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 可穿戴設備可用作醫療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騰訊數碼 任豔梅
         
可穿戴设备可用作医疗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穿戴尤其是健身類的產品已經走進人們生活中,最便宜的運動手環已經不到100元,還有大量的運動手錶、睡眠監測器、基於腦電圖技術的大腦鍛煉、放鬆設備甚至是能夠監測血糖的設備。顯然,可穿戴設備與醫療設備僅有一線之隔,但這個距離是巨大的,因為它們沒有獲得醫療設備認證。

不要忽略醫療認證資質,這相當於保健品和藥物之間的差別。那麼,基於健康監測的可穿戴設備,面臨著怎樣的問題和挑戰呢?

資料的準確性無法保證 
可穿戴设备可用作医疗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運動監測設備的一個主要問題,便是所手機資料的準確性。即便是使用相同的動作、心率感測器,不同品牌間設備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這取決於不同的軟體演算法。但遺憾的是,業界缺乏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

當然,如果用戶僅僅是為了減肥,監測熱量消耗,資料即便不太準確可能也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是一個心臟病患者想要使用心率胸帶或是智慧手錶監測心率、並將資料回饋給醫生作為治療參考資料,那麼準確性便是關係到生命的重要資料,這些心率監測設備顯然需要一個權威的、統一的認證標準。

大部分產品仍是自我安慰劑 
可穿戴设备可用作医疗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著名醫學專家Des Spence表示,大量基於健康監測的可穿戴產品仍是一種自我安慰劑,就好像一些自我檢測醫療設備,如血壓監測儀、艾滋監測試紙等等,礙于技術限制永遠無法達到專業醫療設備的準確性。他還專門指出嬰兒胎心監測類設備的不足,指責這種產品讓孕婦變得偏執、挑食,缺乏實際意義。

Des Spence表示,自檢設備網路化是一個好現象,但需要適當的監管,尤其是在廠商不斷誇大其醫療作用的情況下。遺憾的是,即便是如美國、英國等先進國家,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對於可穿戴設備認證,和監管的進度仍比較緩慢,一方面,要考慮到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價值,不能過度嚴格傷害市場經濟;一方面,需要制定一個全新的、合適的標準,來權衡其醫療價值,要想實現這種平衡還需一定時日。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場中主打醫療級體驗的可穿戴設備都不是很靠譜,所以用戶在購買時不要過度地相信、迷戀其所宣稱的功能。

來源:wareab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