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 藍牙:物聯網混戰的另一焦點

來源:愛范兒 

 

英特爾、高通、LG、諾基亞等一堆廠商,已經在 2016 年上半年的各種展覽裡大秀技術,但這些巨頭在今年沒有再不再強調跑分、強調速度,而是更關注連系之上。

無它,手機熱潮退減,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 IoT) 變成了科技界另一新熱點。

然而,當巨頭們爭相研發物聯網的時候,很多人都忘了本來在物聯網上吃香喝辣的傢伙:藍牙 (Bluetooth) 。藍牙技術聯盟 (SIG) 早前悄悄的宣佈:新一代藍牙標準將於 2016 6 16 日發佈。

智慧手機對外的鑰匙
藍牙這個新的短距離無線技術,在 1994 年由瑞典的愛立信 (Ericsson) 領頭開發;它和當時流行的紅外線技術 (IrDA) 相比,有著更高的傳送速率,也不需要像紅外線 (IrDA) 那樣進行介面對介面的連線,所有藍牙裝置基本上只要在有效通訊範圍內使用,就可以進行隨時連線。


Wi-Fi 3G 一路往網路方向高歌猛進下,藍牙技術卻默默的致力於電腦、無線滑鼠、無線耳機、無線鍵盤等設備之間的互相連接。在 2010 以或以前,藍牙成為大部份市售電腦和手機的必然配備,但藍牙的的功耗一直沒有明顯的改善,不少人的藍牙 3.0 設備一直長期關閉,導致藍牙的使用場景一直都受嚴重的限制,也使其發展一直未被重視。

  
直至 2010 年以降,藍牙推出 4.0 版本的低功耗版本 (Bluetooth Low-energy, BLE),能在移動設備上以低耗電方式待機,使它能長時間處於可連接狀態;它不需要像 Wi-Fi 一樣消耗大量電力、也不需要像 3G 一樣消耗大量資料,也能隨時與外部設備連接。故此,隨著 2011 iPhone 4S 引入藍牙 4.0,帶動了當時的手機全面引入低功耗藍牙,在掌握了智慧手機與其它設備連接的鑰匙。

早前曾經指出:
也許新技術會讓智慧手機的重要性下降,但任何一間公司想快速推廣新一代產品,就必須借力智慧手機。只要看看三星的一系列新款智慧設備也要在 iPhone 上佈局,就知道智慧手機仍然牢牢握著了新一代智慧產品市場的入場券。沒有智慧手機,VR 可能更難普及化、可穿戴設備也要等猴年馬月才能成熟。
而藍牙則成功透過智慧手機的影響力,在後 PC 時代打開了物聯網的大門。


藍牙的物聯網發展史

隨著藍牙掌握了智慧手機與外間設備的入口,當可穿戴設備市場開始冒升,更成為全新的智慧設備的傳輸中心。 

2012  Pebble 推出第一台智手錶,後來 Fitbit 也推出 Fitbit One,這些新的計算設備都倚賴藍牙 4.0 作數據傳輸;然後在 2013 Google 推出 Google Glass ,也必須倚賴藍牙來實現智眼鏡的大部份功能。

 2014 年,蘋果推出 iOS 8  Mac OSX 10.10 Yosemite,其中為了加強 iPhoneiPad  Mac 連繫性的核心功能 Continuity  Handoff」,均以藍牙 4.0 實現,使藍牙在現今智設備的重要性推至新高。


  
因此,藍牙除了以往的鍵盤、滑鼠、耳機、音箱、遊戲桿等小配件之外,更隨著智慧手機攻城掠地,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更包括 August 藍牙門鎖、騰訊路寶汽車檢測、小米平衡車遙控等。

 2013 年,蘋果宣佈釋出基於藍牙 4.0 技術的 iBeacon 協議,在沒有 GPS 環境下,我們能藉著藍牙在室內進行定位。iBeacon 基地台能透過與智慧手機的相對位置,判斷出對象的大約位置,並能藉此能讓手機收到附近售賣商品的通知,也可以讓消費者不用拿出錢包或信用卡,就能在銷售點完成支付。

故此,坊間一直有消息指蘋果將採用 iBeacon 作為後來的自家行動支付的關鍵技術,並給予當時其中一個重要對手「近場通信」(NFC) 痛擊,但隨著 2014 年蘋果推出基於 NFC 技的 Apple Pay,藍牙在室內定位和行動支付上的美好藍圖,突然受到挫折。

網際網路的物聯網反擊
隨著行動網路市場發展飽和,本來致力於網路通信技術的巨頭們,包括高通、英特爾和 LG 等,在 2015 年開始改變方向,大力發展物聯網。

雖然藍牙掌握了智能手機的接入點,但網路卻掌握了世界的出入口。而且,Wi-Fi  5G 技術擁有巨大的速度和距離優勢,能承載更複雜的功能,在非移動設備上比起藍牙有更大的優勢。

他們首個衝擊的物聯網目標,就是智能家居:隨著最初的 Wi-Fi 監視鏡頭以及 Philips  Hue 智能燈泡,到後來的 Nest 恆溫器,以至 Amazon 推出的 Echo 智能管家,互聯網從「家居」入侵物聯網的世界。

高通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 Raj Talluri 曾說:

需要重新定義所有的東西,手機、電腦、生活中所有的東西,相機、手錶、汽車、家居、醫療,這些都能變成互聯設備。現在處在這樣的一個時機,我們不是在講一個設備,我們講的是所有。


只要家居設備一直在線,任何一台智慧設備,都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進行複雜的大流量監控。我們可以透過 Wi-Fi 監視鏡頭,在辦公室探望家裡的小寶寶;當你外出購物,也可以透過行動網路來監察家中的食物儲備,讓你決定要不要補充飲料。

  
那就是英特爾在 IDF 提倡的:「人之雲和物之雲,萬眾接雲到萬物接雲。」

如果說藍牙是把手機當成物聯網的中心,我們透過手機與身邊的設備溝通,那英特爾、高通等所倡議的「萬物接雲」,就是把網際網路當成物聯網的中心,手機退到與任何電腦設備一樣,僅是一個客戶端的角色。

藍牙 5 上台接力
儘管在這幾天,藍牙技術聯盟 (SIG) 正式聯盟成員發出通知,確認新一代藍牙標準將訂於 6/16 於倫敦正式發佈;而且,藍牙也將會棄用以往「5.x」的版本名稱,也就是正式名稱就是藍牙5(Bluetooth 5),而未來也不會有藍牙 5.1 等等的名稱。


不過藍牙 5 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在去年已經在科技界登場。相比起藍牙 4.0 來說,藍牙 5 提升的 4 倍的傳輸距離,以及 2 倍的傳輸速度,但對於「萬物聯網」的 Wi-Fi  5G 技術來說,根本不足一哂。實際上,新的標準的關鍵,可能是實現精確度 1 米之內的定位,未來藍牙的發展關鍵,也許就是繼續發展早幾年流產了的室內定位功能。

藍牙 5 的另一個優勢是:在業界還在為 5G 標準內鬥不休、而 WiFi Halow 的產品亦可能等到要 2018 才能現身,藍牙 5 能及早制定標準,也能搶先一步搶佔市場。對消費者來說,無論是藍牙或是 Wi-Fi 都不太重要,而且有選擇總比沒選擇要好;但對於生產商來說,不能統一的物聯網規格,卻會增加他們的成本,這亦使物聯網的發展受到局限。

目前除了藍牙和 Wi-Fi 之外,ZigBeeZ-waveThread 物聯網規格也在虎視眈眈;藍牙 5 標準的制訂,將會是新一場物聯網混戰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