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 智慧投顧 Wealthfront:矽谷的公司華爾街的套路

leiphone 晓桦

智能投顾Wealthfront:硅谷的公司华尔街的套路
編者按:本文作者Blake RossFirefox設計師,前Facebook產品主管。

在灣區的某些地方,一個開發者走到瀕臨瘋狂的邊緣。

在過去的60個小時裡面,他一直不斷地在「獲取」、「買入」、「安裝」之間做A/B測試。狂亂中他開始A/B測試現實——但是假若他能夠意識到最終「美國夢」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到頭來或者都是值得的:說服你花一美元,一次性將你後半生的依徬「安裝」在你的iPhone上。

所謂A/B測試,就是兩個產品版本的輪番測試:A版本是原始版本,B版本是你認為可能比A版本更好的版本。像機器人投顧這樣的決策型應用,一般表現為:

1)不可逆型決策:有些決策的影響非常重大,而且這些決策是不可逆的或接近不可逆的,這種決策類似單向通道,做出決策後便再也無法更改。所以你必須非常有條理地、謹慎地並在充分協商地基礎上做出這類決策。一旦做出了決策,如果發現結果並不是你想要的,你也無法回去重新決策了。

2)可變型決策:大部分決策都是可變型和可逆型決策,這類決策類似雙向通道。做出這類決策後,如果你發現結果並不是最理想的,你可以重新打開決策之門,返回去重新決策。可變型決策可以而且應該由那些具備很好判斷力的個人或小組去快速做出。

A/B測試應用到「可變型決策」中時,如果通過A/B測試發現A版本要比B版本好,這時僅需簡單地關閉B版本、再回到A版本即可。A/B測試法甚至還能幫你認識到什麼時候需要應用「不可逆型決策」流程。

那麼,以Wealthfront的智能投顧為例,他能夠戰勝賠率嗎?他會拿走你的70美分,並投進手機上的另一個app。這個app不僅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每天向他收取費用,而且還會每個月增加超過1美元的費用。

到底是怎麼回事?

Wealthfront的真正成本

Wealthfront主頁所承諾的:一個賬戶交易10萬美金,每月只需20美元不到的管理費用。
Wealthfront喜歡把自己描繪成對抗華爾街的組織,但卻像它這個曼哈頓的表親那樣利用同樣的致命弱點:很多人對復利的魔力都沒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所以他們也一定不瞭解這些復合收費背後的殘暴。

那麼,我們來看清楚真相吧:假設一個30歲的人通過Wealthfront那所需費用「不到一晚上的電影錢」的產品來為自己的養老投資了10萬美金,那麼事實是,這個人在75歲生日時將要向該公司支付超過10萬美金的費用。

如果在投資期間他選擇從工資中預留出額外的錢——比如15000美元一年——那麼費用也許會達到50萬美金,甚至更多。「還不到一個晚上的電影錢」,那是指製作這部電影。

這對Wealthfront來說是一個偉大的交易。如果該公司在早期釣到足夠多的年輕專業人士,然後幫助他們對餘生進行投資交易,從總交易中獲取越來越高額的復合收費。

但對用戶來說,這就不是那麼好的買賣了。世界上有很多方式能夠讓你選擇,來達到早幾年退休的目的。而這樣的事實卻被那些自以為是的言辭所淹沒了。至於華爾街公司,這樣的言論也在流傳,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著現實中的投資顧問。

骯臟的小秘密

現在是:如果你開啓了一個退休賬戶,然後每個月把部分薪水投資到Vanguard先鋒基金,然後就這麼放著……直到退休。

這期間你不用做任何事,哪怕CNBC報道說天要塌下來了;哪怕說美聯儲又在印鈔票了,是時候清算了;哪怕鸚鵡都在詛咒你不買黃金;哪怕真的從網上看到,閃閃發亮的黃金價格又崩盤了……

不,這些都不用管,因為你就是打算放在裡面翻滾幾十年……

然後如果你雇傭了Edward Jones的傢伙,甚至是來自高盛集團的副總經理,你可能會賺更多的錢;或者,假如你把投資交易外包給猶太人學者拉比,你也能賺到更多的錢。你放在Wealthfront也能賺錢。

但金融行業已經花了幾十年、數十億來說服人們往相反的方向走——投資是困難的,它需要複雜的認證和產品,而且你最好不要單乾,因為要花很多時間。這都是假的。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不要相信我的話。」

巴菲特建議Vanguard,是因為一旦你不去理睬那些花言巧語時,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作為一個屬於你和其他股東的非營利組織,Vanguard堪稱基金界的沃爾瑪,是金融行業里唯一一家不想從你身上榨取巨大利潤的公司。Vanguard,這個投資界的低成本先鋒在2012年創下了整個行業的新紀錄。

Strategic Insight數據,到201211月為止,Vanguard旗下的共同基金和ETF在今年共吸收了1304億美元的投資,超過了摩根大通在2008年主要依靠貨幣市場基金所創下的1296億美元的記錄。而這還沒有結束。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因為Vanguard只需要對其基金持有人負責,而他們省下的費用都會給到基金持有人,而非股東或合伙人。這讓貝萊德、嘉信(Charles Schwab )、富達和道富難以匹敵。


比非盈利更便宜?

