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偉
上週日TVBS的「T觀點」主持人夏嘉璐小姐專訪了中興保全朱漢光副總經理。在這段專訪的總結裡,朱副總以「跨界、整合、協作、混搭」來定義物聯網的產業⋯⋯
物聯網將帶來很大、很多的商機,這句話大概從很多媒體都聽過,而且已經聽到快——
無感!為什麼這麼說?
在TVBS「T觀點」本週的這個「帶大家來看看物聯網-智慧生活!」專題裡,很多的情境或案例,作為觀眾,我們可能會羨慕韓國松島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國停車購物的便利,以及美國 311市政便民服務。但在台灣這些都沒有,甚至多數在未來1-2年的時間,也不一定會發生。
因為看不到,所以也就感受不到,所以這樣的氛圍下,如何讓人有感?
這個節目在內容中,也引用了李開復博士所說的一句話:發展物聯網,台灣、深圳環境全球最好!作為產業,有多少人真已體會,物聯網將帶來很大、很多的商機?如果沒有辦法體會,一個其中的原因是物聯網是跨界的,很多業者至今仍不瞭解,為什麼我做的產品必須要連上網?我的產品若要連上網,該找誰合作?
以目前家用網路攝影機的市場為例,這類產品對於很多廠商要去做都不難,而實際上這類產品在全球已有非常多的廠商投入,但是目前似乎還沒有廠商是這類產品的真正贏家。為什麼?
攝影機連上網不難,但只有攝影機連上網,還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家庭保全。所以家庭的對講門禁系統、氣體偵測器、溫控器⋯⋯通通都要連上網。但問題又來了,這個讓各式產品設備連上網的控制中心在哪裡?這個控制中心又必需要硬體平台(Gateway或 Server Platform),與軟體(Cloud)的整合搭配⋯⋯
描述到這裡,相信都可以意會,光一個產品要在物聯網的時代中拿來用,還真要「跨很多界」!所以整合的議題來了,技術要整合、產品要整合之外,通路的整合可能更是個大工程,因為每個產業都有通路,怎麼整?就算整了,服務誰來做?
中興保全朱漢光副總提到了「協作」。
整合能做到的是相通、相容與相同的部分,但相左與差異性的問題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協作(我的解讀是協調或協同合作),中保朱副總給了一個方向。
中國製造的崛起,整個中國所形成的「紅色供應鏈」,讓全世界的生產製造都吃盡了苦頭。進軍物聯網,台灣產業要如何殺出重圍?
台灣應該要由一些領導企業,成立一些物聯網的相關聯盟,讓這個跨界的特性下,有一些共同的發展基地。
再說清楚一點,為什麼說是成立一些物聯網的相關聯盟,而不是一個?因為中國所形成的「紅色供應鏈」,讓他們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中央廚房,在這個中央廚房之下,可能有一萬個廠商在做同樣規格、同樣功能的同質與同值性的產品。他們的成本是全世界最低,所以他們的售價肯定也是全世界最便宜,但他們已經有了幾乎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台灣,沒有這樣的優勢。
所以台灣要走精緻的垂直區隔加值化的市場。以智慧家居這個市場來說,如果要拼硬體,很現實的是我們早已不是中國廠商的對手。但我們要做智慧家居更加值化的東西,應該朝「智慧生活」的層面去發展。
什麼是智慧生活的層面?台灣應該走的是,實現智慧家居的相關周邊介面產品或服務,這或將是台灣產業界在物聯網的「風口」!所以我們要發展智慧生活物聯網,這可以是醫療照護物聯網、食安物聯網、教育物聯網、娛樂物聯網⋯⋯等,而不是硬碰硬的去對抗中國的智慧家居的硬體物聯網。
當這些智慧生活的物聯網組成一個個的聯盟來之後,每個聯盟就會有包括技術、產品、服務的資源與支援的供應鏈。而這樣的發展就是中保朱副總所說的一種「混搭」。讓各自都保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經驗,但結合起來之後,又能爭取到更大的市場。
來看看,聯想的神奇工場就是中央廚房式的物聯網聯盟,如果台灣也走同樣的模式,誰有優勢就不言可諭了。
借用中保朱副總對物聯網產業的定義,進一步的說:跨界是物聯網產業的現象;整合、協作是這個產業下廠商運作的基礎,所以必須透過台灣具代表性的領導廠商來組成物聯網應用聯盟,也就是資源與支援的供應鏈;而經由這樣的混搭,大家才能生存與獲利!
而要如何做到上述這樣的產業機制,這才是台灣擺在眼前的困難與挑戰。不景氣,做什麼好?
做物聯網嗎? 不,首先要做的是⋯⋯企業經營思維與模式的改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