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Model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來源:新媒體觀察前線
2005年11月17日,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出物聯網概念,宣告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
比如從北京開車到天津,上車後,只要設置好目的地便可隨意睡覺、看電影,車載系統會通過路面,接收到的信號智慧行駛;不住在醫院,只要通過一個小小的儀器,醫生就能24小時監控病人的體溫、血壓、脈搏。
下班了,只要用手機發出一個指令,家裡的電子鍋就會自動加熱做飯,空調開始降溫。這些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通過「物聯網」的逐步實現和提升,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向此靠攏。
在2009年1月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策略,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積極認可之後,物聯網概念再次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關注,主要經濟技術發展強國,也加快了對物聯網發展的研究進度,對各國政府來講,發展物聯網產業,可以提高綜合國力,和社會經濟效益,帶來龐大的產業集群效應,以期在未來的智能化社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期報告將為你把握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脈搏,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野。
一、 物聯網
1、 物聯網概念
所謂物聯網,也稱為傳感網,指的是將各種資訊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名稱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路」。這有兩層意思:
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路,是在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
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
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辨識(RFID)、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路相連接,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慧化辨識、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2005年11月17日,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出「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物聯網」顛覆了人類之前實體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截然分開的傳統思維,將具有自我標識、感知和智慧的物理實體,基於通信技術有效連接在一起,使得政府管理、生產製造、社會管理,以及個人生活實現互聯互通,被成為繼電腦、網之後,世界資訊產業的第三次浪潮。
2、 物聯網的架構
物聯網的價值,在於讓物體也擁有了「智慧」,從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物聯網的特徵在於感知、互聯和智慧的疊加。
因此,物聯網由三個部分組成:感知部分,即以二維碼、RFID、傳感器為主,實現對「物」的辨識;傳輸網路,即通過現有的網路、廣電網路、通信網路等,實現數據的傳輸;智慧處理,即利用雲計算、數據挖掘、中間件等技術,實現對物品的自動控制與智慧管理等。
物聯網體系架構示意圖
在物聯網體系架構中,三層的關係可以理解為: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辨識物體,採集資訊。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籤和識讀器、RFID標籤和讀寫器、攝影機、GPS等,主要作用是辨識物體,採集資訊,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資訊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信與網路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和資訊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資訊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慧化。應用層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慧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3、 物聯網的主要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路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在物聯網應用中有三項關鍵技術。
傳感器技術,這也是電腦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電腦處理的都是數位信號。
自從有電腦以來,就需要傳感器把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電腦才能處理。傳感器是攝取資訊的關鍵器件,它是物聯網中不可缺少的資訊採集手段。
目前傳感器技術已滲透到科學,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工農生產、科學研究及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標籤也是一種傳感器技術,也可稱為射頻辨識技術,他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電磁耦合,實現無接觸資訊傳遞,並通過所傳遞的資訊,實現物體辨識。
RFID可以看做是一種設備標識技術,也是物聯網感知層的一個關鍵技術。由於RFID具有無需接觸、自動化程度高、耐用可靠、辨識速度快、適應各種工作環境、可實現高速和多標籤同時辨識等優勢,因此RFID在自動辨識、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如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門禁安防系統、道路自動收費、航空行李處理、文檔追蹤、圖書管理、電子支付、生產製造和裝配、汽車監控等。
