的購物袋中,然後自動升起由消費者取走。
  
在安全方面,這套程序很容易就辨識「商店扒手」或小偷,店內也有安全攝影機監控。日本是誠信度很高的國家,顧客偷盜和機器漏掃不常發生。

羅森這套無人值守結賬服務,也不是完全無人,在夜間自助結賬服務時間內,門店至少部署一名員工負責夜間巡視、庫存檢查等工作。因為在日本便利店開放的服務環境中,蓄意破壞、吸毒或醉酒人員,到便利店做些小動作也是存在的,可見日本「無人化值守」也不是完全取締人工。
  

「自助式收銀」目前對岸的國內也在做,技術成熟但必須首先解決公民誠信問題。中國在AI、人臉辨識等零售智慧裝備上的成熟度,早已超過了日本。

我瞭解的海南一家做人臉辨識的公司,做到了和公安部聯網,刷臉支付不僅方便,還能追溯支付者個人信用檔案。目前技術已經有了,尚需要立法、銀行信用制度的跟進,估計離大規模推廣運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雲端時代!! 你還親自跑到現場重開網路設備?NETGEAR 雲端交換器讓你無須奔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