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 物聯網為何需要 5G?

來源: 譯言網

2020年第五代通信技術(5G)到來時,工程師們期望它能夠處理1000倍於今天蜂窩系統的行動資料。也有人認為它也將會成為物聯網(IoT)的骨幹網,連接固定和行動設備(如固定售貨機、汽車),成為新經濟革命的一部分。
www.slideshare.net
新的架構、新的通信技術,以及新的硬體,將會使這種轉變成為可能。上個月在《中國科學》雜誌上,Lancsater大學Ding Zhiguo所在的研究團隊,和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的研究者們,回顧了當前的研究和未來5G的需求。在一次通過Skype的採訪中,DingSpectrum談了關於5G,會如何改變未來的觀點。
  
S(Spectrum):許多國家正部署4G,但它已經過時了嗎?

D(Ding)事實上,在今天4G是足夠的,但是未來510年,新應用會層出不窮,4G顯然不能滿足要求。5G會提升資料速率,減少端到端的延遲,提升覆蓋。這些特性對於許多物聯網相關的應用,是尤為重要的。比如,在新近出現的自動駕駛車輛和智慧交通中,小的延遲就是必須的。另一個例子是,隨著交互行動遊戲的普及,對於頻寬的需求是更加迫切的。不幸的是,當前的4G不支持這些。
  
S:所以5G會在物聯網中扮演一個基礎的角色?
  
D我認為物聯網會成為5G理想的應用場景。當前物聯網的現狀是有一些各自獨立的系統。比如,我們有RIFD,有短距離通信技術,如UWB、藍牙等等。當我們談到像智慧城市這樣大的圖景時,我們需要一個無縫連接的統一框架,這恰恰是一個問題。而5G恰好是提供統一框架的一個好機會。
networks.nokia.com
  
S5G如何處理巨量連接到物聯網的設備?頻寬夠嗎?
  
D之前的1G-4G技術,依賴於所謂正交多址接入技術。以2G中使用的時分多址接入為例,我們把1秒劃分為許多短的間隔,稱為時隙。之後我們給每個用戶分配一個特定時隙,一個用戶不能接入分給別人的通道。這種正交多址接入技術,很難支援未來的物聯網應用。

我們將會有大量設備,且我們不得不為它們中的每個分配專用的時隙。但由於可用的時隙和頻寬數量是有限的,我們最終將無法做到。這就是正交多址接入技術,不適用於5G的原因。
  
當前有許多關於如何在有限的頻寬通道上,容納大量使用者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的研究。理想的情況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會在系統輸送量,和使用者公平性之間,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

當然,在用戶之間會有干擾,一些使用者只能體驗低資料速率。但非常有趣的是,在物聯網中,有許多設備只需要適時地保持低速率即可。比如無線醫療中,可穿戴設備(如心跳檢測器、生物感測器等)需要把病人的資料,及時地發給醫院伺服器,但這些設備使用的資料速率並不高。

通過使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我們可以將大量有不同業務品質需求的物聯網使用者/設備擠,在相同的時隙或頻帶上。在這個意義下,非正交方法的概念對於物聯網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和完美的。
  
consumers.ofcom.org.uk
另外的一種解釋打破正交多址接入好處的方法,是將非正交多址接入,視為認知無線電技術的一個特例。當前,我們將單個頻寬或通道分配給一個使用者,由於此通道正被該使用者佔用,所以不能被覆用。

通過認知無線電通信,我們可以讓新的使用者進入該通道。如果這些用戶到基站之間有好的連接,則我們可以實現高資料速率。當然這也會引起初始使用者一些性能上的下降,但當這些初始用戶到基站的連接不佳,或者用戶間實現了精細的功率控制機制時,這種下降並不十分嚴重。
  
S5G準備如何處理“頻譜緊張”(可用的頻帶已經滿了)
  
D要解決頻譜緊張的問題,我們需要一系列技術的組合。一種方式是提升當前可用頻寬的效率,在這個意義下,我們可以應用非正交多址接入,大規模MIMO,雲無線接入網,全雙工等等。
Spectrum Alloca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_ Bands in Demand
www.spectrummatters.com
另一種方式是使用更短的毫米波長,6090GHz,更多的頻譜頻寬可被用於電信。這裡有一些挑戰。如,頻率越高,空氣衰減越嚴重,這就排除了長距離傳輸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一個遮擋的問題,需要在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有完整的視距傳輸。通過多天線可以解決該問題,當一條鏈路被阻擋了,在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還有其它鏈路。值得指出的是,在物聯網的許多應用場景中,使用毫米波通信是有前景的,感測器之間有視距連接且距離並不長。
  
S:下一步準備做什麼?
  
D5G進展的時間表還未被官方確認。人們普遍預計,正式的討論以及標準化活動,將在明年啟動,而商業部署會從2020年開始。當前工業界和學術界,正共同辨識哪些標準和技術應該被使用,哪些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