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科技
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一個現象,目前VR算是風頭正勁,在遊戲、娛樂、社交應用上玩得風生水起。AR是否能更代表未來?其實這個問題比較泛,如果單從兩者最後呈現的應用效果而言,我是更看好AR與各產業的融合。
據 Digi-Capita 預估,至2020年,全球AR市場規模為1200億美元,VR市場規模僅為300億美元。當然大家也不要因為這個數據而避重就輕,它們各有各的應用場景和價值。某些情況下,兩者還會重疊應用。
AR目前最常被人討論的是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運行的娛樂類應用程序,而我所專注的醫療健康板塊,有比如醫學模擬、微創手術、康復等應用。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聊一下,這部分產業到底是怎樣的,再順便舉一些當下在醫療健康應用方面的實例,最後個人角度闡述下AR醫療應用的未來發展趨勢及風險挑戰。
產業:AR在醫健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藍海探索期
據 AR in China 最近期的統計,如今國內從事AR應用開發的企業有200多家,其中80%傾向和已開發遊戲類應用,剩餘的也多偏向影視、購物等生活類應用。而專注在醫健領域的應用,根據公開信息推測目前不超過10家。
而在國際上,據 CBInsights、CrunchBase、AngelList 網站的綜合數據查詢,目前有30家左右初創公司正專注在AR醫療應用領域。其中9家初創公司獲得融資,總融資額達5.52億美元,獲投率達到了30%。
獲投項目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三類:醫療機構、實驗室、盲人。其中,針對醫療機構的主要是患者虛擬信息、血管照明、手術教學、外科手術導航、外科手術模擬訓練。也即是通過服務B端打開市場的項目更受資本關注。所以就全球而言,AR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藍海探索期。
在AR醫健應用這個產業鏈中,目前公司主要分布為終端設備、軟件、內容與應用四大類別,針對終端用戶提供硬件、PC應用軟件,而大部分是靠直銷產品盈利。
就當前來看,市場還遠不夠成熟。不過,也還是吸引了部分先行的產業巨頭參與進來。
最聲名遠播的就是微軟的HoloLens全像技術眼鏡,在官方的宣傳影片裡,醫學研究人員可通過 HoloLens來查看人體器官、肌肉組織、人體骨骼的結構,這也是目前技術實力最強的一款AR設備;還有,比如遊戲巨頭 Illusion 設計的一套3D增強現實系統,用於幫助醫生更好地實施整容手術;以及飛利浦醫療保健部門和埃森哲合作開發的一款AR應用,可以讓醫生隨時監測到患者生命體徵,並且在檢測到潛在風險問題時能收到警報。
綜合產業巨頭、初創公司的應用分布,經統計,目前整個市場細分下來有約20個領域:
實例:AR在醫健領域的應用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
第一個是關於血管照明的,通過PC應用軟體説明醫務人員在手術中能夠查看隱藏的血管。
AccuVein 針對不同場景開發了四種型號產品。用於在靜脈扎針、抽血、硬化治療、一般外科手術及整容手術等過程中直接照射於皮膚表面,呈現出血管紋路以實現血管定位的產品。
第二個是醫療設備行銷視覺化方面的案例。
Hologic是一家致力於開發女性健康方面的影像系統,和診斷檢測產品的公司,開發的一款應用 Hologic Augmented Reality app,主要是讓目標用戶在購買設備之前,就能有一個直觀地視覺體驗,並且還能實時互動。此外,Hologic的銷售人員,能隨時隨地帶著這款3D增強現實設備,臨床應用向用戶展現,醫療設備是如何融入現有設置的。
最後分享給大家的是視力導航方面的應用 OrCam。它主要依靠頭戴顯示器和便攜配件基於攝影機的增強現實系統,讓視力受損人群自由活動和閱讀。
一架通過磁鐵跟鏡框吸附在一起的攝影機,通過一根細小的線纜與便攜式電腦相連,電腦的大小可以放在口袋裡。同時骨傳導的揚聲器將讀取到的內容(報紙、路標、紅綠燈、人臉等)清晰地傳遞給用戶。
綜合來看,AR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還處於初創公司大力創新的早期探索階段,遠未大規模進入競爭白熱化格局。
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是B2B、B2C:
B端,主要是醫院、第三方實驗室,向他們提供硬件(頭戴顯示設備、手持設備)、PC應用軟件盈利。而針對整個醫療系統而言,未來會加大對B端用戶的開發(上圖虛線部分),比如藥企、醫械廠商。藥品、設備銷售受政策、市場影響,用於輔助銷售的硬件、應用將給用戶帶去更為直觀地真實體驗。
C端,主要是醫務人員、患者、消費者三類人群,針對他們的收入方式主要來自硬件、應用內購買,但要全面覆蓋這個群體,還是比較遙遠。
未來的模式是一定會越來越多樣化,提供的產品也會更豐富。比如,醫生可以借助AR醫療應用提供的精確圖文,一步步地完成手術全過程;急救人員通過AR頭戴顯示器等指揮現場醫護人員,作出針對性的搶救措施,防止因錯失搶救時間錯過最佳急救等等。
趨勢:服務對象更多來自產業和商業領域
分別從參與者、細分領域、產品類別來預估未來趨勢的話,個人認為:
產業巨頭、醫療土著(傳統藥企/醫械廠商)不斷湧入,產業鏈日漸完善;
細分領域以手術輔助工具為主,如針對外科手術的導航可視化及教學解剖PC應用軟件,另外針對傳統藥企、醫械廠商的行銷醫藥、器械app將增多;
產品類別以特定PC應用軟體為主,但最好可幫助醫生處理一些日常任務,解放雙手;
服務對象更多來自產業和商業領域,而不是消費者領域,如醫院的手術室、第三方實驗室。
據柳葉刀研究稱,全球有50億人沒有獲得安全和負擔得起的手術,其中每年有1.43億台簡單手術要操作,這需要220萬外科醫生,就手術導航的AR應用而言,不論是頭戴式顯示器,還是PC應用軟體,都將是一個潛在應用領域。
最後,需要指出的風險主要有兩個——數據隱私安全和技術性問題。比如顯示視野和自然手勢交互實現程度是個高門檻。當然哪個應用新技術都會面臨這種情況。
我覺得在這個應用領域深耕的創業者,記住一條就夠了,就是耐住寂寞,扎根研究AR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而不是靠炒概念。期待快速找到盈利突破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