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農業,即將到來的顛覆!

Gene editing yields tomatoes 

that flower and ripen weeks earlier




3S Market對岸中國在很多領域,都在追求改變;而台灣在相對的比較上,則什麼都——「保持不變」。而在所呈現出來的競爭上,自然顯現出遲緩。中國大量用心的技術、新的做法在改造自己,這些做法當然在國際市場的眼中,存在許多爭議;但最現實的是,也影響到我們的生存空間……




來源:中国智慧农业网


「在傳統的農業領域,即將迎來一場比科技互聯網企業更為激動人心的顛覆,因為這裡不僅僅有技術的創新,更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社會結構的變遷。」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生力量像一粒渴望生長的種子,再貧瘠的土壤,也能破土而出。創新在商業領域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的進步和服務的提升,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變革,即便強如諾基亞、摩托羅拉、雅虎也無法抵擋被挑戰者替代的結局。

我們看到多數的顛覆發生在科技互聯網領域,以及工商服務業。那麼在遠離都市的鄉村,在傳統的農業領域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即使是農業外行的你也能窺得端倪。比如:用手機購買生鮮食材已經很普遍,而5年前這是很難想像的;同樣是5年前,褚橙和冰糖橙還在為銷路發愁,而如今褚橙可以賣出5倍多的價格;三隻松鼠從成立到IPO只用五年時間;無人機已開始替代農戶在農田勞作,等等。





這些大家都容易看到的,如果我們深入探究行業內部,我們會發現:農業領域的新技術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農業領域迎來的變革或許比其他領域更具顛覆性。

農業產業現狀及結構
顛覆,必然是讓行業產生了結構性的改變或革新。那麼在我們談農業領域的顛覆前,我們先看看目前農業行業的結構。

農業技術,商業市場和社會結構是構成,目前農業行業結構的三個主要因素(如下圖所示)。





目前的主流農業技術是石油化學農業(簡稱石化農業)模式,這個農業模式有幾個特點:

第一,這是一個線性的投入產出模式,投入的是農資(種子、化肥、農藥),中間實施田間管理,最後產出農作物。

第二,既然是線性的投入產出模式,就會向著規模發展,以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傾向於大規模單一種植。

從商業和市場看,在農業的下游,糧食生產主要是滿足溫飽需求和平穩物價,農業的功能單一。但是隨著糧食產量的連年遞增,溫飽問題得以解決,消費者需求逐步向品質消費,和安全消費,鄉村旅遊市場逐步崛起,農業的功能逐步豐富。

社會結構上,特別是農村社會結構,在各個方面影響著身處鄉村的農業企業。對岸的中國農村土地,是公有和集體所有制,實行土地流轉制度。

這種情況下,在獲取農業重要的生產要素「土地」上,社會各界的機會並非平等的。同時,地方宗族勢力,村霸等也影響著農村商業的文明程度。

農業技術、商業市場和社會結構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形成了這樣一個農業產業的格局:

1.大型企業主要出現在農資、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流通領域;

2.在農業生產環節,除了東北和新疆外,大部分地區是中小農戶分散經營;

3.大型農企以國資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多數集中在相對市場比較開放的農產品加工和流通領域。

如果再詳細一點,我們可以透過如下四個圖,來展示農業產業的概況:






四個圖表中,橫軸是產業鏈上下游即農資、生產、加工和流通,縱軸是農產品屬性。透過這兩個軸,分成不同的細分領域。左上是農企規模分布(大眾市場,平價農產品),深色是該細分領域大型企業較多,淺色是該領域主要是中小規模企業;左下是高端市場(比如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農企分布;右邊是農企的性質分布,深色說明國資企業暫居市場主導,淺色說明該領域市場更自由,民企居多。

如果你對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地方龍頭企業進行統計分析,其分布跟上圖大體相同。

那麼,這樣的現狀穩定嗎?

即將到來的顛覆
這樣的現狀結構是不穩定的。最近幾年,在農業技術、商業市場和社會結構上,都在發生巨變或質變,加上外界的壓力,新老更替、結構變化即將在農業領域發生。


(圖示: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更新、社會結構變遷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即將給農業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農業核心技術的創新,一類農業輔助技術創新。

在農業核心技術方面,基因技術、微生物技術和生態農業模式,將會對農業模式和技術帶來質的變化。

基因技術
基因技術特別是基因編輯技術,將會對育種行業帶來衝擊。基因編輯,不僅能夠使作物中的目標基因失去活性,還可以對其進行基因改良。對於育種行業來說,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具備抗旱、抗蟲、抗病等特性,將會比傳統的雜交技術更快更精準。

不同於基因改造,基因編輯不涉及外來物種的基因轉入,而是原有物種的基因片段進行編輯,是對基因組的已經搞清楚的特定DNA序列,做調整-改動(刪除或者添加),而且可以精確到基因組的某個特定字符-鹼基對。

這種情況下,基因編輯技術不會像基因改造那樣,受到爭議以及來自消費者的市場壓力,同時,基因編輯育種的審批,也比轉基因更容易通過。

CRISPR是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常用的工具,該工具的技術成本並不高(技術投入1萬美元左右),這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平等的創業空間。

國際在這方面有很多創業公司,比如TargetGene、Nomad Bio、GenTool等等。而對岸的中國也有,但更多的是科研機構在做。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這方面的育種企業肯定會增多,這將會對傳統的育種企業帶來很大的衝擊。

微生物農業技術
農業要想有好的收成,種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先天),外部環境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後天)。

石油化學農業模式,是建立在李比希開創的植物礦物質營養學說基礎之上,在農業生產中,線性地看待化肥的礦物投入,和最終產出。

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對土壤和環境中,微生物的認識開始增多,逐漸瞭解到生物多樣性對農作物抗旱、抗病、高產和風味等方面的作用,也瞭解到單純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對環境,特別是土壤造成的破壞。微生物農業技術則可以在土壤改良、農業增產和病蟲害控制方,起到重要作用。

有機農業要求土壤的有機質達到2.5%以上,對於中國耕地平均僅1.8%而言,無論是自然撂荒(年均增加0.1左右),或者增施有機肥種植(年均增加0.3左右),需要7-8年或者3-4年。如果透過微生物技術,進行土壤改良則可以更快更好。

以中國特石有機的做法為例,首先透過土壤測定,計算各類土壤改良輔助原料用量;然後透過專性分解菌分解;然後富集土著菌劑,噴灑後進行旋耕和休耕。這種方式不超過1-2年可以使土壤達標,而且成本更低。


圖示:特石有機如何利用微生物讓土壤改良更快更好

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幫助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可以幫助農作抗旱和病蟲害。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讓我們掌握了部分特性的微生物菌群。一些農業創業公司,也已經把這些技術進行市場的應用。

微生物肥是最常見的一種,中國目前有很多微生物肥生產企業,但是多數是添加各種益生菌的有機肥。也有直接生產特性微生物菌劑的企業。

另外一種是種子包衣技術,為植物最初生長階段,提供特定的微生物菌群保護。


相比於化肥和農藥,微生物肥和微生物殺蟲劑,可持續無污染。隨著微生物技術的進步,微生物在肥料和植保方面的應用,會越來越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肥和殺蟲劑。正因為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國際的農化巨頭紛紛以CVC(企業創投)方式,投資生物肥及生物植保的創業公司。


2018 智慧城市展 3月27-30日@南港展覽館
3S Market 為您連結智慧應用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