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联之家
由於物聯網潮流興起,一部份的人會認為製造業將面臨一波新的機會,但其實如果傳統的硬體製造商沒有在軟體和創新服務上下功夫,有可能在未來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Gartner 的副總裁榮譽分析師、研究物聯網長期發展趨勢的 Jim Tully 博士在一場活動中他表示,物聯網的價值將是由服務(service)驅動,未來硬體製造在物聯網扮演的價值恐無足輕重。
物聯網才剛要爆發
Jim Tully 表示,到2020年物聯網設備數,將會成長到 250 億,他很看好物聯網未來的發展,認為我們還只是處在物聯網浪潮的開頭,未來這個產業還有數十年的榮景。
根據 Gartner 的研究,他們預估物聯網從 2013 年到 2020 年間的年均復合成長率將高達 35.2%,到處都是高成長的機會。Jim Tully 特別指出,在個別的垂直領域如農業、醫療保健、零售、銀行、教育、政府、交通、公共事業(水、電等等)?? 其年均復合成長率將為 24.1%,而包含自動化、能源、信息等通用事業更是高達 44.3%。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車輛類別,年均復合成長率預估將達 67.2%。
其他像是消費方面的醫療健身、家庭自動化、家庭能源管理、家庭安全、娛樂等等,年均復合成長率為 32.4%,其中 Jum Tully 最看好醫療與健身、家庭自動化與能源管理的發展。
Jim Tully 將目前 IoT 重要的運用案例分為七種,分別是製造、公共事業、醫療、保險、車輛、零售以及消費性產品。目前佔比最大的是製造業,像是工廠自動化、庫存控制、製造機具等等,但是對於物聯網的使用,經驗最深入的產業當屬公共事業(智能電表、自動計費、能源控制),不過說到未來最具成長性的,Jim Tully 則說是零售業。
帶動物聯網價值的,終究是服務
不過,Jim
Tully 也強調,物聯網的價值,終究是由服務來驅動。他表示物聯網發展將會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物的增加(Things Proliferation)」,第二階段則要靠服務來賺錢。他建議,企業在預見所屬的物聯網即將面臨飽和時,勢必要靠服務才能進一步提高價值,因為大部分物聯網帶來的價值,都是出自於服務,硬件生產的重要像相較之下代表的價值則小得多。
舉例來說,到了 2020 年,物聯網大約有 500 億美元的產值來自半導體、300 億美元來自通訊技術廠商、60 億美元來自雲端平台廠商,但是來自服務的產值,則會高達 2,500 億美元。
Jim Tully 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Walter Isaacson 在《創新者們》一書中所寫的,比爾·蓋茲在談到當初與 Altair 電腦和之後與 IBM 的合約時說的:
「因為我們的軟體可以在很多不同的電腦機型上使用,」蓋茲說:」所以是我們掌握了定義市場的權力,而不是硬體業者。」
Walter Isaacson 在後面又寫道:
更精確地說,是受蓋茲成功說服的 IBM,採取讓個人電腦的硬體與操作系統各自分家的做法,造就了軟體成為王道,而硬件除了蘋果電腦外,統統淪為普通物資。
物聯網設備特性:多年才會更換
Jim Tully 還提到,除了市場飽和外,物聯網的一大特性——生命週期較長,也會迫使硬體製造商思索,以服務帶動整體價值提升。他解釋,相較於手機或是其他消費性商品,幾乎年年推陳出新,許多物聯網設備在設計上都是許多年才需要進行替換,例如埋藏在土壤或是柏油路下的傳感器,低功耗設計讓他們數年才需要更換一次。
那麼硬件廠商要如何為自己增加價值? Jim Tully 舉了 SKF 這家瑞典軸承製造廠為例,他們在軸承中加入傳感器,蒐集數據後進行分析,因此可提供客戶預防性保養、維修的服務。其他像是 Nest 這樣的公司,雖然銷售的是 Nest 溫控器、Nest Cam 攝影機,但其實真正的價值,其實是來自他們握有的數據和服務(提供用戶雲端空間儲存、管理 Nest Cam 所錄下的影片)。
未來兩年,50% 物聯網解決方案將來自新創公司
除了硬體製造商,Jim Tully 也提醒,兩年前電信公司曾經以為物聯網將為其帶來龐大商機,因為他們認為設備很多,勢必能為數據傳輸業務帶來豐富的收入,但事實並未如電信商所願,因為其實物聯網所需的數據傳輸「量」並沒有電信公司想象的那麼多,不管是對企業或消費者來說,現有的架構可能都已經夠用。
Jim Tully 建議,以硬體為主的製造商企業,應該要能夠辨識新創公司在物聯網的價值,也許是收購,也許是合作。他指出,未來兩年,50% 物聯網解決方案,將來自新創公司(在這份報告中,新創公司的定義是成立三年內的公司),屆時,以硬體製造為主的企業,應該要以不同的思維來看待物聯網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