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資訊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電腦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
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資訊,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資訊自動處理:二維條碼/二維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資訊,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資訊。
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資訊,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資訊自動處理:二維條碼/二維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資訊,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資訊。
與RFID相比,二維碼最大的優勢在於成本較低,一條二維碼的成本僅為幾分錢。在對岸中國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二維碼作為物聯網的一個核心應用,物聯網終於從「概念」走向「實質」。
由於物聯網網路層時間裡,在Internet和行動通信網等現有網路基礎上,所以為了實現「物物相連」的需求,物聯網網路層還需要網路的技術支持。
二、 全球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2009 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泥潭,表象是金融行業過度創新,引起國際金融秩序紊亂,為擺脫金融危機,實現經濟持續發展,主要國家均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治病良方」。
物聯網則被廣泛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與網際網路類似,物聯網在生產生活中,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具備發展成為新經濟增長點的巨大潛能,可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技術動力。
物聯網則被廣泛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與網際網路類似,物聯網在生產生活中,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具備發展成為新經濟增長點的巨大潛能,可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技術動力。
1、 美國
美國IBM 公司2008 年11 月對外公佈了智慧地球策略,其中提到,在資訊文明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人類將實現智慧基礎設施實體基礎設施的全面融合,實現IT 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從而以科學和智慧的方式,對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實施管理。
「智慧地球」提出「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並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並通過超級電腦和雲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實體系統的整合」。
「智慧地球」其本質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該策略預言,「智慧地球」策略能夠帶來長短兼顧的良好效益,尤其是在當前的局勢下,對於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義。
在短期經濟刺激方面,該策略要求政府投資於,諸如智慧鐵路、智慧高速公路、智慧電網等基礎設施,能夠刺激短期經濟增長,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
其次,新一代的智慧基礎設施,將為未來的科技創新開拓巨大的空間,有利於增強國家的長期競爭力;
第三,能夠提高對於有限的資源與環境的利用率,有助於資源和環境保護;
第四,計劃的實施將能建立必要的資訊基礎設施。
2008 年12 月,歐巴馬向IBM 咨詢了智慧地球的有關細節,並共同就投資智慧基礎設施,對於經濟的促進效果進行了研究。
2009 年1月7 日,IBM 與美國智庫機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F)共同向歐巴馬政府提交了「The Digital Road to Recover A Stimulus Plan to Create Jobs,Boost Productivty and Revitalize America」,提出通過資訊通信技術(ICT)投資,可在短期內創造就業機會。
2009 年1月7 日,IBM 與美國智庫機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F)共同向歐巴馬政府提交了「The Digital Road to Recover A Stimulus Plan to Create Jobs,Boost Productivty and Revitalize America」,提出通過資訊通信技術(ICT)投資,可在短期內創造就業機會。
並且同時帶動美國長期發展,其中鼓勵物聯網技術發展政策,主要體現在推動能源、寬頻與醫療三大領域,開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目前,美國已在多個領域應用物聯網,例如得克薩斯州的電網公司建立了智慧的數位電網。這種數位電網可以在發生故障時自動感知和彙報故障位置,並且自動路由,10 秒鐘之內就恢復供電。
該電網還可以接入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大大有利於新能源產業的成長。相配套的智慧電表,可以讓用戶通過手機控制家電,給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
該電網還可以接入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大大有利於新能源產業的成長。相配套的智慧電表,可以讓用戶通過手機控制家電,給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
2、 歐盟
歐盟圍繞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做了不少創新性工作。在2009 年11月的全球物聯網會議上,歐盟專家介紹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意在引領世界物聯網發展。在歐盟較為活躍的是各大電信營運商和設備製造商,他們推動了M2M(機器與機器)的技術和服務的發展。
