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phone:晞萌
按:之前,MIT媒體實驗室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數位建築平台(DCP)的論文,文中提到的DCP是一台自動化的建築系統,能建造即時訂制的大型建築結構。 本文來源於IEEE spectrum,作者Evan Ackerman,雷鋒網編譯。
「當我還生活在矽谷時,認為建築業已經迎來了顛覆行業的時機。」
MIT媒體實驗室最近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的論文應驗了此觀點,論文指出 「依賴於傳統製造技術的建築是危險的,緩慢且高耗能。」 如此來說,建築聽起來就像是機器人的工作。」
MIT媒體實驗室的這篇論文,介紹了數位建築平台(DCP),是一台自動化的建築系統,能建造即時訂製的大型建築結構。 換言之,數位建築平台(DCP)使用一個機器人手臂,運用輔助性的建築技術,安全並快速地修建可重構的大型建築。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有趣的機器人,使用輔助性的建築技術來建造小型建築,甚至建造機器人本身。雖然大型機器人建設也是一個積極研究的領域,但一直沒有相關的概念或原型出現。
此前,在建築業出現了砌磚機器人,起重機架式的機器人,它們可以3D列印混凝土建築,甚至透過不停運磚來建造牆壁。
在這些建築解決方案中,最實際的可能就是起重機架式的機器人,但其最大的缺點是,此類機器人只有在人工設置機器位置,並預調出待建建築物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source: Science Robotics)
MIT的數位化建設平台(DCP)則與這些機器人有所不同,它是一台獨立的移動式設備(最高速度為0.5m/s),由太陽能電池供電(設備上有幾個太陽能電池板),所以只要有陽光,它可以永遠運行。DCP擁有3D建築列印機的功能:手臂很長,最大可列印2,786立方米。
機器人本身由兩只手臂製成:長手臂自由度為4,負責所有大型動作;另外一個小巧的手臂,自由度為6,如人手一般做精細動作。此系統成本達到了244500美元。
DCP的建造技術很直接:在小臂的末端有一個噴霧器,將兩種化學品組合成液體聚氨酯泡沫,能迅速膨脹和硬化。你可以編程命令DCP列印你喜歡的任何東西。在上面的影片演示中,它以每小時1.728立方米的速度,列印了一個14.6米寬,3.7米高的半球形開放式圓頂。
DCP用泡沫塑造一個混凝土框架:兩個泡沫牆,其中一面牆嵌在另一面的內壁,中間有一個空間,放入管件和電器設備,澆入混凝土,使其成為更永久和彈性的結構(或者用灰塵或其他任何東西填補它們)。
此後,保留泡沫外層可以增加建築物的絕緣性質。但即使此建築只有泡沫沒有混凝土,結構仍然非常穩固,足夠承受一個成年人在上面蹦跳。
(source: Science Robotics)
因為泡沫能快速乾燥,所以它能快速形成一個圓頂形狀,連續層不必直接接觸到頂部。它甚至可以旋轉90度,形成一個平屋頂,或者是無需支撐的架台和長凳。
另外,研究人員做過實驗,當此建築需要額外的支撐時,機器能夠自動焊成固定形狀的鏈條,將螺紋鋼和鏈條嵌入,概念如下圖所示:
(source: Science Robotics)
實現按需建造的功能有兩項必要條件:電力和建築材料。電力是一個難點,儘管不存在真正的技術障礙(添加太陽能電池板能保持機器人啓動和運行)。
建築材料更是一個挑戰,因為從頭開始噴塗泡沫使其定型很困難,但幸好噴霧泡沫不是唯一能用的建築材料(但它可能是最適合的材料)。研究人員還成功地應用了電燒結玻璃粉(electro-sintered powdered glass),熱沈積冰,含礫石和乾草纖維的壓縮土,所有這些材料都能成為有效的建築材料,且能批量使用。
(source: Science Robotics)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只要能提供太陽能和原材料,這些機器就人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自動地構建建築,通常這三個特徵很難兼得。
研究人員已經想到了幾種應用情景,包括在極地環境中製造冰結構,在沙漠中製造分形結構,將其沈入海洋,為珊瑚礁提供棲息地。
(source: Science Robotics)
這一點使得此類機器人更有價值,尤其是發生在自然災害或難民危機時,此時需要在低基礎設施領域,迅速而低成本地建造大量住房。
此類機器人能否比其他快速建造的解決方案更實用,還有待觀察,與許多機器人應用一樣,人工建造仍然是最便宜,和最有效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