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偉
最近剛結束一連串的「拚場」,接著還有廠商也正在自辦自己北中南的巡迴秀。
從市場上媒體公司所舉辦的活動來看,不外乎有研討的議題,再加上廠商的設攤展示。但以參觀者來看,似乎主要是針對研討的議題而來;至於廠商的設攤展示,在研討議題中場休息時最熱鬧,一但會議開始,攤位展示的場面,就像是中午過後收攤前的傳統菜市場情境一樣。
從這樣的情形,是不是能推論目前市場的買氣?當然不行。似乎所有參與的廠商,仍努力抱著既然來參加了,總是期待能接觸到一些可能的合作對象。不過有參與廠商和參觀者也都反映,似乎這幾年無論是展覽、研討會都有逐漸平淡的現象。
為什麼廣告沒效、展覽沒落、研討會平淡?是景氣的問題,還是產品成熟化亮點不足?還是「異族」入侵(所謂的紅色供應鏈),搞到大家都沒利潤?每一個人對這些問題,相信都有自己的解讀。
「實際上監控市場的量並沒有萎縮,只是做的人多了」一位監控大廠的業務負責人這麼說。一位國內監控知名品牌CEO說,「保守估計,國內市場需求量至少每月在 70K以上,這還不包括專案項目」。既然如此,市場的問題就在「僧多而不是粥少」嘍!?似乎這也只是答案之一而已!
很多人一直喜歡繞在IP 才是趨勢這個議題,最近我與幾個廠商也聊到這個話題。我說,就技術層面,IP與Analog有仇嗎?對綜合佈線業者來說,這些傳輸媒介彼此之間,在一個建物完成之後的佈線,都會佔有一定的比例,端看規劃者的設計。
而今天無論IP與Analog,很多產品都朝低價化邁進,這才是值得探討的現象。試問,全台灣的影像監控應用產品廠商,還堅持百分之百用TI或Faraday 等方案的有多少家?而採用Hisilicon等中國大陸方案的又有多少?部分人士還延伸附會到,有媒體「引清兵入關」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坦白說,一碼歸一碼,從2000年開始,台灣有多少區域性盤商就開始到中國「拉貨」,這些「引清兵入關」的論調,都只站在自己的本位主義,說穿了只是相互攻訐,忽略了從整個市場與產業現實面的邏輯思考。如果有人對我這樣的看法有疑問,或許我們就來製作一個「中國監控產品及零組件在台灣使用或銷售的族譜」,相信大家就可一目了然,然而這樣做對整個市場的發展,究竟能有什麼改善或幫助?
晚近,市場上許多媒體大大在炒作物聯網、大數據、雲端,而這些潮詞就對應到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的「智慧應用解決方案」上。市場上開始出現,所謂的「物聯網監控」、「雲端監控」,這些很潮的新名詞。但ㄧ明就裡似乎不是那麼物聯網;或加了個app的介面,好像要說雲端也都還勾不上。至於大數據應用,那些所謂智慧型辨識應用相關的軟硬體,看起來又神又偉大,只不過使用端似乎都還在觀望,都預期下一代產品會更神、更偉大,甚或更便宜!?
客觀的說,科技應用的發展,這條路從數位化、網路化、系統整合化,到垂直應用化(大陸說是行業化)與智慧化;而現在會再從一個新的循環階段,重新從系統整合化再開始,而再導入到垂直應用與智慧化。那——會從什麼樣的系統整合化再開始呢?
如果智慧化應用是最終的追求與演進,一個智慧化應用至少包含三個面向的整合,即傳輸(有線+無線=物聯網)、儲存(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智慧檢索》可行應用方案預測,這就是大數據)、顯示(公共顯示應用、家庭及個人顯示應用、垂直顯示應用,即雲端應用)。
這三個面向的整合發展下,應該毫無疑問就是智慧化應用的時代來臨。而這個整合傳輸、儲存、顯示的智慧化應用發展趨勢,將使得產品與系統發展、通路銷售與售後服務的運作,必須開始朝建立產業鏈分工、結盟策略合作等的商業模式去進行。
以上觀點,也說明了三年多來,3S Market為什麼探討了很多元化的議題,而我們看到,實際上智慧化的應用,傳輸、儲存、顯示缺一不可。而如果市場上一直停留在產品銷售上的炒作,事實上就是大家看到的廣告沒效、展覽沒落、研討會平淡!
我們都知道世界在變,如果一味只是站在炒作產品,缺了制高點的市場與產業發展思維,就沒有趨勢,更不會有進步發展的進行式。共勉,一齊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