從目前的發展看,歐盟已推出的物聯網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隨著各成員國在藥品中,開始使用專用序列碼的情況逐漸增多,確保了藥品在到達病人前,均可得到認證,減少了假藥、賠償、欺詐和分發中的錯誤。
由於使用了序列碼,可方便地追蹤到用戶的產品,從而提高了歐洲在對抗不安全藥品和打擊製假方面的措施力度。
由於使用了序列碼,可方便地追蹤到用戶的產品,從而提高了歐洲在對抗不安全藥品和打擊製假方面的措施力度。
此外,一些能源領域的公共性公司,已開始部署智慧電子材料系統,為用戶提供實時的消費資訊。同時,使電力供應商可對電力的使用情況,進行遠端監控。在一些傳統領域,比如物流、製造、零售等行業,智慧目標推動了資訊交換,提高了生產週期的效率。
3、 日本和韓國
日本和韓國在2004 年都推出了基於物聯網的國家資訊化策略,分別稱作u-Japan 和u-Korea。「u」代指英文單詞「ubiquitous」,意為「普遍存在的,無所不在的」。該策略是希望催生新一代資訊科技革命,實現無所不在的便利社會。
物聯網在日本已滲透到人們衣食住中:松下公司推出的家電網路系統,可供主人通過手機下載菜譜,通過冰箱的內設鏡頭,查看儲存的食品,以確定需要買什麼菜,甚至可以通過網路,讓電子鍋自動下米做飯;日本還提倡數位化住宅,通過有線通信網、衛星電視台的數位電視網和行動通信網,人們不管在屋裡、屋外或是在車裡,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接受資訊服務。
u-Japan 戰略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實現所有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連接。為了實現u-Japan 戰略,日本進一步加強官、產、學、研的有機聯合,在具體政策實施上,將以民、產、學為主,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統籌和整合。
通過實施u-Japan 策略,日本希望開創前所未有的網路社會,並成為未來全世界資訊社會發展的楷模和標準,在解決其高齡化等社會問題的同時,確保在國際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同樣,韓國資訊通信產業部在2004 年成立了「u-Korea」策略規劃小組,並在2006 年確立了相關政策方針。
2009 年10 月,韓國通過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將物聯網市場確定為新增增長動力,據估算至2013 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50 萬億韓元。
三、 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自2009年8月對岸中國溫家寶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策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其受關注程度是在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各國不可比擬的。
在應用發展方面,物聯網已在中國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環境監測、智慧電網、農業等行業得到初步規模性應用,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如智慧交通中的磁敏傳感節點,已布設在美國舊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圖傳傳感網設備銷往歐洲,並已安裝於警用直升機;周界防入侵系統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智慧家居、智慧醫療等,面向個人用戶的應用已初步展開,如中科院與中行動集團,已率先開展緊密合作,圍繞物聯網與3G 的TD 蜂窩系統兩網融合的三步走路線,積極推動物物互聯的新業務,尋求3G 業務的全新突破。
總體看來,中國物聯網研究沒有盲目跟從國外,而是面向對岸其國家重大策略和應用需求,開展物聯網基礎標準體系、關鍵技術、應用開發、系統集成和測試評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應用為牽引的特色發展路線,在技術、標準、產業及應用與服務等方面,接近國際水平,使中國在該領域佔領價值鏈高端成為可能。
1、產業規模
資訊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是資訊領域的三大技術支柱。以物聯網為代表的資訊獲取技術的突破,將從虛擬資訊空間、人人互聯發展到對現實實體世界的感知,為資訊傳輸和資訊處理,提供更為豐富的需求源泉,和強大的發展助力,將掀起第三次產業化浪潮。
物聯網市場潛力巨大,物聯網產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將帶動微電子技術、傳感零組件、自動控制、機器智慧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帶來龐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據賽迪顧問統計,2010 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為 RMB 1933 億元,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電腦、網際網路、行動通信等市場。
據賽迪顧問統計,2010 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為 RMB 1933 億元,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電腦、網際網路、行動通信等市場。
2、物聯網在中國的行業現狀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物聯網發展從概念走向現實、加快推進「產業發展與應用引領」之年。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的逐步深入,中國的物聯網發展既具備了一些國際物聯網發展的共性特徵,也呈現出一些鮮明的中國特色和階段特點。
一是多層面的政策投入,成為推動現階段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強動力。如果說國際物聯網產業發展屬於「市場驅動型」,中國則是更貼近「政策驅動型」。可以預見,未來中長期內,物聯網將成為對岸期國家推進資訊化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繼續加大。
二是中國物聯網各層面技術成熟度不同,傳感器技術是攻關重點。總體來看,物聯網的技術門檻似乎不高,但核心環節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參差不齊,導致物聯網產業標準制訂和應用發展遲緩。雖然從全球物聯網發展來看,中國與美歐日韓等並駕齊驅,但目前在物聯網核心器件和軟體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三是物聯網產業鏈逐步形成,物聯網應用領域逐漸明朗。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中國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逐漸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預計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 RMB 2300億元,比上年增長24%。安防、交通和醫療三大領域,有望在物聯網發展中率先受益,成為物聯網產業市場容量大、增長最為顯著的領域。