Wealthfront最低門檻僅有500美元,對1萬美元及以下的賬戶不收取年費,對1萬美元以上資產賬戶只對超過1萬美元的部分每年收取0.25%平台費用,並且用戶也不需要繳納買賣傭金。根據Wealthfront的統計,Wealthfront用戶需要承擔的ETF投資成本平均只有0.12%

認真地說,哪個Wealthfront的人敢一本正經地證明這筆賬?

「每年收取0.25%平台費用」——他們明確是要對你整個正指數餘額收取管理費的。在這裡,Wealthfront似乎更願意稱它為一個「咨詢費」,即使官方頁面會委婉地稱為「管理費」。講真,我寧願將其稱作「安全乘車費」。但不管稱呼它做什麼,如果你想擁有整個美國公共市場,Wealthfront僅需要在百萬美元正指數收取2500美元,而先鋒基金則是在第一年收取500美元。六十年之後,這個「下一個指數投資的進化」最終將會比上一個昂貴得多。
不僅如此:

通過允許Wealthfront投資者持有個人證券,直接分配法能夠有效地消除任何指數基金或者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從而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成本。

還有:

擁有一個指數基金或ETF,隨之而來的是費用。雖然費用可能很少,它還是一個完全複製被動指數投資表現時的障礙。

而最糟糕的是:

我們相信,我們的直接分配法服務能夠有效地利用現代指數投資來處理這兩個缺點——指數基金和ETF基金管理費用的成本,以及稅收損失。出於這個原因,直接分配法是指數投資的下一步進展。

所謂你支付給先鋒基金的「指數基金費」和Wealthyfront的費用之間的區別,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是華爾街最古老的伎倆——他們的財富顧問也會告訴客戶說,他們是免費的。而往往只是「禮品盒里有大驚喜」。

底線:當談到承認美國股票市場的年度費用時,現有的指數基金就會打敗Wealthfront

「我們不需要傭金!」

以嘉信理財(Schwab)為例,其有主要針對國際投資者的「第一賬戶」(Schwab One Account),其承諾的所謂提供比較全面的服務。比如電話咨詢,你可以打電話跟你的經紀人交談,聽取各種指導和建議。但它收費較高,一筆交易的最低收費是29美元,通常是按百分比收取。而且,該公司還規定,最低金額必須在10000美元以上。

Wealthfront也如此。Wealthfront的交易遊戲就像矽谷那過度廣告帶來的後果那樣,都是營銷的套路。

根據目前SEC的規定,Wealthfront認為其自動化稅損收割服務的好處超過了它的費用。簡而言之,他們認為,有免費的錢放在桌子上。

這種說法常常出現在投資世界。我們來看一個圖表:

智能投顾Wealthfront:硅谷的公司华尔街的套路

說到這兒,我要說清楚:我強烈同意稅收損失收割可以提高稅後收益。但與許多華爾街公司假仁假義的營銷一樣,Wealthfront過於誇大的好處。如今一旦談到Wealthfront的費用,便沒有證據,也沒有任何的理論根據可以證明借助Wealthfront進行投資組合管理會比先鋒基金為退休投資買入並持有的簡單交易要好。

捅破Wealthfront這層營銷紙的關鍵在於:它把每一筆潛在的可收穫的稅收損失都計算成這就像是你口袋里的所有錢。

Wealthfront聲稱,他「能夠」(could,也許能)生成「在標準普爾指數下2.46%的增量年度稅後回報」。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如果軟件可以可靠地以十分之一成本生成2.5%的投資阿爾法收益,我明天就把錢都扔進Wealthfront

為什麼Wealthfront那麼貴?

只要投資者願意支付,Wealthfront絕對應該收取盡可能多的費用。事實上,我希望他們能夠說服一些人每年支付一百萬美元,這樣其他人得到的就越多。這就是華爾街的把戲——資金流動。為什麼當你信用卡回流2%的現金時,你的鄰居為此貢獻了12%。當然,這也是為什麼你的投資顧問有豪艇而你沒有。


Wealthfront還享有其科技公司所沒有的特權:一切操作都是自動化的。
via mediu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