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本關於大資料的著作《大資料時代》的作者、被譽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大資料之父”的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受邀做客中國中山大學“黃埔大講堂”,開講“大數據能做什麼”。他表示,在解釋資料的過程中要非常小心,如果解釋得過度了,實際上就是濫用資料。
舍恩伯格現任牛津大學網路學院網路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他說,美國航空業在行銷、旅客體驗等領域,仍然有大量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其中也就蘊含了Big Data技術應用的大量機會。
近年, 谷歌公司購買了美國航空業的大量資料,試圖通過將資料與行動整合到一起,瞭解客戶的需求,為航空公司構建一個有用的差旅助手。其中美國政府規定,谷歌公司即使購買了資料也不能對其進行壟斷,其他方也有權使用這些資料。政府應當在資料壟斷的問題中擔當起重要角色,以此來實現更加公平、合理地使用大資料技術。
他警惕地分析說,在解釋資料的過程中要非常小心,如果解釋得過度了,實際上就是濫用資料。比如在美國做汽車分析,顯示橙色車維修的成本是最低的。“大家可能在想,為什麼橙色的車維修率低?是因為橙色的車夜晚看得更清楚?還是開車的人更小心?”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要找的是相關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
舍恩伯格總結說,人類要通過資料去進行學習,進行創新,但是也要想有時候可能資料本身跟現實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人類可能對於現實瞭解不多,還有很多要學習,要堅信Big Data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