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中國私家車「電子車牌」即將實施,不安裝的將罰款!
leiphone 作者:张栋
這幾天,一條消息不脛而走:自2018年1月1日起,對岸中國所有車輛都必須安裝汽車電子標識(電子車牌)。
記者瞭解到,汽車電子標識確有其事,具體推行時間還不可得知。據大華股份智能交通產品總監李歡透露,目前對岸的國家標準還未發佈,預計2018年上半年發佈;另外,汽車電子標識的全面貼裝需要法律的推動,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重點車輛。
但這其中至少釋放了一條訊息:汽車電子標識離我們真的不遠了。
「汽車電子標識」,又被稱為電子車牌,通俗的來講就是「汽車的身份證」,外觀大小也和身份證差不多,車牌裡面有電子經片,裡面儲存了車輛的資訊,包括車輛的車牌號碼、保險資訊、年檢資訊等,它將由相關部門統一製作,並貼在前擋風玻璃的右上角處。
有了這張高科技的「身份證」,遮擋車牌、套用他人車牌,肇事逃逸等違法行為都將無處遁形。
它的工作原理與門禁系統較為類似,但它比門禁系統「高級」得多。李歡表示,其實早在2015年,汽車電子標識就已經在中國無錫、深圳、京津冀等三地開始首批試點。截止當前除了公安部安排的試點城市外,全國也有多地開始試點或者進行可行性研究。
汽車電子標識硬體系統將由三部分組成:汽車電子標識讀寫器、讀寫器天線及汽車電子標識標籤。其中,汽車電子標識讀寫器及天線安裝於路面的桿件上;汽車電子標識標籤貼裝於車輛前擋風玻璃上。當貼有汽車電子標識的標籤進入讀寫器的讀寫範圍內,由讀寫器提供能量啟動無源的電子標識標籤,完成資訊交互。
「它是一種超高頻無源RFID技術,其工作頻段於920MHz~925MHz。」對於汽車電子標識的技術原理,李歡解釋說。
「在實際道路交通使用中,甲方對於該技術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傳統超高頻RFID的距離極限在25米左右,但是為了符合汽車電子標識的應用,系統將這一要求提高到了30米以上,這對於目前所有超高頻無源RFID技術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應用於路面時,系統對於環境的適應性要求也很高,包括溫度適應性,設備耐久性等等。」
為瞭解決這些問題,大華主要針對分析路面使用環境設計獨特的射頻電路,從以下三個角度切入提出解決方案:
1、路面電磁環境複雜的情況下,透過數位抗干擾技術,提高識讀成功率;2、電子標籤單次讀取流程的時間優化,透過快速載波對消提高系統的整體效率;3、路面安裝施工射頻前端的差異性,通過相位補償技術提高設備穩定性。
據瞭解,目前大華該系統可以做到汽車行駛速度小於150km/h時,準確識讀標識符和機動車登記資訊區資訊;汽車行駛速度小於200km/h時,能夠準確識讀標識符。
這裡的標識符可以理解為車牌號;機動車登記資訊區為車輛的屬性區域。通信流程中首先讀到的是車牌號,然後才是車輛的屬性區域。
在高速行駛過程中,車輛透過射頻讀寫範圍內的時間變短,由於電磁場盲區效應,其讀寫效果有所不同。李歡表示,「大華汽車電子標識不僅僅記錄車牌資訊,基本上車輛登記在冊的相關資訊都可以記錄在內。應用層面,包括交通流分析、稽查布控、電子圍欄、環保管控、停車場管理等都可以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此次RFID技術上的突破創新外,大華還將影像分析辨識技術與RFID技術結合。
在系統佈署應用中,室外基地台能夠同時採集到影像辨識分析數據,以及汽車電子標識數據,兩份數據直接在前端管理設備上實現數據比對,即時對異常數據告警,可用於即時的套牌車、假牌車檢測。
從以上來看,汽車電子標識就是應用RFID技術辨識車輛、車主資訊,然後將這些資訊傳回至公安管理系統即時比對,那麼其與如今的ETC相比,是否功能重疊?
李歡介紹說,兩者技術原理的確類似,但應用領域不同,目前來看功能也並不重疊,具體差異簡單羅列以下幾點:
1、ETC由交通部主推,初衷是高速出入口快速通行並前端扣費,只能市場化推廣,覆蓋率取決車主;汽車電子標識由公安部主推,初衷是車輛唯一的電子化身份證件,在城市道路高速自由流狀態下可以穩定精准識別,未來勢必「一車一標識」,乃至前裝;2、ETC需OBU或電池供電;汽車電子標識無源,壽命與車輛報廢時間相同。(具體區別見下表)
據記者瞭解,其實電子車牌並不是新鮮事,很多國家早已落地應用,比如美國電子車牌。為了更好地打擊邊境走私,將讀卡器埋在地下,就可以24小時不間斷偵查。
電子車牌的推行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利遠遠大於弊,其不僅降低了被套牌的風險,同時簡化了很多操作程序。屆時,有車生活將變得更加安全便捷,而那些宵小之徒,將再無立錐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