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phone 奕欣
編者按:自動駕駛概念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但對於其中發揮「眼睛」作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各種傳感器,可能大家未必非常熟悉。
通常而言,為獲得良好的路況檢測結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會安裝多種傳感器,本文對自動駕駛領域中一些普適性較強的傳感器進行介紹,作者為南佛羅里達大學孫宇教授。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在諸多媒體上,頻頻被提及的一個熱詞。Google、Uber等科技公司和通用、福斯等汽車巨頭均在自動駕駛上,投入巨大精力進行研發,相關廠商也預計在3-5年內,「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就能實現商用」。
必須說明的是,「自動駕駛」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宣稱其已經掌握了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技術,並實現了一次距離為400英尺(120米左右)的自動駕駛。
而按照NHTSA和SAE對自動駕駛的劃分,目前市場上在售的諸多具備車身穩定系統、防鎖死剎車系統、自動緊急制動,牽引力控制系統等功能的汽車,已經達到了L1等級的自動駕駛,而我們熟悉的Google自動駕駛汽車,到目前為止亦未能達到L4等級的自動駕駛。而目前業界討論的自動駕駛,更多的是在L3-L4級別上。
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來說具有不同的方案,也需要不同的傳感器。普遍應用於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主要有以下幾種:
2D 攝影機、測距攝影機、雷射雷達、雷達、聲納、GPS、IMU /羅盤及里程計等。
由於自動駕駛對車輛感知環境的要求極高,甚至要達到不遜於人類的水準,因此廠商通常會採用多種傳感器,以取長補短。
而為了實現自動駕駛,交通工具需要感知以下數項指標:
位置、方向、地圖、交通標識、信號燈,此外還需要探測周邊環境,包括其它車輛、行人、自行車、摩托車、路障、馬路牙子、地上的坑、大門、圍牆,或是突然出現在車前的小孩等等。
傳感器需要非常靈敏,才能以極快的速度探測到上述內容,並讓車輛在幾毫秒的時間內,迅速做出反應。為了實現這一點,通常傳感器的延遲,需要控制在 2-3 毫秒內。
而為了普及自動駕駛,傳感器的價格應該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不過,根據目前自動化的程度,價格也有著天壤之別。
比如達到 Level 3 的車輛,鑒於它能提供的自動化程度,相對有限,為了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傳感器的價格應該控制在車輛價格的 10% ,甚至更低。
而與之相對,達到 Level 4 的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實現共享功能,並且實現 24 小時可用的狀態,傳感器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可能佔全車的一半以上。
接下來,我們就一同來對比下方才介紹過的一些傳感器,它們各有所長,也不盡完美,但我們可以從中一窺廠商取捨的動機。
1. 2D 攝影機
優點:分辨率高、速度快、傳遞的訊息豐富、成本低。結合兩個 2D 攝影機,我們就能獲得三維立體的環境訊息。
缺點:動態範圍小(受強光和太陽影響)、對強計算能力有高要求,單鏡頭攝影機無法提供3D訊息,可能會有延遲;而在雙鏡頭攝影機狀態下所提供的 3D 內容可能不夠準確。
基於上述優缺點,2D 攝影機擅長提供周邊環境的豐富細節,能夠清楚地辨識物體,準確理解交通信號燈、標識,及車道所表達的含義,還能檢測車輛、行人及自行車等。
相對於其它傳感器,2D 攝影機的功能更加強大。例如,車道檢測能夠提升車輛的 GPS 定位準確度。
代表公司為以色列的 Mobileye。
2. 聲納
聲納設備的工作原理為:發射器發射 50 千赫的超聲波,接收器通過接收反彈回來的聲波,以時間差測算出與物體的距離。
優點:價格親民,原理簡單,只需單個設備即可完成信號檢測,是一種相對可靠和快速的測試手段。
缺點:分辨率差,不能真實反映物體內容,對污物敏感,只能用於近距離測量。
