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Classroom Technology:
Naturally SMART
來源:碧桂园科技小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資訊整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而教育是城市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服務的智慧化、便捷化,也是智慧城市的顯著特色。
有人認為,智慧教育的真諦,就是透過建構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透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本著「精準、個性、優化、共享、思維、創造」的原則,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成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
使其由不能變為可能,由小能變大能,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較強的行動能力、較好的思維品質、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
對此,致力打造宜居宜業智慧城市的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聯合教育上市集團博實樂等實力企業和機構,積極探索智慧教育的落地,實現連通、感知、交互、適配、記錄和整合等特性。
——連通。透過無處不在的網路(寬頻網路、無線網路)和各類行動通信設備,營造一種無縫連通的學習空間,學習者可以處處學習、時時學習。
——感知。透過感知技術,能夠全面感知學習情境、學習者社會關係。
——交互。透過多種自然交互工具,實現良好的學習體驗。
——適配。基於各類基礎資訊(包括感知和記錄的資訊),為學習者提供精準的、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服務。
——記錄。透過各類感知設備,以及學習應用系統,可以全程記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過程,為全面展示學習者技能與成就、個性化學習支持等,提供基礎資訊。
——整合。將學習過程中採集的各類資訊、各種學習資源和服務進行開放整合,從而為學習者提供更好的學習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智慧教育體系中,物聯網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透過技術改變教學環境、打破教育資源和地理空間的局限,讓學習無界限、讓思維跳出邊界。
科技讓物聯網設備進入教育環境
在過去,由於缺乏現代化設備,學生上課完全依靠教師的個人能力,優秀教師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完全不是一般教師所能比擬的。但是這種優秀教師畢竟還是少數,大多都集中在重點學校當中,普通學生通常而言,是沒有機會接觸到優秀的教育資源。
而到現代之後,一些有條件的學校會在教室中安裝電視、投影機、電腦等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師進行授課,這些設備可以在極大程度上,縮小教師之間的水準。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學生,可以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中,接收近乎相同的教育。
同時,行動通信設備的興起,讓教育不再侷限於課堂之中,眾多的網路教育資源,都可以透過智慧終端,隨時隨地為學生進行授課。不僅如此,在學習之餘,還可以透過行動通信設備隨時進行測驗,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一步鞏固。
物聯網能讓教育資源再度平衡
除了這些表面的改變,物聯網對於教育,還將有更深層次的影響。透過RFID技術,能夠建立有效的教學管理組織體系、評價及考核系統,從而對教學品質建立保障和監控體系。透過RFID標籤和校園智慧卡系統的結合,教師可以利用物聯網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統計。
比如可以在學生需要接觸到的實驗器材或者電腦,透過RFID系統建立實驗室教學管理系統。透過系統中的記錄能夠清晰的查看學生實驗的流程、到課情況及學習效果,從而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進行客製化的指導。
同時,還可以把系統建立在學校監控系統之中,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的即時監控,將有效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
此外,可以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對每個學生進行統計,依照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分門別類的推薦相應課程,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可以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對每個學生進行統計,依照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分門別類的推薦相應課程,做到因材施教。
物聯網教育不只侷限在校園內
物聯網教育甚至不會單純的侷限在校園之內,對於學生的安全問題,不論是他們的家長,還是學校中的教師都非常關注,物聯網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建立起完善的定位系統。可以保障學生即使在校外,家長及老師也能知道他們的位置。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基於物聯網的教學模式,更具開放及創新性。它打破了空間距離的限制,可以依託物聯網強大的物質和資訊資源優勢,來建立基於物聯網的科學探究模式。讓學生在更高維度進行探索與學習,利用物聯網資源,促進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解決一個數學模型時,可以讓學生在物聯網系統中,進行建構,透過虛擬空間進行建模,把數學問題具體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個難題。
並且由於物聯網不受地理的限制,在做題之後,還能與其他同學進行即時的探討,對學習成果進行鞏固、總結及提煉,並將這些成為與其他學習者分享。
並且由於物聯網不受地理的限制,在做題之後,還能與其他同學進行即時的探討,對學習成果進行鞏固、總結及提煉,並將這些成為與其他學習者分享。
讓思維跳出邊界
不只在數學問題中,對於其他學科甚至跨學科教學中,物聯網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教學環境。如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跨學科協同教學模式,表示這樣的例子,基於物聯網的跨學科協同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克服原有模式中的障礙,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看待問題。
物聯網教育,不但彌補了普通教師,與優秀教師教學品質之間的差別,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物聯網教育更打破了空間與時間上的侷限,讓所有學生隨時隨地,能在物聯網上進行知識的獲取與交流。
物聯網教育的程度,依然有所不及,但是追趕的速度卻逐年加快。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智慧校園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甚至稱之為教育革命也不為過。而經受物聯網教育後的學生,也將攜帶物聯網思維,推送整個社會文明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