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 MIT 神級教授 Langer:科技創業如何提升 20 億人的生活品質?

leiphone 知社學術圈

編者按:本文由知社學術圈整理,MIT教授Bob Langer自述。

導讀他是MIT僅有的13個學院教授之一,最年輕的美國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三院院士。他發表了1350篇文章,h因數223,總引用超過196千次。他得了220個大獎,既有美國科學獎章,又有美國技術獎章,是世上僅有的兩獎兼得的四人之一,還曾獲得伊莉莎白女皇獎。他擁有1100個專利,創立了幾十家成功企業,技術賣給了300多家醫藥公司,提升了20億人生活品質。他是Bob Langer,講述自己如何科技創業。

MIT神级教授Langer:科技创业如何提升20亿人的生活品质?

1987年,我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因為我意識到公司能夠讓我更有效地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做出改善健康乃至挽救生命的產品。我一直對研製醫療產品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初創公司為這一想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第一家公司是我跟MIT同事一起創辦的,後來我與我的學生和博士後們也合作成立了很多家公司。

| 創業緣起
從小我就對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化工學士學位後,我轉去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期間,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化工專業背景,為人類健康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因此,獲得博士之後,我開始了醫療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就當時而言,我這樣的選擇是與化工領域職業傳統相悖的。


我的同學都走上了正統的化工職業發展道路,去了石油工程這種備受青睞的領域。而我在麻省理工做助理教授時,就意識到科研領域的重大突破能夠挽救生命。最初我的目標只是發現和創造這樣的技術並將研究結果公開發表,希望商業公司能夠慧眼識珠,發掘其價值並推而廣之。可是,雖然我成功地將諸多科研成果發表於眾多學術期刊,卻並未產生任何商業價值。

這段時間裡我意識到,要將科學發明轉化為真正為患者服務的產品非常困難而且成本高昂。我想,如果要使技術轉化為產品,必須通過專利來刺激商業投資。我的第一項專利是一種能夠緩慢連續釋放藥物的塑膠,申請歷時七年,經驗教訓良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專利的確發揮了作用:有兩家大公司把它買了下來,一家與動物健康相關,另一家則與人類健康相關;同時這項專利也帶來了很多的研究經費。可是,這兩家公司不久都放棄了與該專利相關的產品開發,並最終把這項技術擱置下來。

這是我的第一個經驗教訓:如果希望科研成果改變人們的生活,我應該親身投入到技術商業化過程之中。


因此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過程。

| 創業準則
在我看來,一個公司的創立必須滿足三個條件(3P):平臺(Platform),論文(Paper),專利(Patent)。

  • 平臺
一項平臺技術應該能夠在許多領域中得到應用。一個例證是基因工程,目前已經被用來研製多種蛋白質治療法,以Genetech公司為代表(知社注:位於三藩市)。另一個例子是高分子微球,能緩慢釋放不同的藥物,使藥效持久,如Alkermes公司的產品(知社注:位於都柏林)。如果你的想法可應用於多個不同領域,那麼恭喜你,這可能是一項平臺技術。

當然非平臺技術也具有意義,也能夠對科學或工程應用做出其應有的貢獻。然而,要想技術足夠強大,達到足以創立公司的程度,原則上該技術應擁有多個潛在市場。

僅靠一個非平臺技術的想法你能否成功呢?當然可能。然而我認為,平臺技術將使你能夠更容易地獲得資金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援,而你也會更容易做出更有影響力的產品。

  • 論文
一般來說,我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夠發表在一些高顯示度的頂級期刊。在80年代,這樣的論文對創立公司就很有價值,如今情況依然如此。這樣的論文發表並不僅僅是著眼于成為學術精英,而是意味著研究工作通過了嚴格的、極具競爭力的同行評審,從而證實其開創性與突破性。

例如,我們創立的一家氣溶膠公司(注:AIR)就源於一篇發表於Science上的論文,而Nature上的一篇論文則成就了我們的Microchips公司。

從我的經驗來看,沒有經過高品質論文驗證的想法很難轉化成一個公司。如果沒有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就非常難以爭取到科研和商業領域的潛在夥伴。而想法如果極其超前的時候,往往還需要額外的更多的論文來進行佐證。

  • 專利
專利重要性前面已經提到。在我的實驗室,專利直接從論文中來。最理想的狀況,它們應該是阻礙型專利,權利範圍盡可能覆蓋廣泛,以保護平臺技術。這不僅便於專利權人的實施,而且能夠阻礙他人從事與該專利相關的任何工作。這樣的專利對於保障投資者以及合作企業的研發資金尤為重要,因為非專利技術無法給予投資者安全感,讓他們高風險的投資很可能由於他人的簡單抄襲而變得毫無價值。一些人認為專利限制了科學成果的實際應用,但從我的經驗來看,事實並非如此,尤其在研發初期。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援,這些發現也許永遠也走不到實際造福於民的地步。

  • 其它因素
以上三點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十分必要,但是至少還有其他兩方面的因素非常重要。


第一是有足夠證據證明平臺技術的可行性,即原理性驗證,要求超越實驗試管本身,得到活體或者動物實驗的充分資料。原理性驗證,和平臺、論文、專利一樣,都屬於科學研究範疇。例如,當我們研製了一種新的納米技術來實現腫瘤靶向給藥時,我們需要證明該技術在動物體內實施的有效性,確實延緩腫瘤進程。這一研究完成後,我們創立了BIND Biosciences公司(位於麻省劍橋)。

第二因素與人相關,和其他要素同樣重要。每一個成功的平臺背後都有一個積極推動的人。他有著做出偉大產品服務社會的強烈願望,並擁有衝破各種艱難險阻的決心。我的學生John Santini正是這樣的人,他在完成有關藥物傳輸微晶片的博士論文之後,與Mike Cima和我共同創辦了Microchips公司,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問題,將博士論文的技術應用於動物乃至人。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夠在麻省理工以及大學眾多、生物技術公司遍地的大波士頓區域,遇到很多這樣優秀的人才。

| 創業心得
很早我就歸納了這些創辦公司的經驗和體會。無論投資環境和投資者的喜好如何改變,這些方法歷經考驗,直到今天仍然深具價值。如今做研究的人很多,點子遍地都是,以至於一些優秀的想法很難脫穎而出。這也正是我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越發看重堅實基礎(平臺、論文、專利)的原因所在。

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的方式是創立公司的唯一途徑,但這對於我們而言是行之有效。而且以上方法僅僅是一個開始。擁有合適的商業夥伴、能幹的CEO以及明智的投資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初創時,CEO和投資者應該努力合作,同時優秀的風險投資者也應該盡力幫助選擇合適的CEO及公司管理團隊。這些年來我找到了一些我願意合作的風險投資人,並且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係。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你需要在主觀上相信自己並且永不放棄,即便沒有得到他人信任的時候也要擁有信心,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起初,沒有人相信我關於持續釋放大分子的塑膠研究,然而這後來成為Enzytech公司的技術基礎。我有時會拿這件事情開個玩笑,說是自己當時沒有去讀那些槍斃該技術的文獻,所以自信心沒有受到打擊,要不然很可能也會洩氣。當我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資料並且展示我的研究成果時,很多人當場向我質疑,不相信我說的話。多年之後,這些研究結果才被廣泛接受。


那些年裡,在幾乎無法獲得研究經費的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我仍然堅持下來。要知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連續九次拒絕我的專案申請,某些評審意見充滿輕蔑。可是我從沒有過懷疑,也從沒有放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