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5G? Will it Change the World?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在3G、4G和5G等名詞中,G是英文單詞「generation」(第x代)的縮寫。因此,5G就是第五代行動通信技術。
一、5G的發展歷程關鍵點
在行動通信領域:
第一代是類比技術;
第二代實現了數位化語音通信;
第三代是人們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徵;
第四代是正在鋪開的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標誌著進入無線寬頻時代。
簡單來看,5G的速度將會更快,而功耗將低於4G,從而帶來一系列新的無線產品。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曾經發言,要求5G時代的電信設備大幅度降價:「4G到5G時代,單位比特的傳輸成本降低了1000倍,那麼我們也希望電信設備價格也降低1000倍,成本是決定電信商在數據時代,能否盈利的關鍵。」
1.5G其實並不是全新科技
關於5G的兩種不同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5G將會是全新技術。這個觀點的代表者為華為無線網路產品線CMO楊超斌,在他看來,4G再怎麼演變也不會變成5G,5G將會是一個全新技術。
5G不只是一次技術的更新,更是非常大的跳躍性發展、是一個變革,這也意味著網路架構必須提升,5G對網路的需求,將與4G截然不同;雖然現在使用的4G LTE技術,仍會不斷演進,但4G再怎麼演變,也不會成為5G,5G將會是全新技術。
但大多數技術專家,更傾向於以下觀點:5G就是4G技術的必然演進——既要演進也要革命。
雖然任何一代技術發展,都不可能是上一代技術的重複,如果新一代的技術,和上一代技術是一樣,那還什麼新一代,所以3G技術不同於2G,4G不同於3G,它的技術原理、解決問題的方式、佈署的辦法,實現的能力都不同,但是沒有上一代技術的根基,或者說下一代,沒有對上一代的技術傳承,實現革命性的升級,也是空中樓閣。
5G不是橫空出世,令人驚異的新技術,5G技術是現有技術的新組合,是4G技術的再演進。
為什麼要強調「再」?因為4G LTE的後三個字母,就是長期演進的意思,5G應是在4G基礎上的再演進。關於技術演進的觀點,科學松鼠會會員,通信專業教師奧卡姆剃刀,有個通俗的雙駝峰理論,能很清晰解釋,5G僅僅是一種技術演進的觀點。
奧卡姆剃刀的雙駝峰理論
奧卡姆剃刀認為,一項新技術概念出現後,在業界會出現一個研究討論的高潮,這是第一個駝峰。
相關的學術論文會產為熱點,成堆的博士碩士依託這項新技術,完成了畢業論文,雖然很熱鬧,但這僅僅局限在學術研討層面上,而在具體的技術實現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或者因成本原因而根本無法量產。
研究討論高潮逐漸降溫,這是第一個駝峰的下落期,接下來是低調務實的技術攻關,這個平台期可能幾年,也可能一二十年,當技術問題都解決後,就會迎來商家量產,和投入市場的熱潮,這就是第二個駝峰。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關於2020年的規劃,5年後就要全面進入5G了,而到現在核心技術體系還沒有確立。
回顧3G技術發展史,國際電信聯盟於1998年6月30日,接收了3G技術提案,並迎來了第一個駝峰期,直到2009年1月7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式發放了三張3G牌照,這才進入到第二個駝峰, 平台期持續了11年,特別是三張牌照之一的TD-SCDMA,直到2013年才真正成熟,平台期長達15年,可剛成熟4G時代就來臨了。
回顧3G技術發展史,國際電信聯盟於1998年6月30日,接收了3G技術提案,並迎來了第一個駝峰期,直到2009年1月7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式發放了三張3G牌照,這才進入到第二個駝峰, 平台期持續了11年,特別是三張牌照之一的TD-SCDMA,直到2013年才真正成熟,平台期長達15年,可剛成熟4G時代就來臨了。
