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Hospital
來源:公众号/健康私董会
療衛生體系正從臨床資訊化,走向區域醫療衛生資訊化的發展階段,物聯網技術的出現,滿足了人民群眾關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推動了醫療衛生資訊化產業的發展。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能夠幫助醫院實現對人的智慧化醫療和對物的智慧化管理工作,支援醫院內部醫療資訊、設備資訊、藥品資訊、人員資訊、管理資訊的數位化採集、處理、儲存、傳輸、共享等。
實現物資管理可視化、醫療資訊數位化、醫療過程數位化、醫療流程科學化、服務溝通人性化,能夠滿足醫療健康資訊、醫療設備與用品、公共衛生安全的智慧化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需求,從而解決醫療平台支撐薄弱、醫療服務水平整體較低、醫療安全生產隱患等問題。
推動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政策環境
全球主要以開發國家,十分關注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資訊化建設。2004年2月,美國FDA採取大量實際行動,促進RFID的實施與推廣。
透過立法,加強RFID技術在藥物在運輸、銷售、防偽、追蹤體系的應用。2004年,日本資通信產業的主管機關總務省(MIC)提出2006---2010年間IT發展任務「u-Japan策略」。
該策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透過資訊技術的高度有效應用,促進醫療系統的改革,解決高齡少子化社會的醫療福利等問題。
2006年,韓國確立了u—Korea策略,其中提到要建立無所不在的智慧型社會,讓民眾在醫療領域,可以隨時隨地享有智慧服務。
2008年底,IBM進一步提出了「智慧的醫療」概念,設想把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實現醫療的資訊互聯、共享協作、臨床創新、診斷科學以及公共衛生預防等,並認為物聯網技術在整合的醫療平台、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都將有廣泛的應用。
2009年10月,歐盟委員會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對外發佈了物聯網策略,提出要讓歐洲在基於互聯網的智慧基礎設施發展上,領先全球,除了透過ICT研發計劃投資4億歐元,啓動90多個研發項目提高網路智慧化水準外,於2011年~201 3年間每年新增2億歐元,進一步加強研發力度,同時拿出3億歐元專款,支持物聯網相關公私合作短期項目建設,其中也包括醫療項目。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
國際電信聯盟(ITU)把 RFID 辨識技術、感測器技術、奈米技術、智慧嵌入技術,視為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其中,RFI D是物聯網的構建基礎和核心。
關鍵技術包括:包括物體標識、體系架構、通信和網路、安全和隱私、服務發現和搜索、軟硬體、能量獲取和儲存、設備微型小型化、標準。在醫療衛生領域,物聯網的主要應用技術,在於物資管理可視化技術、醫療資訊數位化技術、醫療過程數位化技術三個方面。
醫療器械與藥品的監控管理
借助物資管理的可視化技術,可以實現醫療器械與藥品的生產、配送、防偽、追溯,避免公共醫療安全問題,實現醫療器械與藥品從科研、生產、流動,到使用過程的全方位即時監控。
傳統的 RFID 技術,被廣泛應用在資產管理,和設備追蹤的應用中,人們希望透過立法,加強該技術在藥品追蹤,與設備追蹤方面的應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導,全球假藥比例已經超過1 0%,銷售額超過320億元,中國藥學會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死於用錯藥與用藥不當,有1 1%~26%的不合格用藥人數。以及10%左右的用藥失誤病例。
因此,RFID技術在對藥品與設備進行跟蹤監測、整頓規範醫藥用品市場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全球保健和醫藥應用市場」的報告,2011年的RFID在保健和醫藥應用市場中的銷售額將成長到23.1 8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29.9%。
其中,藥品追蹤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接近32.8%,醫療設備追蹤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會達到28.9%。
具體來說,物聯網技術在物資管理領域的應用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醫療設備與藥品防偽。RFID標籤依附在產品上的身份標識具有唯一性,難以複製,可以起到查詢資訊和防偽仿冒的作用,將是仿冒偽劣產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查處措施。例如,把藥品資訊傳送到公共數據庫中,患者或醫院可以將標籤的內容和數據庫中的記錄進行核對,方便地辨識仿冒藥品。
——全程即時監控。藥品從科研、生產、流通,到使用整個過程中,RFID標籤都可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特別是出廠的時候,在產品自行自動包裝時,安裝在生產線的讀取器,可以自動辨識每個藥品的資訊,傳輸到數據庫,流通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記錄中間訊息,實施全線監控。
透過藥品運送及儲存環境條件監控,可達成運送及環境條件監控。確保藥品品質。當出現問題時,也可以根據藥品名稱、品種、產地、批次及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資訊,實施全程追溯。
——醫療垃圾訊息管理。透過實現不同醫院、運輸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術建立一個可追蹤的醫療垃圾追蹤系統,實現對醫療垃圾,運送到處理廠的全程跟蹤,避免醫療垃圾的非法處理。目前,日本已經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數位化醫院
