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 老人在家做心電圖,需要邁過哪三道坎?

How to Prevent Heart Disease | Heart Disease


leiphone 奕欣

老人在家做心电图,需要迈过哪三道坎?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具體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在對岸中國,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44%。

除卻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及時準確地獲得心臟活動的各類信息,對於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最直接簡便的方式,就是做心電圖了。而隨著行動網路時代的潮流,心電設備+互聯網化的「聯姻模式」也慢慢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裡。

然而,心律失常是一過性的。「在家發作的幾率很高;然而等到去醫院檢查,症狀可能就消失了。所以從這個角度,心電監測進入家庭是很有必要的,不舒服的時候馬上可以戴上,捕捉異常心電。」中瑞奇行銷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在家做心電圖,為的是心安」

家住新竹香山的峰叔患有心臟病,前些年剛做完一次手術。出院後,他的兒女為他添置了一樣新產品——某品牌的家用心電圖機。

「孝順嘛,做子女的都會盡盡孝心,就是圖個心安嘛。剛出院的時候會測得比較頻繁,大概兩天一次,現在感覺身體狀況不錯,也就沒那麼勤快了。」說起買心電圖機的原因,峰叔如是說,「而且去醫院做個心電圖,錢是一回事,主要是排隊太麻煩了,讓小孩幫我掛個號,自己還得跑一趟。」


「實際上,很多心臟疾病在發病前期,心臟跳動的波形會出現異常。而等到那個時候再去做檢查,則為時已晚;正因為如此,平時的自檢就變得十分重要。」一名在醫用心電圖機公司工作的技術人員如是說。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加上掛號難等一些「獨有特色」的問題,家用心電圖機已然成為了堪比腦白金的送禮佳品。在對岸中國,出現「心電圖機」為例,在選購的時候甚至還有「精品裝」和「禮盒裝」等樣式。


然而,就是這樣一台彰顯孝心的心電記錄產品,老人在使用的時候卻也不是一勞永逸,還需要邁過這兩道坎。

第一道坎:老人用心電圖機,學習成本有多高

峰叔說,有時他會覺得電子設備「很氣人」,因為自己有時使用方法不當,誤差比較大,總會虛驚一場。「眼花看不了說明書,問小孩吧,問完下次又忘記了。有一次測的時候沒貼好,測完一看圖,差點嚇到發病。」

他手上的心電圖機——嚴格說來,它並不是「機」——說明書上的名字是叫「心電記錄儀」,「適用於對成人單機導聯心電信號進行記錄」。實際上,僅僅從心電設備的種類劃分,其中就有好多學問。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做心電設備的公司有上百家,按照設備的精確度,分為健康級和醫療級兩種。

  • ·  健康級心電設備不具CFDA醫療器械註冊證,因此並不能用作就醫參考;


    ·  醫療級心電設備具有CFDA醫療器械註冊證,一定程度上可以做為醫生診斷的依據。


而其中,醫療級心電設備又分靜態心電圖機、動態心電圖機(Holter)和心電監護儀三種。

  • ·  靜態心電圖機(ECG):可以理解為心電設備裡的全能戰鬥機,可以檢測出所有的心率失常症狀,以醫院常見的12導聯心電圖機為代表。鑒於它屬於醫療專用範疇,它的精度和標準自然都是最高的。

    ·  動態心電圖機(Holter):俗稱「背盒子」,可以理解為長期&弱版的靜態心電圖機,主要是用於記錄患者日常活動狀態下(也就是動態)的心電圖機。不過,鑒於其檢測的時間較長,可以接受的檢測誤差也相對大些,如果符合相關標準,一定程度下可作為就診參考。


    · 心電監護儀:一種是指ICU病房裡用於對危急病人的監測預警設備;本文中所提到的心電監護儀是指日常簡單記錄心電狀態的儀器,一般精度較低,不可做為ECG和Holter的替代。


心電監護儀主要有光學心率式、單導接觸/掌上型、單導貼片式和標準導聯式(多導)

  • 光學心率式無需多言,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都走這個路線,典型特徵就是那一道綠光……不過,這一資料只能做為心率的日常追蹤,而且在精準度上,大家也懂的,因此並不具備太多的醫學參考價值。
  • ·  單導接觸/掌上型:峰叔家裡的就是這一款,不過這類設備只適用于短時測量(少於24小時),比如用戶感覺有點不舒服時,可以測一下。但這樣的測量方式受到的干擾也比較多,因此從臨床的角度來看,並不能直接做為就診依據。


    ·  單導貼片式:因為它只要啟動開關,貼在胸前就可使用,其輕便簡單的特點成為了不少用戶的新寵。然而也正是因為它太小了,沒有單獨的存放裝置,因此只能通過藍牙和手機App連接,將資料即時傳輸到平臺。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要做長時檢測,那麼隨時都要沐浴在網路之中才行,噢,手機也不能離身哦。

