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 身懷毒素的海底萌物:海豬又圓又胖觸角抓食

新浪科技訊 任天

1 / 11
據國外媒體報導,這裡所說的“海豬”,其實並不是江豚,而是屬於Scotoplanes屬的深海海參。它們生活在深度超過900米的海底,其生活習性鮮為人知。Scotoplanes屬大約有十幾個物種,外形又圓又胖,看起來的確很像豬。

2 / 11
與其他海參相比,海豬最特別的就是長有許多對增大的管足。棘皮動物,包括海星和海膽也長有管足。這些管足與“水管系統”——棘皮動物特有的結構,內部充滿液體,在運動中相當於液壓系統——相連。水管系統內的液體可以使海豬保持形狀,也使管足能在海底爬行。


3 / 11
另一方面,海豬的體壁相當脆弱,一旦被漁網捕撈上來會很快分解,因而很難對其進行研究。在半透明的海豬身體背面也有一些類似觸角的東西,其實也是管足,其主要功能是搜尋食物。海豬能探測出有機物質含量較高的海泥區域,因此它們常常聚集成群,在高營養區域內進食。


4 / 11
在深海中,有機物質碎屑會像雪花一樣不斷飄落,稱為“海洋雪”(marine snow)。各種海洋生物的屍體和其他有機顆粒,一邊分解一邊下沉,未被消費掉的物質最終落到底泥上,成為海豬等生物的食物。


5 / 11
海豬會用管足將自己固定在底泥中,然後輪流將抓滿食物的觸手放到嘴裡。真正的大餐是落到海底的鯨類屍體,在其腐爛分解的過程中,成群結隊的海豬會聚集而來,對富含營養物質的海泥大快朵頤。


6 / 11
除了“海洋雪”和偶爾才有的鯨屍大餐,海豬的食物還包括海床上的各種微生物。事實上,這些微生物消耗了海底大量的溶解氧,在取食微生物的過程中,海豬吸收了營養物質,而將溶解氧通過糞便排出。


7 / 11
海豬就像蚯蚓,對深海底泥進行了“增氧”處理,使之更適合其他動物生存。


8 / 11
大多數海參通過呼吸樹來吸收氧,該器官同時還有排泄功能。相比之下,海豬沒有呼吸樹,而是通過纖薄的皮膚吸收周圍海水中的氧。


9 / 11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海豬也不會像其他海參那樣吐出內臟。在珊瑚礁環境中,海參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捕食者,而深海環境則相對安全得多。當然,海參的內臟還會長回來,但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而海底世界食物稀少,海豬可能並不具備再生的資源。


10 / 11
海豬的皮膚中含有毒素,因而並不是魚類等捕食者的可口食物。這種毒素被稱為海參苷,在其他一些海參種類中也有發現。據稱,印度-太平洋海域的人們曾在珊瑚礁中投放這種物質,將魚類毒倒再輕鬆捕捉。


11 / 11
關於海豬還有許多未知謎題尚待解開,如它們如何交配、壽命有多長等。海豬會在海底留下蹤跡,但由於海洋雪飄落的速度如此之慢,有些看上去很新鮮的痕跡,很可能已經有100年的歷史,因此很難判斷它們的年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