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譯自The Verge,作者為科技名人莫博士Mossberg。他體驗過傳統汽車公司和Google蘋果等科技公司的車載系統,並認為從體驗上看,後者一定會贏得汽車控制權之爭。
矽谷進入汽車市場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事了,其中有衝突也有合作。汽車廠商有向科技公司學習並挖人,還會嘗試合作,但至少部分廠商還是心存疑慮。
這種競合的關係已經有所彰顯,不是在汽車上,而是在對儀錶板的控制上,至少是對汽車中心螢幕的控制上。關係的一方是蘋果和Google,他們分別開發有自己的車載系統CarPlay和Android Auto,有用戶插入手機後,用改裝過的應用即可控制汽車的導航、通訊和音響;另一方是汽車廠商,他們對新系統的接受即緩慢又無奈,還百般阻攔。
蘋果和Google都稱有近40家汽車廠商會用自己的系統,其中蘋果表示有100多款車型會用,Google則沒有明確的數字。多數廠商會相容兩者。
然而,無論你多愛Android或iOS,都很難說你心儀的車型中一定會存在這兩款系統。像豐田就與蘋果有合作,但沒在任何車型中使用新系統;福特在前不久表示會整合蘋果的系統,但同時也在著手開發自己的車載應用平臺;通用汽車是比較積極的一個,但不願讓蘋果和Google控制過多的功能,比如溫度和座椅調節。
我不知道科技公司們是否會順利開發出汽車引擎和傳動裝置,但他們在交互設計上肯定比汽車廠商強得多,這能將汽車與我們想要的手機功能相連。我甚至還期待蘋果和Google能更進一步,接手所有非駕駛交互功能。當我去年在一款通用車型上使用CarPlay和Android Auto時,在廠商自己的螢幕上使用新系統的功能,簡直就像是從Windows時代回到了DOS。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願意是一樣的:將手機的核心應用和語音控制轉移到儀錶板上,減少國內手機使用。用Google Now和Siri控制汽車,顯然更能幫助駕駛者專注在路面上。而且一些應用都有過改善,或者說是限制,比如蘋果和Google都不會在螢幕上顯示短信並要求輸入回復,而是使用語音讀取和回復。從我的體驗來看,科技公司的系統比汽車廠商的好太多,即便是在後者的豪華車型上。
我曾有一輛Lexus IS,但它的導航系統如此之爛,以至於我會直接找個支架用iPhone導航。雖然這種方式分讓人分心,但實在比汽車自己的系統好太多,而且地圖還會提供其它資料。Lexus的語音系統也十分讓人捉急,我說“call home”(給家裡打電話),它會理解成“go home”(導航回家),得到想要的結果完全憑運氣。
後來,我試駕了配備Carplay的本田Accord,配合iPhone 6s使用,體驗好了上千倍,無論是語音還是導航,所有應用都運行良好,完美無缺。
蘋果與Google的車載系統還有一大優勢,即對用戶來說很熟悉,使用起來跟手機差不多。在2010年福特推出過MyFord Touch控制系統,當時我用過後就發現它的選項和功能太多,學習成本太高。而科技公司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一切都是手機的自然過渡。
通過解放用戶的雙手,讓他們更專心開車,這會讓駕駛更安全。不過一些汽車廠商仍很謹慎,他們認為汽車的加熱和冷卻系統,以及座椅調節等不能拱手讓給蘋果和Google,因為這些都受政府監管的嚴格控制。
通用汽車的CEO Mary Barra曾表示,不會將所有控制功能都交給科技公司,因為汽車系統很複雜,整合度比一般人想像的多。但這種說法很難讓人相信,難道真的不是因為汽車廠商,不想交出包括非駕駛功能的所有控制權嗎?特別是科技公司今後不會只在系統上與他們競爭。
via ver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