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2017年,美國的智慧城市如何建設?

Google's Sidewalk Labs Could Ease Cities' Growing Pains



來源: 北青網

1月10日美國芝加哥麥考密克會展中心,第44任總統的告別演說在這裡舉行。揮淚之餘,任期8年的歐巴馬演講的重心是「一個分裂的美國如何應對未來挑戰」。


而2016年的美國為了應對這潛在的挑戰,在城市建設中,投入巨額研究經費,不僅與科技公司強強聯手,還在海外尋求共建夥伴,預備打造美版「智慧城市」,迎接未來。

美印兩國在歐巴馬任職期間完成了「智慧城市」的雛形
據印度《經濟時報》官方網站1月13日報導,美國正在印度探索「智慧城市」的新型運作方式。

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阿倫·庫馬爾表示,美國希望強化自身在印度經濟崛起道路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將繼續推動阿拉哈巴德、阿傑米爾和維薩卡帕特南,三個美國友好城市的智慧發展。與此同時,美商務部還在積極尋求,與全球其他城市的合作機會。


阿倫·庫馬爾也是美國對外商業服務署主要負責人,他指出,「智慧城市」是近幾年來美印兩國關注,並且合作極有成效的領域。兩國已經簽署了,包括阿拉哈巴德等三個友好城市的智慧發展備忘錄,美國在城市的項目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可行性研究,和架構能力等方面,提供有效協助。

庫馬爾在商務部任職三年,稱自己終於有機會看到,美印兩國在歐巴馬任職期間完成了「智慧城市」的雛形。

其實去年6月就傳出,美國交通運輸組織T4A,與谷歌旗下的「人行道實驗室」組團建城的消息。到8月份,T4A開始接受參與智慧城市合作項目的城市申請。截至10月份,已有華盛頓、波士頓、洛杉磯和西雅圖在內的16個城市,加入了這個合作項目,共同尋找城市流動性的應對方法。

通過這個合作項目,成員城市會形成不同的小組,圍繞以下三方面展開行動。

首先是自動化車輛對城市交通系統、擁擠度、交通公平權和環境的潛在影響。

其次是如何實現共享流動,以及它是否能帶來更加公平、可承受和可持續的交通選擇。

最後為效果測量和數據分析,人們希望知道如何用數據,來管理日益複雜的交通網路,實現交通平權,並維護城市環境。


「智慧城市」的內涵始終在進化之中
在T4A看來,「智慧城市」的內涵始終在進化之中。該組織曾在網上發佈一篇名為《智慧城市是什麼》的文章,文中指出儘管「智慧城市」的意義在未來將不斷變化,但對於政府領導人和那些「智慧城市」的倡導者們而言,必須重視對這個基本問題的回答。

在美方看來,智慧城市將更加平等和包容,新技術將更快地被應用於城市內的所有居民。每個人是技術製造者也是消費者,技術、生產和成本的降低,將彌合財富與知識的鴻溝。

智慧城市中的一切運作,都將透明而有序,以更高效的方式,集合眾人智慧,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決策,使城市居民能實現自我價值。

智慧城市將會是不懼風險的交易撮合者,二十世紀的舊式監管框架不再適用於現在。在本世紀初的城市發展斷層中,一部分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城市,被其他力量改造卻毫無申訴機會,在最終的利益分配中,壓根沒有他們的份。

而智慧城市將改變這點,它將善於做交易並與供應商積極談判,確保居民權利得到維護。與此同時,城市文化也將轉變,高科技公司將帶來更多靈活性。

大學、大公司與創業公司所主導的孵化機構,將為許多「最後一公里」問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自動化技術與新的溝通平台,將帶動政府機構積極參與其中,後者向前者借力,完成城市建設目標。

最重要的是,智慧城市絕非數據洩密者,它將明確告知居民什麼數據是被收集的,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數據。手機、電腦、車輛、傳感器和監控器等各種設備,都在收集數據,居民將能通過一個完整系統得知城市現狀,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竭盡所能地總結未來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
為了配合「智慧城市」的策劃,美國交通部在2015年12月就開啓了名為「智慧城市挑戰」的計劃,要求全美中型規模的城市,分別開發第一版智慧交通系統,用數據、智慧端口和技術,幫助實現人口和貨物的廉價、高效且迅速的轉移。這與印度施行的建設協助幾乎同步,可以說是在竭盡所能地,總結未來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

谷歌「人行道實驗室」的首席策略官羅赫特·阿格瓦拉表示,與T4A開啓合作後的幾個月裡,他們與全國各地的城市直接交流,得知城市明白他們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解決流動性難題,但關鍵在於彼此無法很好構建夥伴關係。

谷歌本次行動並非意圖向城市售賣產品,而是提供前所未有的方案,加快解決問題。讓不同城市能夠以有效,且負擔得起的方式,繞過未來發展中的那些坑。


眼下實驗室提供的名為「流程」的數據平台,就在發揮這樣的基礎調度作用,它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解決基礎設施老化、交通擁塞,以及公共交通匱乏等問題。而庫馬爾亦表示,美印兩國政府之間也已建立起城市貿易和投資的對話平台,兩國企業將借此加深承諾與合作的程度。

一旦現有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在全球不同城市完成試煉後,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智慧系統。中型城市在接受該系統後,針對小型或衛星城市及大都市的建設方案,將在此基礎上改進。

此後,城市的土地、勞工、稅收以及其他方面,都將在智慧系統內尋找最優解決方案,以此保持城市的良性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