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開工建築面積約20億㎡,其中公共建築和商業地產建築約4億㎡,政府保障房、經濟適用房和住宅地產約16億㎡。據此測算,前者工程總投資大約人民幣3200億元,後者大約人民幣800億元,兩項總合中國智慧建築市場規模大約為人民幣4000億元。
當其他行業都如火如荼地與互聯網擁抱時,建築行業與互聯網的關係似乎仍然缺乏讓人振奮的“痛點”。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智能家居、綠色建築、節能樓宇;…這些我們原本並不陌生的概念,因為物聯網、雲端運算等IT技術的快速發展,又有了全新的含義。物聯網是網路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由它帶來的想像和變革,對於建築行業來說是革命性的。
綠色、智慧、連接一切、環保、個性化……讓我們大開腦洞,看看建築業如何在網路時代“更懂你”。 據統計,中國智慧建築工程量相當於歐洲智慧建築工程量總合,約佔世界總量50%。
中國智慧建築系統整合商也已超過5000多家。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智慧建築系統整合市場規模達到4000億元,未來智慧建築行業將迎來爆炸性地增長時期。
“物聯網是比行動網路更重要的變革。萬物互聯,彼此之間有各種不同溝通的機會,會提供給人類更多更好的服務。”3月2日,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複在科技創新大講堂上如是說。
的確,這種影響可謂無處不在。在建築領域,當前,以物聯網、雲端運算等為代表的資訊技術快速發展,對建築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綠色建築、節能樓宇成為大勢所趨。
新型網路經濟的發展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智慧建築也朝著網路、人性、個性、綠色的方向發展。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智慧建築來說其影響將是革命性的。” 北京聯合大學自動化學院范同順教授說,物聯網對智慧建築技術的影響無處不在,設備經感測器聯網比比皆是,TCP/IP 網路平臺支撐了大部分智慧建築子系統。
時光倒轉到1989年,中國第一座智慧型建築——北京發展大廈拔地而起。
隨後,從早期的上海博物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到北京2008奧運會場館、上海2010世博會園區……20多年來,智能建築的星星之火已然形成燎原之勢。
“事實上,北京發展大廈引入智慧建築的概念,是出於解決當時剛剛引進的中央空調等建築設備設施的高效管理問題,並沒有刻意渲染它的‘智慧’。”中國建築業協會智慧建築分會會長黃久松說。
黃久松透露,上海博物館在建設初期,甚至都沒有想到過“智慧建築”這個詞,只是為了保證現代化博物館“文物安全第一”的要求,才建立了與保護文物相應的樓宇自動化、安全技術防範等智慧化系統。
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如今,無論賓館飯店、辦公大樓、金融保險、醫療教育、車站機場等等,只要是大型公共建築,那就一定是智慧建築。“只是根據實際需求,智慧化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黃久松笑言。
有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開工建築面積約20億㎡,其中公共建築和商業地產建築約4億㎡,政府保障房、經濟適用房和住宅地產約16億㎡。據此測算,前者工程總投資大約人民幣3200億元,後者大約800億元,兩項總合中國智慧建築市場規模大約為人民幣4000億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