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 2017\08\21\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Smart Education -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今日主題 智慧監控\智慧傳輸\儲存\顯示、雲端\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行業解決方案
智慧監控應用





                                               

智慧傳輸技術與應用



  


                                                                                                                                                                                                                 

.五年內,全球將有 44 萬億攝影機

Surveillance is everywhere! WG 1.2








來源:网易科技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家專注於電腦視覺技術的風險投資公司LDV近期發佈的報告指出,到2022年,全球攝影機總量將達到44萬億部。

其表示,在五年之內,一部智慧手機可以運行13個攝影機,能夠拍攝360度3D視頻影像,創建複雜的增強現實圖像,並模擬出單眼反相機的光學變焦,以及光圈效果。

據悉,高盛等市場研究公司此前曾發佈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的攝影機總數約為14萬億個。而根據LDV最新的研究,配置攝影機的產品包括機器人、安防系統,以及亞馬遜Echo等智慧家庭產品。

我們已經處於各式各樣攝影機的監控之中。攝影師兼企業家埃文·尼爾森(EvanNisselson)於2012年創立了LDV,他指出,「今天你走過紐約或舊金山的主要區域、公園或是火車站,都會留下影像。」


尼爾森認為,每個人對於攝影機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其認為只要相關設備,能夠讓人們從中受總體上,人們會接受越來越多的攝影機。

他想象這樣一個未來,自己的亞馬遜Echo會注意到自己的衣著,並建議買一套新衣服。火爐會透過攝影機防止孩子在玩耍時走得過近。或是前門透過攝影機進行臉面部辨識,只允許特定的人入內。


1
  

人工智慧技術的增強加,之攝影機價格的不斷下降,導致設備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有更多的攝影機能夠收集到更多視覺數據,能夠進一步完善算法,從而實現更多基於攝影設備的人工智慧服務。

尼爾森指出,「我認為人工智慧基礎的90%在於視覺化數據。」比如,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慧透過攝影機不僅可以觀察車輛周圍的環境,還能夠確定車內的駕駛員,是否足夠清醒。


如果每天在駕駛汽車時車內攝影機能夠做到即時監控,一旦司機的表現不夠正常,人工智慧就會做出相應反應。而尼爾森也承認,最大的挑戰是確定問題的緣由,駕駛員為何而表現不正常。


2
  

LDV指出,可穿戴式攝影設備的城長依舊緩慢,而智慧手機攝影依舊是主流。尼爾森表示,智慧手機攝影機將越來越接近「真正的相機」。


同時,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將為智慧手機攝影設備,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能夠將更多資訊整合到智慧手機螢幕之中。但總之,攝影攝像依舊是主要推動力,尼爾森表示,「捕捉影像並分享是攝影者需要更多攝影機的主要推動力」。


                                                                                                                                                                                                                 

.物聯網產業鏈結構分析

Discover the power of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






來源:优逸斯


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引導下,各國政府紛 紛響應號召,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在各趨勢下推動下,物聯網產業鏈逐步完善活躍,形成統一的物聯網佈局。通過下游市場需求的驅動,從下至上推動企業佈局、完善技術能力,在相關資金與政策的扶持下, 實現物聯網市場的蓬勃發展。


物聯網產業鏈結構

物聯網產業鏈包含八大環節。晶片提供商、傳感器供應商、無線模組(含天線)廠商、網路服務商(含 SIM 卡商) 、平台服務商、系統及軟體開發商、智慧硬體廠商、系統整合及應用服務提供商。

物聯網八大環節供應鏈如下:
1、物聯網芯片供應商

晶片是物聯網的「大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導體晶片是物聯網幾乎所有環節,都必不可少的關鍵零組件之一。依據晶片功能的不同,物聯網產業中所需晶片既包括整合在傳感器、無線模組中,實現特定功能的晶片,也包括嵌入在終端設備中,提供「大腦」功能的系統晶片——嵌入式微處理器,一般是MCU/SoC形式。


  

2、傳感器供應商:塑造物聯網的「五官」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五官」,本質是一種檢測裝置,是用於採集各類訊息,並轉換為特定信號的器件,可以採集身份標識、運動狀態、地理位置、姿態、壓力、溫度、濕度、光線、聲音、氣味等訊息。廣義的傳感器,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敏感元器件、RFID、條形、條形碼、二維碼、雷達、攝影機、讀卡器、紅外線感應元件等。

工程常用的傳感器可分為實體類傳感器、化學類傳感器,生物類傳感器三大類。而根據傳感器的基本知功能,可細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十種。


  

3、無線模組廠商:實現聯網和定位的「關鍵」
無線模組是物聯網接入網路和定位的關鍵設備。無線模組可以分為通信模組和定位模組兩大類。常見的局域網技術有WiFi、藍牙、ZigBee等,常見的廣域網技術主要有工作於授權頻段的2/3/4G、NB-IoT和非授權頻段的LoRa、SigFox、等技術,不同的通信對應、不同的通信模組。