綜上所述,聲納傳感器通常只能檢測近距離物體,而且主要針對較近的路障。因此,它的使用場景集中於輔助剎車,及停車時監測周邊的車輛及車樁。
舉個例子,谷歌汽車在兩個車後輪上,都安置了聲納傳感器,用於停車和倒車。由於價格親民,一輛車上多加幾個傳感器也不肉痛。
3. LIDAR
它的全稱是雷射/光探測及測距(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o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與聲納相似的是,LIDAR 也是通過發射和反射的時間差測量距離,只不過載體是雷射而非聲音。而同樣地,LIDAR 也具備發射器和接收器,掃描設備通過捕捉每個角度,反射的雷射而測定距離。值得一提的是,該設備通常是將雷射光束重新定向的一個旋轉鏡。
LIDAR 的監測範圍因廠而異,有些廉價 LIDAR 只能探測數米遠,而有些高端設備的測量距離甚至能達200 米;而雷射光束的掃描頻率,也從1 Hz到 100 Hz不等,當然也有更高頻的設備。對於掃描的 LIDAR 而言,也分為單級和多級兩種分辨率。
相對來說,單線掃描器價格更便宜些,而 LIDAR 也以解析度及距離兩大因素為標準,價格從幾百美金到上千美金不等。
分支:3D LIDAR
3D LIDAR 能對周邊環境進行 360 度掃描,通常擁有多線雷射光束及3D掃描功能,且價格極高。不過相對而言,3D LIDAR 的掃描速度較慢,只有幾赫茲。
高端 3D LIDAR 則擁有單線掃描,並且測量距離遠達 200 米。一般而言,它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非常巨大。比如,Velodyne 的 HDL-32E 傳感器,每秒就能掃描 70 萬個數據點。而一些模型甚至能每秒掃描 160萬個 3D 數據點。
上述 LIDAR 的價格非常昂貴,雖然單個產品本身成本不高,但每年問世的數量相對較少,就顯得物以稀為貴了。以 Velodyne 為例,去年它只銷售了數百個雷射雷達。如果它的市場需求能提高到百萬級,那麼它的價格也會相應降低到數百美金。
優點:可靠的 3D 點雲,對光線不敏感,收集的訊息內容豐富。
缺點:貴,缺少色彩訊息,在監測能產生反射或透明的物體時準確性不夠。收集的數據需要極高的計算能力,且掃描速度相對較慢。
3D LIDAR 目前尚未得到大規模普及,但它提供了非常可靠而豐富的 3D 環境信息。Level 4 的自動駕駛車輛都可以採用 3D LIDAR,但對 Level 3 及以下的產品而言,價格就有點吃不消了。
4. 雷達
和上述兩種傳感器設備相似的是,它的原理同樣是通過發射無線電信號(無線電頻段的電磁波),並接收反射信號,來測定與物體間的距離的。
多普勒雷達測量的是,反射信號的頻率轉變,並計算其速度變化。因此,雷達可以探測距離,和障礙物的相對移動速度。多普勒雷達,本身無法檢測靜止的物體。
雷達能夠檢測 30-100 米遠的物體,高端的雷達能夠檢測到很遠的物體。雷達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即使是雨雪霧霾都能正常運作,且對灰塵也不敏感。
但是,雷達傳輸的是電磁波信號,因此它無法檢測上過漆的木頭或是塑料(隱形戰鬥機就是通過表面噴漆,來躲過雷達偵測信號的),而人類也幾乎對雷達「免疫」。
雷達對金屬表面非常敏感,如果是一個彎曲的金屬表面,它會被雷達誤認為是一個大型表面。因此,路上一個小小的易開罐甚至可能會被雷達判斷為巨大的路障。此外,雷達在大橋和隧道里的效果同樣不佳。
優點:由於其大批量生產的緣故,雷達的價格相對沒那麼昂貴,且對周邊車輛的檢測準確度較高,對於某些特定材料較敏感。反應速度快,操作簡單,能適應惡劣天氣。
缺點:對於某些材料「不太感冒」,無法判斷所辨識物體的大小,且相對分辨率較低。
因此,雷達通常廣泛用於自動巡航控制,輔助變道,,及緊急制動系統。以谷歌汽車為例,它在前後的保險槓上裝有四個雷達傳感器,主要用於保持車距;而特斯拉比起攝影機而言更依賴雷達設備。
而使用毫米波雷達,也能夠提升檢測解析度。
5. GPS,測距和 IMU(慣性測量單元)
GPS 不夠準確,也不總是管用。它能夠提供大致的位置訊息,且只能達到 99% 的準確度。
IMU 測量的是加速度,高端及軍用級別的 IMU ,相對準確性更高,不過目前高精度的 IMU ,還處於研究狀態。
整體而言,並沒有任何一種傳感器,能盡善盡美地,滿足自動駕駛的所有需求。自動駕駛需要多種傳感器的輔助配合,才能順利上路,而後者聯合提供的訊息,則更加立體和可信。
比如,谷歌汽車採用的是 Velodyne 的360 LIDAR (64 雷射光束,探測距離達 200米)、檢測近路的前置相機、前後保險槓各兩個雷達傳感器,再加上 GPS、IMU 及兩個後輪的聲納傳感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