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智慧停車蓄勢爆發 其中商機的 What 與 How?

智慧停車場 家樂福 安平店





Nx Witness v3.0 - 雲端影像平台解決方案 — 


原文來源:慧聪安防资讯


對智慧汽車界來說,過去的2017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自特斯拉面世以來,汽車不再是舊工業時代獨有的產物,而是與互聯網、人工智慧、新能源等新技術融合,向著人們想像中,未來世界的交通工具形象邁進——科幻電影裡的智慧汽車即將變成現實。

對岸中國智慧汽車狂飆猛進的背後,除去技術進步之外,相關政策的引導也是一大利好。在其「十三五」規劃中,交通運輸行業是重點推進行業之一,以中國國務院為代表的政府部門,先後發布各類配套激勵政策,天時地利人和,讓智慧汽車站在了風口。
3S Market: 但汽車工業薄弱的台灣,相關經濟政策的國家主管單位,是否這些企業與政府官員,看到整個智慧車載與智慧交通的發展。

雖然基礎工業不是台灣產業經濟的強項,但半導體、晶片、乃至整個電子資訊科技產業,雖然中國旱地拔蔥竄起,但電子資訊科技產業仍是台灣的強項與優勢,政府與企業,是否建立這樣的認知智慧車載的趨勢發展,台灣在全球此領域的市場區隔上,應該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是,在智慧出行這一概念愈發清晰時,很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前端,就是「未來的車怎麼開」,卻很少考慮「車怎麼停」。在一輛車行駛過程中,智慧汽車無疑可以代替人完成大部分工作,但它的停放卻離不開第三方來支撐——單單「汽車」一個物體、一個環節是無法輻射到停車場,以及其他場景延伸的。


如果不實現多方對接,再智慧的汽車,也不可能完成車位搜索、入場、繳費,以及一系列車後服務,而這也談不上真正的智慧出行。

由此可見,在得到技術和政策兩方面的支撐後,要完全實現智慧出行,還需要納入一系列後服務,比如停車。

據統計,一輛汽車平均每天只有六分之一時間,處於行駛狀態,其他時間則停放不動。除了馬路,與所有汽車關係最密切的地方應該是停車場。

智慧出行要實現完整的流程,不僅需要會「開」,也需要會「停」。未來要實現智慧出行,只有智慧汽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充電服務和智慧停車,來對缺失的環節進行補足,才能共同實現智慧出行完整的生態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智慧出行的產業鏈中,除了智慧汽車行業在狂飆突進,智慧停車也在快速發展。諸如ETCP等在對岸中國的智慧停車企業,早已透過標準化、資訊化、聯網化等改造手段,賦予了傳統停車場車位資訊聯網、車位預定、不停車電子支付等服務新能力。

且透過這些車場系統,ETCP們還能幫助停車場,實現高度智慧化的雲端運營管理,使之具備未來對接智慧汽車的可能。

隨著智慧停車行業的不斷成熟,未來智慧停車場還將接入一系列後服務和商業入口,在鏈接智慧汽車和充電服務的背景下,使智慧出行的脈絡更加完整。

再回來看台灣智慧停車行業,是不是具備如上述中國的企業,已經把智慧停車產業,看作成「智慧出行產業鏈」中的一環?

3S Market 在去年,曾多次報導相關智慧停車場、車牌辨識等議題,但有不少監控業者表示,台灣的智慧停車場已是紅海市場不值得去投入?
而很多業者實際上只有硬體能力,並沒有軟體的整合能力。可是一大堆硬體廠商,卻開口閉口都說,我們有自己的軟體⋯⋯,光吹噓這些,卻聽不到也看不到,像這篇文章所提到的,以「產業鏈」作為發展的思考起點!

智慧停車全產業鏈包括哪些?上述文章都已約略提到,而這些只是產業鏈的上游供給面。完整的全產業鏈,必然還包括系統裝置、系統服務,以及相關收費支付模式⋯⋯等。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去年10月,出席「2017智慧城市論壇」時表示,數位智慧科技除提供服務外,也能發展數位經濟,希望2025年時,行動支付使用率能達到90%,讓民眾帶著一支手機就能走遍台灣。

事實上,台灣各行業都相當期待財政金政策,對行動支付的開放。而行政院賴院長提到,希望2025年時,行動支付使用率能達到90%,這只是個「What」,但如何「How」實現呢,那才是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