四是標準化建設取得初步進展。中國與美歐日韓等一樣在物聯網技術方面領先,是物聯網國際標準的主要制訂國之一,在建立自主標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並有主導標準的機會。不過,在物聯網總體標準體系建設方面,由於目前在全球並沒有統一標準,短期內還無法完成。
五是地方政府積極參與,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智慧城市」建設是中國城市化推進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產物,對目前剛剛起步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對岸中國中央倡導發展物聯網產業,借以實現經濟轉型和工業化與資訊化的融合,各地政府紛紛響應,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中國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不少一二線城市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
六是自2009年8月對岸中國其中央提出在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感知中國」中心)以來,無錫以引領全國物聯網發展為目標,以創新為驅動,以應用為牽引,以企業為主體,搶抓機遇,匯聚各類優勢資源,把握產業發展制高點,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按照「一核多元」的產業佈局,打造輻射全國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
3、物聯網在中國的重點應用領域
目前物聯網與安防、電力、交通、醫療、物流幾大行業的聯繫更加緊密,應用層面更加廣泛和深入:
在安防領域,物聯網在安防入侵、網路影像監控,以及智慧家庭等細分安防領域,得到了良好的應用;
在電力行業,無線電表的遠端抄表、對配電變壓器的運行狀態進行即時監測、用電檢查、電能品質量=監測、負荷管理、線損管理、需求管理等應用正在逐步拓展;
在交通領域,通過在出租車及交車上安裝無線終端設備,實現對車輛的管理和調度;
在物流領域,食品、藥品等物品倉儲、運輸、監測等多個環節都不斷釋放出對物聯網的需求;
在醫療領域,面向病房、手術室、保健室等應用場景的物聯網產品及解決方案正在日趨成熟。
除此之外,物聯網在智慧建築、路燈監控、動物溯源、環境監測等方面應用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2010 年,安防和電力兩大行業居於中國物聯網應用市場前兩位,它們合計佔據了接近六成的市場比重。交通、醫療、物流市場規模也均超過了50 億元,所佔比例分別為9.3%、5.0%、3.4%。電力14.8%、交通9.3%、物流3.4%。
3.1、智慧安防
中國安防電子市場的快速發展,為物聯網面向安防領域滲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目前中國有三大安防產業基地:以深圳、廣州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產業基地;以杭州、上海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產業基地;以天津、北京為代表的京津環渤海經濟區產業基地。
近幾年,中國安防市場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0 年,中國安防市場規模達到了869.8 億元,較上年增長12%。目前,從中國安防電子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應用領域來看,產品主要體現在視頻監控、出入控制、社區防範、防盜報警等幾大方面。
而從技術和產品兩個層次來看,這幾大方面均有物聯網的應用拓展空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智慧建築、大型公共場所、商場、新型社區、工廠企業等的大量增加,以及居民消費水平和結構的變化,人們對安防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此外,安防產品本身正在朝向數位化、智慧化、網路化、行動化、整合化與自動化的不斷發展,所以未來中國安防電子市場的需求將會不斷釋放,產品將持續升級,這將會使得物聯網面向安防領域滲透,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
3.2、智慧電力
中國智慧電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為物聯網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綜觀中國智慧電網理論和實踐發展歷程,中國智慧電網研究起步相對較早,早在2000 年,盧強院士就提出「數位電力系統」(DPS)的概念。數位電力系統是將資訊技術和電網技術結合的最原始最樸素的想法,同時也是中國智慧電網的理念雛形和理論奠基石。
2010 年4 月20 日,對岸中國的國家電網公司發佈的《國家電網公司綠色發展白皮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國家電網公司預計在2020 年基本建成堅強智慧電網,全力提升消納清潔能源能力,助力電力系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推動電力裝備業和全社會節能。
2010 年,中國各地智慧電網工程也在加速佈局。2010 年3 月,其國家電網公司宣佈,未來10 年將在三峽庫區投資243 億元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此外,其國家電網在北京、天津、浙江、陝西等地的下屬各公司,都己分領域啓動智慧電網試點工作。
2010 年4 月,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中國四家智慧電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1000 多畝智慧電網與低碳經濟示範園區開工建設。同期,揚州「智谷」暨智慧電網展示中心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啓動。
3.3、智慧交通
一些具體城市的ITS智慧交通系統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 建設可顯示出中國在ITS 建設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北京建立了交通管理中心,上海實施了高架路速度管理和誘導以及可變標誌指引,青島建立了公交調試系統、長途管理系統等。
