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 只有少數人才能看懂工業 4.0 你需要認知升級

 來源:of week


工業4.0的被提出,實際上是因為當前製造業面臨很大的壓力。

主要包括:成本(人力成本在上漲,人口紅利在消失,原材料土地成本都在上漲);還有來自於資源與環境限制;另外就是來自市場的壓力(網際網路時代,8090後都需要個性化、客製化的產品,製造業企業需要改進技術和模式,通過快速響應才能符合市場的需求,才能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因此,很多先進國家在最近幾年都頒布國家級製造業創新戰略。2012年美國頒佈AMP(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美國GE公司也推出了「工業網路」,2013年德國出台了「工業4.0」,英國發佈了未來製造業預測(面向2050)……20155年,對岸中國也發佈了被社會上稱為中國版工業4.0的「中國製造2025」。也就是說,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到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是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是電氣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是自動化,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智慧化。而智慧化的核心則是資訊實體系統。正是因為有了資訊實體系統,才能實現工廠的智慧化,才能進行智慧製造。

以前工廠裡面也有資訊系統ERPCRMCAD,工廠裡面也有硬體實體系統、生產線、生產設備。但是,以前資訊系統和實體系統不相容,生產線生產設備產生一些數據,還需要人為手工登錄到資訊系統裡面去。現在有了新一代的資訊技術,什麼物聯網、電子標籤、RMID、嵌入式的傳感器等等,這樣資訊與實體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小了,甚至可以直接融合了,這樣一來就可以提升工廠的效率。


也就是說,改變了以前資訊系統對實體系統的單向控制,變為雙向的互動。

流水線或者生產設備上,通過廣泛部署物聯網傳感器,可以在實時採集生產數據,通過無線網路直接把數據傳輸出去,資訊系統感知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再反過來指導工廠下一步生產,這樣工廠的資訊實體就得到了融合,實現無人化,不用人為跑來跑去,人為登錄數據了。

從而實現效率的提升,工期的縮短,成本的降低,能源使用的減少,還會滿足訂製,提升靈活性。
 

實際上,工業4.0不僅僅是工業,而是與智慧城市有一定的關聯。德國工業4.0戰略裡面描述資訊實體系統時,寄希望於基於資訊實體系統實現智慧工廠、智慧電網、智慧建築、智慧家庭。

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工業領域的智慧製造,還包括智慧家庭、智慧電網、智慧建築。建築領域也是要深度應用資訊實體融合,軟體資訊化加上硬體的自動化融合,形成了智慧建築;醫療領域也是如此,醫療資訊化,外科手術機器人,醫療的自動化,融合之後形成智慧醫療;電網也是如此,農業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德國工業4.0不僅僅是工廠的智慧製造,而是實現了智慧電網、智慧家庭、智慧建築,像我們所說的,要形成整個的智慧城市,這是工業4.0的延伸。

未來工作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人在研究工業4.0之後,開始研究工作4.0,未來在智慧城市空間之內都是智慧的,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

工作也是如此,以前第一次工業革命要親自對手,輪著錘子等等,第二次工業革命以操作機器為主的一種工作方式,第三次是資訊化、自動化,通過操作電腦來完成工作。而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工作方式也將發生很大改變,或許一邊渡假一邊把工作就做了。

 

未來也不僅僅是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載體,未來是智能社會的時代。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社會經歷了幾個階段,最開始是狩獵採集階段,後來出現農具,誕生了農業社會;後來隨著蒸汽機出現而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工業社會;到了上世紀6070年代電子資訊技術快速發展實現了資訊革命,我們現在叫做資訊社會。

未來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帶動之下,各行各業都將利用新一代資訊技術(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實現一個智慧時代下的智慧社會——社會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