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智慧農業產業鏈模式分析

來源: 中投顧問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在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農業被寄予厚望。


智慧農業,就是利用資訊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定時定量管理,根據農產品的生長情況合理分配資源,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低耗、優質環保。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的農民們,在利用網路方面表現積極。

一、建立混合縱向一體化的鏈接機制
為了實現農業產業鏈合作企業的共同戰略利益,使加盟產業鏈的企業都能受益,就必須形成一種長期合作博弈的機制,來加強成員企業間的合作,使得成員企業能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這種機制就是混合縱向一體化連接方式。這種模式就是以一家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進行產業鏈設計,按照專業、高效和運作經驗的原則,將某些環節以某一利益主體獨資、控股或參股的形式參,與產業鏈各環節的投資經營,而又與其他利益主體在某一(些)功能環節以合同契約進行聯結。


二、建立「公司+農業園區+市場」的組織形式
傳統的「公司+農戶」模式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是農戶組織程度不高造成交易成本巨大,而且各方違約嚴重影響了小農戶的利益。農業園區的建設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因而具有先進性。在「公司+園區+農戶」的生產模式中,公司是主導。

確保園區的統一設計;生產標準的制定訂;投入物資(化肥、飼料等)的供應;技術指導;回收、加工、銷售;品牌宣傳推廣;貸款擔保公司的組織。

園區是關鍵,公司有園區才能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公司有權對進園區的人進行篩選,進園區人員必須服從公司管理,可以對投入品進行統一管理,監督實施很容易;確保完全收購。農戶是生產主體。

農戶投資,全額投資或投入流動資金或承包生產;農戶生產,投資人自己當種植者,以農戶為生產單位;農戶是獨立的經營者,可以自己決定生產規模、內部考核辦法、內部分配等。

三、建立「品牌+標準+規模」的經營體制
農業產業鏈成功與否取決於整個產業鏈的效益,而產業鏈的效益取決於「品牌+標準+規模」的經營體制。其中品牌是終端產品實現價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沒有終端產品的品牌溢價,就沒有整個鏈條價值的提升,風險就無法避免。



傳統農業產業鏈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各鏈條的行情風險無法因為品牌溢價而避免。標準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於標準的嚴格執行品牌,才能有溢價的空間。規模化就是將產業鏈模式複製放大,取得規模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