    標準導聯式(多導):精確是它的最大特點,它也成為了家用心電圖機的權威(畢竟人家多了那麼多導聯,不準說不過去啊)。


一句話,方便和準確難兩全。使用步驟越複雜的設備,對老人而言,學習成本也就越大,可能出現的誤差也就越大。一名沒有透露在職公司的業內人士老陳表示:

“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學習成本相對更高一些。有人幫著貼片還好點,如果讓老人自己操作,有時難免會有些誤差。這還是其次,如果老人因為自己的操作不當而憂心忡忡,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不管如何,達不到醫療級別又打著心電監護的設備,都是耍流氓。”

因此,製造更加準確的心電圖機,從設備上減少可能存在的誤差,就成為了心電圖機廠商的首要目標。

對於可能存在的學習成本問題,中瑞奇營銷中心負責人向雷鋒網介紹道,正是為了盡量減少用戶使用時出現不必要的誤差,他們家的心電圖機是按靜態心電圖機的精度標準來製作的。

「我們做單導聯和8導聯家用心電圖機,都是通過了醫用心電圖機的註冊證,靜態動態都可用。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方面是考慮到用戶(尤其是老人)的學習成本,因為導聯越少,越容易操作。另一方面,產品的定位在於讓用戶做院外篩查和讓醫生隨訪用,無意取代醫院的12導聯。」


對方還表示,公司還會在貼片上用比較明顯的標識進行區分,讓用戶一看就明白。與此同時,公司還會進行客服培訓,讓有疑惑的老人即使看不懂說明,也能在客服的指導下自行使用。

第二道坎:看不懂心電圖,怎麼辦



「2高3,3高5,其餘上下差1個,電軸左偏老大好,老三無能走下坡……」

這是「看懂心電圖的十大口訣」之前兩句。連看個圖都需要背個口訣,再結合我們記憶認知裡心電圖的模樣,大概不難想象,要看懂心電圖,需要受過相關的訓練,或者要利用機器讀圖才能實現。

那麼在家測個心電圖,老人如果看不懂,一般傾向於找專業人士來進行分析和診斷。然而,這一方法也存在缺點。

首先是時間成本,找醫生,尤其是有經驗的醫生,同樣需要排隊;其次是金錢成本,就診也是要花錢的。再者,是醫院認不認同這些心電圖的問題。根據記者的瞭解,有些電圖檢測儀廠商都表示有和一些醫院進行合作,但這畢竟也是少數。然而,即使心電圖機通過了CFDA,沒有達成合作的醫院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出於保守考慮,也會讓用戶重新做一次心電圖。

針對這一問題,其實有不少廠商都在算法上做出了努力。


北京東方泰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泰控心儀為瞭解決讀圖問題,在配套的手機App上設計了一鍵讀圖的功能,通過算法,用戶只需點擊按鈕,系統在3秒鐘就能檢測出10種心率異常的症狀。對此,東方泰華產品部市場部的王璇向記者表示,公司的這項服務是免費的,「我們雇傭了20多名職業醫師,三班倒為用戶進行24/7的讀圖服務。」

同樣的,有些心電圖機也設計了智慧讀圖軟體,便於用戶在家閱讀心電結果,成圖功能是免費的。雖然記者在官網上查閱到智慧讀圖功能是需要收費的,台幣三百元一年,但根據行銷中心負責人的最新消息,這項服務已經實現免費了。

第三道坎:這樣的家用設備,老人認可嗎

然而,不管是找醫生守在電腦前為用戶解答;還是搞一個智能讀圖功能進行額外服務,終究還是有一個無可避免的檻:老人認可嗎?

「有的老人會想,反正都是同樣是去醫院,我為什麼不多花點時間,老老實實從頭做個心電檢查算了。而且老人也存在這樣的認知,覺得還是醫院靠譜,對自己在家的檢測結果也缺乏信心。」老陳如是說。


這個問題的確很難給出一個「正確」的回答,畢竟個人想法是主觀的,除了自己發自內心地接受,我們也很難用什麼理由說服對家用心電圖機存在懷疑的老人。




時代在進步,心電圖也一樣。從在醫院苦苦排隊等待,到在家就能做心電圖,我們無疑要感謝技術的偉大。行動網路的發展,也讓用戶擁有了在家讀懂心電圖的機會。

不過,年紀較長的人要轉變觀念,或許要比科技的步伐來得要晚一些。問題雖然存在,但是我們的眼前是價值2.9億的心血管藍海。不管是從業者,還是媒體,我們都將有幸見證它的未來。
頭圖via bodyandsou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