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導報》執行主編 董奎勇
近日,中共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邁出“由大變強”第一步。其中,智慧製造被定位為中國製造的主攻方向,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網路遙相呼應。
www.chinatimes.com |
《中國製造2025》的頒布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遵循著客觀發展規律。當前,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世界各以開發國家與地區均在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增材製造(3D列印)、行動網路、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基於資訊物理系統的智慧裝備、智慧工廠等智慧生產,正在引領製造方式變革;網路眾包、協同設計、大規模個性化訂製、精準供應鏈管理、全生命週期管理、電子商務等,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可穿戴智慧產品、智慧家居、智慧汽車等智慧終端機產品,不斷拓展製造業新領域。
發軔於工業4.0的智慧製造,實現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旨在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位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這意味著在產品生命週期內,對整個價值創造鏈的組織,和控制邁上新台階,意味著從創意、訂單,到研發、設計、生產、產品交付、使用和服務,再到廢物循環利用,在各階段都能更好地滿足日益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如今,傳統機械設備已不足以支撐智慧製造的進行。傳統設備多數沒有智慧介面與智慧感測器,不能加入到物物相聯的系統當中。在此背景下又產生了一個新詞,即“第二次機器革命”,主要是拓展人的智慧力量,把原來人的決策與執行,通過智慧型機器來實現。由此,機器智慧與人類智慧是從競爭走向競合。
在機器智慧當中,對人機交互技術、機器視覺技術都有更高的要求,這些都必須要依靠感測器技術來實現。相對於傳統製造業,以智慧工廠為代表的未來製造業是一種理想的生產系統,能夠智慧地編輯產品特性、成本、物流管理、安全、信賴性、時間以及可持續性等要素。作為現代資訊技術的重要支柱之一的智慧感測器技術,就成為工業領域在高新技術發展方面爭奪的一個制高點。
智慧感測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資訊處理功能的感測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採集、處理、交換資訊的能力,是感測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智慧製造的興起,也就把智慧感測器引入工業生產中,利用它獨有的資料獲取等優勢,打造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模式。
除了應用在生產環節之外,可穿戴設備的本質就是感測器,各種感測器讓一個個戴在身上的小裝置實現運動跟蹤、資料收集、資訊傳輸和互動,以及健康監測與遠端護理。帶有各種感測器的硬體被整合在一起,便成了Nike+、UP、Shine,甚至包括Nest、Pebble、Oculus
rift 等。
一言以蔽之,智慧製造時代必將是智慧感測器的天下。智慧感測器系統是一門現代綜合技術,是當今世界正在迅速發展的高新技術,雖然至今還沒有形成規範化的定義,但依然可以大膽地預言,無論在生產活動中,還是人們生活中,我們正在進入智慧感測器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