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界網
作者:鄒錚編譯
正如很多分析師和專家所預測的那樣,大數據、行動網路和物聯網,給網際網路互聯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雖然這些趨勢給最終用戶帶來很多好處,但大多數網路都沒有做好準備,並且,為網路提供支援的技術也基本上沒有改進。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轉變,是很多人所謂的IT創新的“第三個平台時代”,這是由日益分佈化的資料和應用來定義。該概念的原理是:隨著在資源之間越來越多的資料,被創建和傳輸,網路必須變得更加靈活、動態來適應應用要求。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們已經在第三個平台時代,那麼,第一個和第二個平台時代是什麼?
事實上,每個時代都有著明確的定義。第一個時代是由整個IT基礎設施來定義,這意味著儲存、運算、網路、應用程式等,一切都包含在一個中央主機中。而第二個時代的標誌是個人電腦的出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思科和EMC等IT巨頭的發展。
然後就是第三個平台時代。隨著資料和應用程式變得日益分散,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依靠互連,讓這些資源可以協同工作,來交付應用程式工作負載。而這個互連(即網路)必須經歷自己的轉型來滿足第三平台時代的新需求。
那麼,未來網路需要具備哪些特徵呢?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
1: 靈活性. 如果網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應用程式靈活性則毫無意義。與時俱進意味著消除複雜性、簡化操作,並擁抱自動,化來提供動態和回應的基礎設施。現在資料中心的環境在不斷變化,更加注重資源管理。基礎設施的靈活性必須匹配業務靈活性,這就需要底層基礎設施可以回應其負責的應用程式。
如何在你的網路中實現靈活性: 網路靈活性意味著,基於新的業務需求改變網路的能力,而沒有大量複雜的、手動的、容易出錯的、勞動密集型工作。試想一下,在為完全自動化的靈活網路製訂長期計畫,開始應該是為現有網路製訂發展策略,並在完全自動化的網路中構建新的應用程式。當需要更換物理網路時,尋找可提供完全1層網路重配置性的網路。
2:可擴展性. 在動態應用程式環境中,擴展性很重要。可擴展性的挑戰,不是在於集群有多大,而更多的是關於如何為未來部署進行擴展。如果基礎設施是為小型部署而架構,當節點數量增加時,它會如何發展?它是否需要進行全面的重新架構?重點在於,可擴展性更多的是,關於如何轉移到足夠規模的解決方案。
如何在你的網路中實現可擴展性: 在評估新網路時,查找可能製造問題的地方。例如,在傳統的主幹-分支網路中,通常網路會擴展到分支網路的容量。
此外,進一步擴展需要重新架構和重新佈線,這是非常痛苦和昂貴的做法。這種重建很浪費,並且可能導致技術在所需規模中可,用之前就已經過時。企業應該尋找可增量增長的網路,例如以埠數量為最小增量單位。最後,尋找不需要大規模重新佈線,或重新架構的網路。
3:整合. 基礎設施必須以整合的方式運作,確保應用程式體驗。這意味著運算、儲存、網路、應用程式,和所有相關系統,必須能夠進行協調工作。
良好整合的網路應該能夠通過政策來影響不同的行為,並可以有效地適應可用的網路資源,以滿足最關鍵的業務需求。所有這些需要以可自動化的方式進行。
如何在你的網路實現整合: 在你從發展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轉移到自助服務效用運算(對於測試/開發和生產工作負載)時,想想看,生產工作負載,如何被配置來直接向基礎設施表達自己的意圖。
大多數新的編排系統,正開始構建功能,以政策中繼資料來封裝工作負載。這使得網路工程師必須思考如何構建這種政策和定義語法,而不只是變更控制和管理。這裡需要有一種整體和共同的辦法,讓工作負載告訴基礎設施它需要什麼。簡單地說,在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開始構建其特定的整合之前,應該定義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之間介面點和政策及程式。
4: 彈性. 只有在互連可靠時(+本站微信networkworldweixin),分散式系統才可行。這意味著網路必須具有容錯能力和彈性。
如何在你的網路實現彈性: 彈性和符合成本效益的冗餘是良好設計的結果。現在應用程式變得更加分散和向外擴展,它們也變得更具彈性。隨著網路過渡到橫向擴展應用程式,企業應該考慮從冗餘的角度轉移到彈性的角度。主幹-分支網路通常會在分支層創建單點故障,這意味著冗餘必須構建到系統中。
這種冗餘可能會構建到多個分支網路中,即使它們並不是都需要這個冗餘。還有另一種方法,即在主幹層創建額外的網路埠,在這些系統中,如果單個主幹出現故障,其他網路將繼續提供連接服務。
5:安全性. 資料是網路的核心,並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密切關注大資料趨勢,這意味著安全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不只是針對基礎設施,還有應用程式和資料。
如何在你的網路中實現安全性:
從架構的角度來看,安全和彈性相輔相成。安全不再是關於阻止攻擊者,而是假設攻擊者已經滲透到網路內,並限制他們製造破壞的能力。新的網路方法必須可利用資料中的資訊來發現異常,並可採取行動,包括立即檢查不良主機。
企業應該尋找這樣的網路,不僅能提供網路統計資料(大多數網路提供sFlow/NetFlow資料流程),還可以緊密集成分析應用程式以及低級別修復控制項。
IT環境瞬息萬變,為了跟上這種變化的步伐,網路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也許上面列出的五個特徵並不全面,但這是朝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