物聯網在醫療資訊管理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醫院對醫療資訊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身份辨識、樣品辨識、病案辨識。其中,身份辨識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辨識、醫生的身份辨識,樣品辨識包括藥品辨識、醫療器械辨識、化驗品辨識等,病案辨識包括病況辨識、體徵辨識等。
具體應用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病患資訊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種檢查、治療記錄、藥物過敏等電子健康檔案,可以為醫生制訂治療方案提供幫助;醫生和護士可以做到對病患生命體徵、治療化療等即時監測資訊,杜絕用錯藥、打錯針等現象,自動提醒護士進行發藥、巡查等工作。
——醫療急救管理。在傷員較多、無法取得家屬聯繫、危重病患等特殊情況下,借助RFID技術的可靠、高效的資訊儲存和檢驗方法,快速實現病人身份確認,確定其姓名、年齡、血型、緊急聯繫電話、既往病史、家屬等有關詳細資料,完成入院登記手續,為急救病患爭取了治療的寶貴時間。目前該技術在美國wellford hall治療中心已經得到應用。
——藥品儲存。將RFID技術應用在藥品的儲存、使用、檢核流程中,簡化人工與紙本記錄處理,防止缺貨及方便藥品召回,避免類似的藥品名稱、劑量與劑型之間發生混淆,強化藥品管理,確保藥品供給及時、準備。
——血液資訊管理。將RFID技術應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夠有效避免條形碼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實現非接觸式辨識,減少血液污染,實現多目標辨識,提高數據採集效率。
——藥品制劑防誤。透過在取藥、配藥過程中加入防誤機制,在處方開立、調劑、護理給藥、病人用藥、藥效追蹤、藥品庫存管理、藥品供貨商進貨、保存期限及保存環境條件等環節,實現對藥品制劑的資訊化管理,確認病患使用制劑之種類、記錄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號等,避免用藥疏失,病患用藥安全。
——醫療器械與藥品追溯。透過準確記錄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產品使用環節的基本資訊、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產品資訊、可能發生同樣品質問題產品的地區、問題產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問題產品位置等資訊,追溯到不良產品及相關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醫療器械與藥品,為事故處理提供有力支持。
——資訊共享互聯。透過醫療資訊和記錄的共享互聯,整合併形成一個發達的綜合醫療網路。一方面經過授權的醫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歷、患史、治療措施和保險明細。患者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更換醫生、醫院;另一方面支持鄉鎮、社區醫院在資訊上與中心醫院實現無縫對接,能攻即時地獲取專家建議、安排轉診和接受教育訓練等。
——新生兒防盜系統。將大型綜合醫院的婦產科,或婦兒醫院的母嬰辨識管理、嬰兒防盜管理、通道權限相結合,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為嬰兒採用一種確實可靠防止抱錯的保護。
——報警系統。透過對醫院醫療器械與病人的即時監控與跟蹤,幫助病人發出緊急求救信號,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貴重器件毀損或被盜,保護溫度敏感藥品和實驗室樣本。
遠端醫療監護
遠端醫療監護,主要是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以患者為中心,基於危急重病患的遠端會診和持續監護服務體系。遠端醫療監護技術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減少患者進醫院和診所的次數。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2005年的報告,大約30%的美國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他們的治療費用佔全美2萬億醫療支出的3/4以上。除了高額的高科技治療和手術費用外,醫生的例行檢查、實驗室檢測和其他監護服務支出大約有幾十億美元。
隨著遠端醫療技術的進步,高精尖端感測器已經能夠實現,在患者的體域網(body-area)範圍內實現有效同信,遠端醫療監護的重點,也逐步從改善生活方式,轉變為即時時提供救命資訊、交流醫療方案。
目前有關技術主要包括:
專為生物醫學信號分析,而設計的超低功率DSP
低採樣速率/高分辨率的ADC
低功耗/超寬頻射頻
MEMS能量收集器
——遠端醫療。將農村、社區居民的有關健康資訊,透過無線和視訊方式傳送到後方,建立個人醫療檔案,提高基層醫療服務品質;允許醫生進行虛擬會診,為基層醫院提供大醫院大專家的智力支持,將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機構延伸;建構臨床案例的遠端繼續教育服務體系等,提升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品質。
——行動醫療。透過監測體溫、心跳等一些生命體徵,為每個客戶建立一個包括該人體重、膽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等訊息的身體狀況,即時分析人體健康狀況,並將生理指標數據回饋到社區、護理人或相關醫療單位,即時為客戶提供飲食調整、醫療保健方面的建議,也可以為醫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數據。
總之,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前景和範圍非常廣闊,也將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但是應用成本較高、技術標準不統一、隱私權保護難度大、服務企業競爭力較弱等問題,仍嚴重限制著產業的發展。
這些問題的順利解決,才能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產業的大發展,才能迎來惠及全社會的「智慧醫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