按照「雙駝峰規 律」,5年後將在全球推廣使用的技術,應在2010年左右就迎來第一個駝峰,而不會在2020前的兩三年橫空出世,然後迅速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全球的 5G標準,這違反了一般的技術發展規律,不太可能成真。
2.沒有3G、4G技術的發展就沒有5G
實質上,在5G研究上大部分研發機構,選擇的道路也是如此,兩條腿走路。
5G研發中提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推動基於4G技術的演進,一方面研發5G新技術,兩者兼顧。
在 5G時代的千倍提速要求面前,通過4G技術的演進,只有通過大幅度的加大頻寬才有可能。加大頻寬是起點,由此而產生的毫米波、微基站、高階MIMO、波束 賦型等,都是順理成章的技術趨勢。
5G時代對大規模天線陣列、毫米波技術、新型網路架構、新型空口設計的關鍵技術核心,也大都是基於4G網路技術延伸而來,大 都能成倍提升性能。
以軟空口技術為例,這個技術結合Pre5G的硬體處理能力,讓電信商具有了從4G到5G的平滑升級能力,4G到Pre5G這個階段,終 端不用更換,而從Pre5G到5G,基地台設備也可以繼續使用。
圖:毫米波技術下的微基站。
明白了5G就是第五代行動通信技術的基本定義,就明白是從3G、4G升級而來,自然也是一種技術的累積和演進,也可以說沒有3G、4G技術的發展,就沒有5G的產生。
5G技術的演進一方面是技術累積的必然結果,當然也要求有革命性創新才,能實現演進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是人類通信需求,快速提高的必然要求。
反過來說,之前5G遲遲沒普及,一是技術達不到,二是還沒有應用的需求出現。現在有了需求,才有了5G。
什麼需求?未來的網路將會面對:1000倍的數據容量成長,10到100倍的無線設備連接,10到100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倍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需求等等。
什麼需求?未來的網路將會面對:1000倍的數據容量成長,10到100倍的無線設備連接,10到100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倍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需求等等。
坦白地講,可能未來五、六年4G網路,或許將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所以5G就必須提前登場。
基於技術演進的判斷,回顧晶過3G和4G時代的艱苦奮鬥,我們有理由相信產業和技術的提升,也為5G佈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5G到底有哪些優勢?
對於數消費者而言,5G的價值在於它擁有比4G LTE更快的速度(峰值速率可達幾十Gbps),例如你可以在一秒鐘內,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而4G LTE可能要10分鐘。也正是因為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業界普遍認為5G將在無人駕駛汽車、VR,以及物聯網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和4G相比,5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按照3GPP的定義,5G具備高性能、低延遲與高容量特性,而這些優點主要體現在毫米波、小基地台、Massive MIMO、全雙工,以及波束成形這五大技術上。
1.毫米波
眾所周知,隨著連接到無線網路設備的數量的增加,頻譜資源稀缺的問題日漸突出。至少就現在而言,我們還只能在極其狹窄的頻譜上,共享有限的頻寬,這極大的影響了用戶的體驗。
那麼5G提供的幾十個Gbps峰值速度,如何實現呢?