而廣州在ITS 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例如,他們建立了交通綜合資訊平台,可將公車、出租車及客運車聯繫起來,依靠7000 多輛車上的GPS 系統,將交通資訊傳到交通綜合資訊平台,使資訊平台可以提供各個路段的交通擁堵情況。
再如,廣州還建立了高速公路綜合管理示範項目,可將通信、監控、收費整合到一個系統中。此外,廣州還研發了不停車收費系統,已有2100 公里的高速公路裝備了不停車收費系統,3 個月來有3 萬多台,不停車收費車載裝置售出,可見市場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有關單位還在積極進行一些項目的開發,如清華大學、國家ITS 中心都在進行智慧車輛系統的開發。
物聯網在交通行業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車輛定位與調度、車輛智慧導航,以及道路交通狀況即時監控。
物聯網在交通行業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車輛定位與調度、車輛智慧導航,以及道路交通狀況即時監控。
3.4、智慧物流
在其國家資訊化建設全面升級的今天,物聯網在鐵路運輸、民航管理、水運管理和倉儲物流等方面,也發揮著巨大作用。
物流產業與物聯網產業的結合發展已經成為趨勢。現代物流產業和物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為整合優化資源,提升物流能力,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良性互動的重要途徑,同時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物流產業與物聯網產業的結合發展已經成為趨勢。現代物流產業和物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為整合優化資源,提升物流能力,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良性互動的重要途徑,同時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目前,中國的物流企業群體正加速成長,物流集聚區逐步形成,物流運作的設施設備、信息化水平、行業基礎工作和政策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出現了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的勢頭。
中國以市場為主導的物聯網應用需求,仍處於前期培育階段,主要的幾種應用包括:車輛定位與調度、貨物溯源、智能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企業智能供應鏈。
3.5、智慧醫療
在醫療行業,人體健康監測傳感器網路,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之一。人體健康監測傳感器網路,主要可用於人體的監護,生理參數的測量等,可以對於人體的各種狀況進行監控,將數據傳送到各種通信終端上。
監控的對象不一定是病人,也可以是正常人。各種傳感器可以把測量數據通過無線方式,傳送到專用的監護儀器、或者各種通信終端上,如PC、手機、PDA 等。目前研究認為,人體上或者內部大約可以佈置10-20 個各類傳感器。
每在疾病預防上投資一元,可以在將來節省數十元乃至上百元的醫療開支。據統計,美國醫療系統每年花費近2 萬億美元,但與美國人的健康維護和促進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的人口共用了70%的醫療衛生費用,而最健康的70%的人口只用了10%的醫療費用。粗略估算,假設每個人體傳感網的成本在5000 元,能夠被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採用,則市場規模在650 億元以上。以每投入1 元健康監測、預防換來10 元的醫療開支減少估算,預計每年節省的開支達6500 億元。
智慧醫療是物聯網的重要研究領域,物聯網利用傳感器等資訊辨識技術,通過無線網路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間的互動。目前中國物聯網在醫療行業的主要應用包括:遠端醫療監護、無線查房、患者位置監控,以及行動醫護。
四、結論
物聯網本身並不是全新的技術,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升、匯總和融合。物聯網作為一種融合發展的技術,其產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同樣會帶來龐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據保守估計,傳感技術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區域防入侵、環保、電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監測等諸多領域的市場規模均超過百億甚至千億。
據預測,到2020 年,物物互聯業務與現有人人互聯業務之比,將達到30:1,物聯網產業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美國《福布斯》雜誌評論未來的物聯網,將比現有的Internet 大得多,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電腦、網路、行動通信等市場。
總體而言,全球物聯網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已具備較好的基礎。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出現快速增長,2010 年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1000 億美元,據估計,2013 年將超過1700 億美元,年增長率接近30%。
其中,微加速度計、壓力傳感器、微鏡、氣體傳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車、手機、電子遊戲、生物醫療、傳感網路等消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大量成熟技術和產品的誕生為物聯網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
其中,微加速度計、壓力傳感器、微鏡、氣體傳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車、手機、電子遊戲、生物醫療、傳感網路等消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大量成熟技術和產品的誕生為物聯網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
隨著先進國家和地區紛紛頒布物聯網相關政策,進行策略佈局,希望在新一輪資訊產業發展中搶佔先機,全球物聯網產業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這樣的增長態勢持續下去,未來10 年全球的物聯網,無疑都將實現數量和質量的飛躍,實現大規模普及和商用,走進普通人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