NB-IoT、LoRa、SigFox屬於低功耗廣域網(LPWA)技術,具有覆蓋廣、成本低功耗小等特點,是專門針對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開發的。


  

4、網路服務商:掌控物聯網的「通道」
網路絡是物聯的通道,也是目前物聯網產業鏈中最成熟的環節。廣義上來講,物聯網的網路是指各種通信網,與互聯網形成的融合網路,包括蜂窩網、局域自組網、專網等,因此涉及到通信設備、通信網路(接入網、核心網業務)、SIM製造等。


  

5、平台服務商:完善物聯網物聯網的「有效管理」
平台是實現物聯網有效管理的基礎。物聯網平台作為設備匯聚、應用服務、數據分析的重要環節,既要向下實現對的「管、控、營」,還要向上為應用開發、服務提供及系統集成提供PAAS服務。根據平台功能的不同,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設備管理平台:主要用於對物聯網終端設備進行遠程監管、系統升級、軟件升級、故障排查、生命週期管理等功能,所有設備的數據,均可以儲存在雲端;

連接管理平台;用於保障終端聯網通道的穩定,網路資源用量的管理、資費管理、帳單管理、套餐變更、號碼/IP地址資源管理;

應用開發平台:主要為LOT開發者提供應用開發工具、後台技術支持服務、中間件、業務邏輯引擎、API接口、交互介面等,此外還提供高擴展的數據庫,即時數據處理、智慧預測離線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展示應用等,讓開發者無需考慮底層的細節問題將可以快速進行開發、佈署和管理,從而縮短時間、降低成本。


  

6、系統及軟體開發商:打造物聯網的「動脈」
系統及軟體可以讓物聯網設備有效運行,物聯網的系統及軟體一般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等。

其中,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是管理和控制物聯網硬體和軟體資源的程序,類似智慧手機的ioS、Android,是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系統軟體。其它應用軟體都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才能正常運行。


  

7、智慧硬體廠商:提供物聯網的「終端承載」
智慧硬體是物聯網的承載終端,是指整合了傳感器件和通信功能,可接入物聯網並實現特定功能或服務的設備。如果按照面向的購買客戶來劃分,可分為To B和 To C類:

To B類:包括表計類(智慧水表、智慧瓦斯表、智慧電表、工業監控檢測儀表等)、車載前裝類(車機)、工業設備及公共服務監測設備等;

To C類:主要指消費電子,如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


  

8、系統整合及應用服務提供商:物聯網應用落地的「實施者」
系統整合及應用服務,是物聯網佈署實施與實現應用的重要環節,所謂系統整合就是根據一個複雜的資訊系統或子系統的要求,把多種產品和技術驗明,並接入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的過程。目前主流的系統集成做法有設備系統整合,和應用系統整合兩大類。



                                                                                                                                                                                                                 

.一張圖看懂:詳解五大生物辨識技術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Your body will be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this access control.



來源Timeless落尘




人臉辨識技術應用最為廣泛,使用最便捷
人臉辨識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後隨著電腦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得到提高,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在90年後期,並且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為主。


如今,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已經不僅限在商務場所中,它已經以各種智慧家庭的形式,逐步滲透到平常百姓家。不過,人臉辨識系統訊息存,仍是以電腦能辨識的語言為主,即數位或特定代碼,安全性便要打折了。也許,許多女性朋友對人臉辨識功能苦不堪言,換個髮型,畫個妝,它便無法識別了。

指紋辨識技術成熟,但並不適用每一個人

每個指紋都有幾個獨一無二可測量的特徵點,每個特徵點都有大約七個特徵,人們的十個手指產生最少4900個獨立可測量的特徵。

指紋辨識技術透過分析指紋,可測量的特徵點,從中抽取特徵值,然後進行認證。當前,對面中國第二代身份證,便實現了指紋採集,且各大智慧手機都紛紛實現了指紋解鎖功能。與其他生物辨識技術相比,指紋辨識早已經在消費電子、安防等產業中廣泛應用,透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技術方面也在不斷的革新。

雖然每個人的指紋辨識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並不適用於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例如,雙手長期手工作業的人們,便會為指紋辨識而煩惱,他們的手指若有絲毫破損或乾濕環境裡、沾有異物則指紋辨識功能要失效了。





虹膜辨識生物認證技術的「寵兒」,安全性居於首位
相對於其他生物辨識技術而言,虹膜辨識誤識率和拒真率已經達到了零幾率的辨識水平,而虹膜辨識又屬於非接觸式的辨識,辨識方便高效。

虹膜是每個人特有的,具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安全等級來說是目前最高的。但是虹膜辨識的應用價格,也因其技術難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辨識技術,略顯貴態。





聲紋辯識成本低廉、獲取便捷,適用要求嚴格
所謂聲紋,是用電聲學儀器,顯示的攜帶言語訊息的聲波頻譜。它非常適合遠端身份確認,只需要一個麥克風或電話、手機就可以透過網路(通訊網路或互聯網路)實現遠端登錄。

