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物聯網監控系統在農產、養殖業應用大揭秘

Technolyze Ep28 Fish farms become smarter with Internet of Things




來源:天正高科


透過傳感設備即時採集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無線電磁閥、棚外溫度與風速等數據;將數據透過行動通訊網路,傳輸給服務管理平台,服務服管理平台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物联网监控系统应用大揭秘
  怎樣與植物對話?

物聯網農業監控系統大揭秘
遠端控制功能
針對條件較好的大棚,安裝有電動捲簾,排風機,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可實現遠端控制功能。農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控制溫室內的電磁閥、排風機、捲簾機的開關也可設定好控制邏輯,系統會根據內外情況自動開啓或關閉捲簾機、電磁閥、風機等大棚機電設備。

查詢功能
農戶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後,可以即時查詢溫室(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參數、歷史溫濕度曲線、歷史機電設備操作記錄、歷史照片等資訊登錄系統後,還可以查詢當地的農業政策、市場行情、供求資訊、專家通告等,實現有針對性的綜合資訊服務。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預先設定,適合條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設定值可根據農作物種類、生長週期和季節的變化進行修改。 當某個數據超出限值時,系統立即將警告資訊發送給相應的農戶,提示農戶即時採取措施。

實施農業智慧物聯生態系統工程的優勢

當前,對面的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但也面臨著資源、環境與市場的多重約束,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的壓力依然存在,確保農民穩定增收的任務越來越重。實施區試工程,對於探索農業物聯網理論研究、系統整合、重點領域、發展模式及推進路徑,提高農業物聯網理論及應用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民增收有重要意義。

優勢一:有利於把握物聯網等資訊技術的特點,及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規律,探索形成農業物聯網發展模式。資訊技術是新生事物,是多種學科技術的整合,兼具系統性和整體性。

農業是個古老產業,兼具地域性、季節性和多樣性,這就決定了資訊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實施區試工程,研究物聯網技術在不同產品、不同領域的整合、組裝模式和技術實現路徑,逐步構建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促進農業物聯網基礎理論研究、適用技術和產品研發,探索構建國家農業物聯網標準框架體系,及相關公共服務平台,將為推動農業物聯網產業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優勢二:有利於累積農業物聯網應用經驗,促進農業物聯網科學發展。有利於逐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為全面、整體、系統推進農業物聯網積累經驗。

優勢三:有利於調動地方農業部門積極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雖然一些地方農業部門發展農業物聯網的積極性較高,但由於缺乏穩定投入,系統推動的後勁明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物聯網效果發揮和長遠發展。

實施區試工程,不僅有利於調動地方農業部門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政府工程項目的示範、引導和帶動,能夠促進社會各方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業物聯網發展。

裝上智慧物聯生態系統使用案例

中國江蘇省以養殖大閘蟹的養殖戶,養殖水域超5萬畝。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蟹農們普遍反映,由於人手不足,蟹苗的存活率和螃蟹養殖的品質受到影響。

使用智能物聯生態系統後,遠端增氧、智慧投餵、預警資訊,在蟹農們的眼裡,以往繁瑣勞累的工作,如今通過物聯網技術平台都可以實現,不僅管理更輕鬆,收益也更高了。

蟹農透過互聯網、手機終端登錄「水產養殖監控管理系統」,就可隨時隨地瞭解養殖塘內的溶氧量、溫度、水質等指標參數。一旦發現某區域溶氧指標預警,只需點擊"開啓增氧器",就可實現遠端操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