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偉
本週二,一位老朋友打電話給我,因在監控展碰到面,與我聊到一些事情,這週三我去拜訪他。見了面,他請行政小姐拿出了一張公司的公告,大意是:
1.
歐元大貶,歐洲客戶下單卻不立即買單。
2.
歐洲與中國大陸在年底前將陸續貨貿通關。
3.
台灣面臨中國廠商「螞蟻雄兵」的強大競爭壓力。
「挫咧等」?
不只是這位朋友的公司 ,我想台灣安控業很多公司都是以歐洲為主力市場,這三個強大的低氣壓與風暴,將嚴厲地考驗台灣很多的產業!這位朋友問我,那些安控業的大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我撥了幾通電話,也向幾位朋友探詢看法,幾乎也是異口同聲說:「辛苦!」
「傳咧等」?
我已忘了是幾年前,有位從IT進到安控領域的朋友,告訴我說,「安控產業沒有PM制度!」當時,我半句話也答不上。後來我在幾家安控產品製造廠服務,我心裡的感受是,豈止沒有PM,也沒有Marcom,可以說4P通通晾在一邊,不管是不是有這樣的編制,很少有確實把這四個基本營運基本,去「傳起來等」(台語:備妥之意)。
很多公司都有PM,但經常忙的是BON表。為什麼BON表會讓PM發狂?因為要Cost
Down!為什麼要Cost Down?因為六哥六妹四灑的報價,比我們的成本價都還要來的低!
這個行業Marcom才是稀有動物,因為大部分是老闆或業務頭兼著,不像IT業的Marcom,天天抱著Q表!至於市場的售價訂定,一般也不會經由財務主管深入的分析研究,多半是靠市場水準「彈性」定奪。至於通路經營,應該說有這個詞,但是只是在「搏挪客戶」,並沒有站在一個經營「配銷體系」的角度!內銷如此,外銷一個國家也很少超過兩個客人,就更不用說去經營什麼通路了!
說實在,這實在是非戰之罪,因為安控產業有史以來,一直是一個利基型產業,一個公司如果要養足夠的PM、Marcom、財務與業務,恐怕經常「挫咧等」的是老闆!?
「等啥」?
這位週三我去拜訪的這位老朋友說,如果一開始的這三個市場狀況持續下去,只有等著「收起來吧」!他也說如果這樣會很「不甘心」!當然他也提了些業界應該整合之類的看法與建議。
不過談整合,人多嘴雜,形勢比人強,不見得大家都可放下身段,是必要,但需要時間。反求讓自己的公司在4P這四個基本的營運,個人認為還是必要去做的事,不管人多或人少,把4P最基本的功能做出來,才是自己可以操控的。
PM不是天天為了要Cost Down,而周旋在BON表的調整上;反而是讓自家的產品,在每一階的生命週期上,都能保有它該有的市場價值。財務也不是隨市場訂價來看銷售績效,而是產品銷售在每一個階段,能不能賺到該有的利潤與銷量,更非一直想「賺完」明天的錢,那後天呢?
行銷是要展現公司的價值,而不是照片拍得美美的、規格列的整整齊齊的就完工了,然後再多打幾個廣告、多參幾個展,然後安慰自己說是在經營品牌。業務呢,就是要把市場的需求確實掌握,而不是只想用價格來餵市場!這些絕不是理論,就算大家馬上可談整合,這些基本功一樣少不了,都必須做的功課,只是過去我們沒有確實去做!
www.elephantwhite.com.tw |
面對問題、困難與需求!
有人說因為我經常寫些很見骨的東西,所以大家會喜歡看。其實我應該說,是因為我賤骨的關係,去談一些大家避談的東西。
與其談整合團結,被大家消遣揶揄;不如把產品、產業、市場的問題、困難與需求作一番思考與面對,才是最實際的做法!大家一起加油!
我想很多台灣產業都面靈大陸的競爭,我待過大陸10年,CCFL/FFC/擴散板/線材加工/耳機..等.哪一個產業不是都遇到同樣問題.絕大多數的台灣廠商下場就是一個,因我是業務所以就提早跳巢尋找下個產業.今年我進入監控業.
回覆刪除我覺得電子產品未來會有機個特色
1.消費者使用產品時間下降
2.產品更新換代時間縮短,幾年前記得一台筆電從開發/量產到EOL 只有半年
3.單價兩極化,量大的單價低,蘋果是特例
4.品質要求兩極化
所以產品只有兩條路
1.量大拚規格,拚單價
2,量小拚設計,拚差異性
中間那個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以IPCAM來說,現在安裝越來越簡單,所以未來只有兩個重點,品質和單價
所以沒有差異性產品,我覺得不是很看好台灣廠商的未來,很難說出自己IPCAM的差異特點
因為IPCAM越來越沒特色,就像手機一樣
未來IPCAM決定權在通路,我個人覺得會被NB廠商或是手機廠商整合
1,傳統大樓/弱電系統/工廠/工程標案..這些仍會通過傳統工程公司這個通路,但這個通路要求的還是單價/性能/品質.還是大的電子通路公司整併
2.新興家庭/個人/單機/WIFI產品,更是電子通路公司的天下
所以看來很危險
我猜鴻海這兩年應該就會開始做了,因量大的他最想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