不過,聲紋辨識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在嘈雜的環境、混合說話下聲紋不易獲取;人的聲音也會隨著年齡、身體狀況、年齡、情緒等的影響而變化;不同的麥克風和信道對辨識性能有影響等。

靜脈辨識速度快、產品難以小型化使得市場運用低
近日,媒體報導神農架景區指靜脈檢票機投用,驗票只需3秒,有效緩解了高峰期景區門口擁堵現象。靜脈辨識是透過指靜脈辨識機,取得個人手指靜脈分布圖,將特徵值儲存。


比對時,即時採取靜脈圖,提取特徵值進行匹配,從而對個人進行身份鑒定。如今的靜脈辨識兼具四大特點:高度防偽、簡便易用、快速辨識及高度準確。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指靜脈辨識的特徵,已被國際公認具有唯一性,且和視網膜相當,在其拒真率(相同結構圖,而被算法辨識為不同)低於萬分之一的情況下,其識假率(不同結構圖,而被算法辨識為相同)可低於10萬分之一。

然而,目前靜脈辨識功能,在市場的運用並不高,而它同樣有著難以規避的缺點。例如手背靜脈仍可能隨著年齡和生理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永久性尚未得到證實;仍然存在無法成功註冊登記的可能;由於採集方式受自身特點的限制,產品難以小型化;採集設備有特殊要求,設計相對複雜,製造成本高。

總體上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辨識技術也將迎來新的變化和需求,生物辨識技術與互聯網、物聯網的交集,將成為各行業的著力點。

當前的單一的生物辨識技術各有優缺點,在應用上難免會出現一乾問題。也許今後的生物辨識技術,將向多元化交錯發展,取長補短,而生物辨識技術的市場前景,仍然值得人們矚目。

                                                                                                                                                                                                                 

.共享停車推廣難 智慧停車場發展大勢所趨

China: First ever robotic parking garage opens in Nanjing



來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共享經濟的火爆,也點燃了共享停車的發展熱情。共享停車是利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等停車場,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向社會公眾開放,進行錯時合作停車。共享停車有效地提高了停車場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停車壓力。

不過,儘管共享停車好處大,但由於管理、安全、私密性等問題,實際推廣不利,真正共享車位的屈指可數。共享停車今後要普及,還需先提升停車場的「智慧」水平。因此,發展智停車場或許更具現實意義。




智慧停車場發展大勢所趨
智慧停車是利用物聯網、行動支付等技術,優化停車流程;實現提高收費人員工作效率、即時掌握停車場停車數據、即時收費統計、方便收費人員工作監管、提供數據給誘導平台等功能;透過行動互聯網,實現線下停車場、資源共享,提高停車場利用率和用戶便捷度。

所以,智慧停車被認為是破解停車難的最佳手段。未來,城市停車將逐步進入智慧時代,透過智慧停車方案,解決人工管理、施工難度大、運維複雜、車主體驗差、收費管理混亂等問題,在這個階段智慧停車方案,將深入到城市每個角落,影響每個車主和經營停車場的廠商。

不僅如此,智慧停車場還成為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停車場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智慧停車市場總規模為13.7億,項目共分布在75座城市。

市場投資增速比較快,需求比較多的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平台項目,在2016年共有101項,其中智慧城市下的智慧停車項目,佔全年總規模20%。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6年中國智慧停車場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單位:人民幣億元,個)

另外,智慧停車系統呈現較快成長,市場規模已從2009年的11.5億元增至2015年的51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智慧停車場的投資分析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日益突出,解決好出行問題成為城市發展的重點之一。「行路難」已經成為城市管理中的第一大難。

根據初步測算,中國汽車保有量年淨增約1900萬輛。但目前中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已開發國家約為1:1.3。

2011-2015年全中國汽車保有量成長變化(單位:萬輛)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中國需要建設的停車位規模越來越大。目前中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根據初步調研,智慧停車位的造價高於普通平面停車位,每個車位造價大概是2萬到5萬元。如果按最低價錢測算,建設5000萬個智慧停車場至少需要投資1萬億元。

正因為成本高,2016年全年智慧停車系統與設備市場項目平均投資規模約為901萬,千萬級以上項目共有23項,合計市場規模8億,佔全年市場規模的58%。所以,融資能力、資金能力在智慧停車市場競爭中越來越重要。

不過,智慧停車系統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板塊,成為具有經營性的城市智慧交通項目,可以借此撬動更多的智慧交通子系統建設,以此降低建設成本。


例如,去年有溫嶺市、老河口市、吉首市、蓬萊市、漢壽縣等9座城市的智慧城市項目,包含了智慧停車建設內容,合計市場規模2.7億,佔全年市場總規模約20%。其中,需要企業墊資類項目20項,合計市場規模7.5億,佔全年市場總規模約55%;PPP項目6項,BOT模式項目1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