眾所周知,無線傳輸增加傳輸速率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增加頻譜利用率,二是增加頻譜頻寬。5G使用毫米波(26.5-300GHz)就是通過第二種方法來提升速率,以28GHz頻段為例,其可用頻譜頻寬達到了1GHz,而60GHz頻段每個信道的可用信號頻寬則為2GHz。
在行動通信的歷史上,這是首次開啓新的頻頻資源。在此之前,毫米波只在衛星和雷達系統上被應用,但現在已經有電信商開始使用毫米波,在基地台之間做測試。
當然,毫米波最大的缺點就是穿透力差、衰減大,因此要讓毫米波頻段下的5G通信,在高樓林立的環境下傳輸並不容易,而小基地台將解決這一問題。
2.小基地台
上文提到毫米波的穿透力差,並且在空氣中的衰減很大,但因為毫米波的頻率很高,波長很短,這就意味著其天線尺寸可以做得很小,這是佈署小基地台的基礎。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G行動通信,將不再依賴大型基地台的佈建架構,大量的小型基地台將成為新的趨勢,它可以覆蓋大基地台無法觸及的末梢通信。
因為體積的大幅縮小,我們設置可以在250米左右,佈署一個小基地台,這樣排列下來,電信商可以在每個城市中,佈署數千個小基地台,以形成密集網路,每個基地台可以從其它基地台,接收信號,並向任何位置的用戶發送數據。當然,你大可不必擔心功耗問題,小基地台不僅在規模上,要遠遠小於大基地台,功耗上也大大縮小了。
除了通過毫米波廣播之外,5G基地台還將擁有比現在蜂窩網路基地台多得多的天線,也就是Massive MIMO技術。
3.Massive MIMO
現有的4G基地台只有十幾根天線,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線,這些天線可以通過Massive MIMO技術,形成大規模天線陣列,這就意味著基地台,可以同時從更多用戶,發送和接收信號,從而將行動網路的容量,提升數十倍倍或更大。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意思,是多輸入多輸出,實際上這種技術,已經在一些4G基地台上得到了應用。但到目前為止,Massive MIMO僅在實驗室,和幾個現場試驗中進行了測試。
隆德大學教授Ove Edfors曾指出,「Massive MIMO開啓了無線通訊的新方向——當傳統系統使用時域或頻域,為不同用戶之間實現資源共享時,Massive MIMO則導入了空間域(spatial domain)的途徑,其方式是在基地台採用大量的天線,以及為其進行同步處理,如此則可同時在頻譜效益,與能源效率方面,取得幾十倍的增益。」
毋庸置疑,Massive MIMO是5G,能否實現商用的關鍵技術,但是多天線也勢必會帶來更多的干擾,而波束成形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4.波束成形
Massive MIMO的主要挑戰是減少干擾,但正是因為Massive MIMO技術,每個天線陣列整合了更多的天線,如果能有效地控制這些天線,讓它發出的每個電磁波的空間,互相抵消或者增強,就可以形成一個很窄的波束,而不是全向發射,有限的能量都集中在特定方向上進行傳輸,不僅傳輸距離更遠了,而且還避免了信號的干擾,這種將無線信號(電磁波),按特定方向傳播的技術叫做波束成形(beamforming)。
這一技術的優勢不僅如此,它可以提升頻譜利用率,透過這一技術,我們可以同時從多個天線,發送更多訊息;在大規模天線基地台,我們甚至可以透過信號處理算法,來計算出信號的傳輸的最佳路徑,並且最終行動終端的位置。因此,波束成形可以解決毫米波信號被障礙物阻擋,以及遠距離衰減的問題。
除此之外,最後要提到5G的另一大特色——全雙工技術。
5.全雙工
全雙工技術是指設備的發射機和接收機,佔用相同的頻率資源,同時進行工作,使得通信兩端在上傳、下載可以在相同時間,使用相同的頻率,突破了現有的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模式,這是通信節點實現雙向通信的關鍵之一,也是5G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關鍵技術。
在同一信號頻道上,同時接收和發送,這無疑大大提升了頻譜效率。但是5G要使用這一顛覆性技術,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根據《行動通信》之前發佈的資料顯示,主要有一下三大挑戰:
1.電路板件設計,自干擾消除電路,需滿足寬頻(大於100MHZ)和多MIMO(多於32天線)的條件,且要求尺寸小、功耗低,以及成本不能太高。
2.實體層、MAC層的優化設計問題,比如編碼、調制、同步、檢測、偵聽、衝突避免、ACK等,尤其是針對MIMO的實體層優化。
3.對全雙工和半雙工之間,動態切換的控制面優化,以及對現有幀結構和控制信令的優化問題。
因此,儘管5G的勢頭,遠遠超過了之前的4G,但5G的未來仍充滿了不確定性,現在我們需要等待的是,這些技術從實驗階段走向實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