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服務型製造:工業 4.0 時代製造業的新趨勢

The smart Factory as a Service Ecosystem

來源:兩化融合咨詢服務平台



傳統觀念認為,製造就是生產加工。實際上,生產並不等於製造。製造包括生產和服務兩部分,也就是說,製造=生產+服務。 



  
從微笑曲線來看,服務處於價值的高端,而生產加工環節,卻處於低端。生產所創造的價值,約佔整體價值的三分之一;而服務所創造的價值約佔三分之二。從過程來分析,生產過程的時間為十分之一,而服務過程的時間為十分之九。
  
所謂服務型製造,是製造與服務融合,共生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製造企業透過創新生產組織形式、營運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延伸服務鏈條,提供「生產+服務」的完整組合,實現競爭力的提高和價值增值。
  
服務型製造是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針對服務的製造,是基於生產的產品經濟,和基於消費的服務經濟的融合。是製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是一種新的製造模式。
  
隨著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製造業的價值分布,從製造環節向服務環節轉移,產品開發、改進、銷售、維護、回收等服務性活動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先進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的現象,即服務業產值,佔生產總值的70%;製造服務業產值,佔整個服務業產值的70%。
  
在世界500強企業中,56%的企業從事服務業。在製造服務化程度最高的美國,製造與服務融合型企業,佔製造企業總數的58%。
  
美國通用電氣「技術+管理+服務」模式,創造的產值,已經佔到企業總產值的2/3以上,而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則已完全轉型為,全球資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新技術的推動下,服務型製造能力,成為決定製造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以及利潤主要來源,許多傳統的製造企業,將業務重心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移,全球製造業發展,正呈現出製造業服務化,即以生產過程為主,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的趨勢。
  
產品複雜程度提高,是服務型製造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工業產品科技含量提高,和技術升級加快,用戶越發難以掌握產品操作和維護的能力,對專業化服務的需求越發強烈,這就需要製造企業提供更大範圍「產品+服務」的組合。
  
製造服務化就是在實物產品的基礎上,衍生出越來越多的附加服務,透過延伸服務體系創新增值服務方式。鑒於客戶對增值服務需求的增加,發達國家製造業,不斷加快服務化發展。
  
例如,利用在線監測技術提供故障診斷、遠端維修等服務,或者提供總整合,和總承包等系統解決方案。
  
資訊化,特別是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滲透,拓展了服務型製造的發展空間。無論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還是日本機器人策略,都強調通過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的高度融合,建構資源、資訊、物品和人,緊密聯繫的實體資訊系統,實現製造產業價值鏈子系統的互聯互通、協同運行,提升製造業的體系性服務能力。
  
在物聯網、大數據等資訊技術的推動下,製造企業可以即時監控產品的工作狀況,即時預警出現的故障,並提供快捷的技術支持;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改進產品參數,提高運行效率,提出產品維護和更新的建議。
  
資訊技術提升了創新設計效率和製造效能,透過建立分散的消費者與製造企業緊密的聯繫,生產企業在獲得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後,依託基於大數據的產品開發系統,和高度柔性化的生產線,能夠為用戶提供按需客製化的服務。
  
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絕非以放棄製造業為目的的「去製造化」。服務型製造本質上,是通過服務使產品,給用戶帶來更大的價值,其發展基礎還是高品質的工業產品。

製造業的高度發達,能夠衍生出更多的服務化需求,反之,沒有了先進的製造業,服務型製造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服務型製造最為發達的美國,一方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契機,進一步推動製造業服務化轉型,但另一方面又提出再工業化策略,以搶佔全球策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制高點。
  
當前服務型製造模式有以下六種常見的形態:
  
1、設計引領。
研發設計是製造業技術含量最高、進入門檻最高的環節,是掌控產業價值鏈的關鍵。以往製造業設計的重點是產品,人機工程、系統仿真等關鍵技術的應用,推動製造業的創新設計,向建構貫穿全價值鏈的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
  
製造企業通過加強產品、系統、工藝流程、服務等領域的研發、設計,促進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甚至一些製造業產業鏈中的企業完全聚焦於開發設計和知識產權授權。
  
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英國ARM公司,完全不涉及半導體晶片的生產和銷售,但全世界超過95%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該公司的架構,至今已售出超過200億個ARM架構的晶片。
  
2、客製化服務。
全球互聯網用戶規模龐大,製造業企業利用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資訊技術,透過客戶體驗、線上設計和大數據挖掘等方式,採集和處理客戶需求,在生產製造柔性化改造基礎上,對產品標準化零組件、模組化部件做動態的個性化重組,實現產需互動的高度協同。
  
美國服裝企業Knot Standard,根據顧客上傳的衣櫥中,已有服裝款式和尺碼,或者完全由顧客自行設計的數位樣板,來為顧客縫製合身衣褲。
  
3、供應鏈管理。
製造業企業應用工業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資訊技術,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供應企業,開展外包合作或建立策略聯盟,採用智慧化物流裝備和倉儲設施,做好訂單管理、物料配送、倉儲庫存等服務,優化生產管理流程,提高供應鏈的市場響應效率,保障原輔料和產品銷售庫存穩定有序。
  
這種模式改變了市場競爭形式,使得產業鏈價值凸顯,帶來傳統的企業競爭向產業鏈競爭轉變。
  
香港利豐集團,是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現代跨國貿易集團,利用資訊系統優化供應鏈的運作,突出產品時效性,降低採購、運輸、庫存等成本。
  
4、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
當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製造業強調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企業更加註重從產品需求分析,到淘汰報廢或回收再處置的,整個生命週期的系統管理。
  
通過提高裝備智慧化水平,和利用網路服務平台,開展遠端線上監測、故障診斷、遠端維護、故障處理等售後保障服務。
  
一些特種設備、專用設備製造業企業,不直接出售產品,而採用按使用流量、時間計費的模式。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展開多元化服務,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能源金融服務,業務範圍貫穿從生產,到銷售再到保險信貸等整個產品生命週期。
  
5、系統解決方案。
一些製造業企業透過整合優勢資源,從產品製造商轉變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向客戶提供從需求診斷、開發設計、設備整合、工程建設、檢驗檢測、專業維修等全價值鏈的總整合總承包服務。
  
例如IBM依託其在大型電腦、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為銀行業、通信業、教育行業、電子行業、能源和公共事業、政府部門等提供全套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
  
6、資訊增值服務。
製造業企業借助軟體,和網路技術延展產品服務,展開線上線下多元化數位內容增值,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生產經營管理的資訊整合和協同營運。
  
在生產領域,為企業客戶提供設備狀態監測、產品品質監測、線上技術支持、生產運行分析等服務;在消費領域,為終端消費者提供,基於硬體產品的增值服務,和個性化服務。
  
例如,美國蘋果公司依託龐大的手機用戶群,建立線上軟體應用、歌曲、影像商店,開發基於地圖、語音、支付的各種增值服務,蘋果智慧手錶能夠監測穿戴者的運動、健康資訊,提出個性化建議。
  
在當前工業4 . 0的製造業形勢下,服務經濟因為其自身特點,以及對新環境的適應,顯現了它強大的生命力,為製造企業帶來持續穩定的利潤收入,很多大型製造企業中,服務經濟環節已經成為了收入的中流砥柱。
  
尤其在面臨經濟危機等,一些經濟不穩定因素的時候,服務在製造業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因此可以看出,如今的服務業,特別是製造業中的服務業,已經從幕後走到了前台。

面對這種新趨勢,一旦失去就意味著落後,全球的企業都必須以擁抱的姿態,面對服務型製造模式的崛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