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今年台灣監控業衰退15%!?

Amaryllo ATOM AR3S updated introduction





施正偉



在我接觸的圈子,除了一位朋友,幾乎都跟我說,監控業今年衰退了。前一陣子,由一位朋友轉述,有媒體對海康威視說,今年台灣監控業衰退15%!

State of the Market: Video Surveillance 2015 | 2015-02-09 | SDM ...

Can Netgear Become A Growth Stock? - NETGEAR, Inc. (NASDAQ:NTGR ...
(Home surveillance camera)

我問這位轉述的朋友,這數字有什麼根據?是從製造端的立場看?還是從通路端看?或是從專案市場看?抑或是整個監控的市場看?

我想向大家請教,台灣一年類比、網路攝影機各有多少裝置量?平均一個月各有多少量?網路攝影機中各解析度的分配比例又是多少?類比攝影機中「主流的」AHD、TVI、CVI各佔多少比例?720P、1080P的機種又各佔多少比例?「非主流的」類比攝影機又有多少量?

Global IR Camera Market share forecast to grow at 9.5% CAGR by 2023 | devesh billore | Pulse | LinkedIn

再過來,一般行業與公共工程裝置量,又各佔多少比例?公共工程中,AHD、TVI、CVI的使用量有多少,高階如Speed Dome、2K、4K以上又佔有多少比例,若再以金額換算,所佔比例又是多少?

AHD、TVI、CVI的晶片模組,從台灣正式代理商取得的,比例有多少?從台灣裝配業者取得的比例有多少?從海康、大華、雄邁等引進的比例有多少?從大陸直接拉貨的比例又有多少?海康、大華一年的銷售量,佔台灣一年的銷售量比例又是多少?

這些數字如果都能完整取得,並清清楚楚的攤在陽光下,成長幾趴、衰退幾趴,就能讓人心服口服,否則光講是成長幾趴,衰退幾趴,是否有什麼意義?

最近有些朋友,想轉型走入ㄧ些利基性的影像應用市場,比方說機器人、醫療、所有相關機器視覺應用(含車載)、3D 列印應用、製程監測應用、環境監測應用……等。這些應用市場到底有多大?事實上 google 一下不難找,比要釐清上述台灣的那些數字要更容易多了。

The Future of Vision Systems is Bright | Automation World

一個多月前,一位朋友就告訴我,他出貨給某製造領域的監測應用的攝影機,一個月少則500支,有時多則超過 1 K,已經出貨好幾個月了,預計至少可出貨到年底。我問他一支賣多少?

他語帶自豪又靦腆的說——「架五千摳娘娘!」我衝口回說:「你賺爆、賺裂啦……」這比那些396\390\380的工程商型號攝影機,根本是扣一千下來還有找五百,再多賺四千啊!!

我想巷子內的人,都看懂我在說什麼,而且看了這段不止跌破眼鏡,恐怕連目周仁都快打結。相比396\390\380的工程商型號攝影機,據說想盡辦法搭配各種戰鬥機種,甚至把八路DVR用4路價格來搭配賣,就是無法「起蹦」。

Zencam Company Presentation

監控市場的應用需求在哪裡?有人願意花一支五千元的價格買攝影機,而且還買好幾K;但396\390\380工程商型號攝影機卻惦吱吱?「價格」在過去紅牌攝影機還沒出現的時候,這種遊戲可以說是市場的萬靈丹,但是時空背景不再!

對於工程商來說,這類396\390\380工程商型號攝影機,或許有一兩百元的成本獲利空間,但這類攝影機的Performance,或說性價比,卻沒有足以取代這一兩百元的驅動力。

而在系統整合商、工程商的立場上,不少人反應產品同質化,沒有太多價差,所以希望找到有特殊規格的產品。雖然不能說市場上沒這類產品,但許多這類產品還不夠成熟,於是拿這類396\390\380工程商型號攝影機去走網購,卻又陷入一波價格的廝殺,這才是目前監控市場存在的問題。

Thermal Imaging Market Size & Share | Global Industry Report, 2020

真的沒商機了嗎?實際上不是,前面所提監控與檢測應用的市場,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原本我也以為,這些監測市場,就像工業攝影機般,只是做那些電子場品的製程檢測,早就有人「點痣做記號」。

這些工業監控與檢測應用的市場,空間仍非常的大。舉例食品業的製程,對於原物料的檢測、製程中的瑕疵品控制,利用影像來監測的比例仍相當低。

再過來,我在很多的業務拜訪中,都提到國外目前許多的案例,也經常在3S Market上報導,比如智慧停車場、智慧路燈、智慧路標,甚至是相關智慧零售……等。這些都是整合性的應用市場,都能帶來很多附加價值的應用,當然就能帶來比純器材買賣,更豐厚的利潤。

Blog Commentary By Futuresource Consulting Analysts

怎麼做才能爭取到這些商機?我在上一篇《物聯網目前面臨的市場情勢是怎樣,廠商又如去開拓屬於自己的商機?》,就提到了垂直產業鏈的深度結合,以及橫向異業的產業鏈聯合的觀點做法。而有廠商也確實這樣做,也開始得到一些成果。


至於用價格來當衝量的武器是否還管用?市場做法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能說從每個階段性的結果來驗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