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類和運動檢測類可穿戴產品的熱度一直在上升,對於想要計步的消費者來說,他們的確蠻有用的。但對於Fitbit、Jawbone等產品,人們真正想知道的是:它搜集的資料真的代表我的健康嗎?它可以説明醫生瞭解我的健康情況嗎?
Google、蘋果、三星等都發佈了健康類的產品或者應用,三星Galaxy S5甚至內建了心率感測器和計步功能,並發佈了S Health App。蘋果前段時間也發佈了HealthKit,旨在通過新的平臺集成各類手環的資料。可以看出來,我們未來並不會缺少健康的原始資料。
但這真的意味著我們可以拿著這些資料給醫生看嗎?
倫敦myHealthcare診所的創始人Dush Gunasekera醫生說:“我們歡迎創新和互聯網健康入口,資料越多,我們越能瞭解病人。”
醫生雖然歡迎但現在還有很多挑戰需要面對。
準確性
筆者在採訪Sleepace的創始人時曾提到,手環類產品很難緊貼手腕,那麼它得到的資料將是不準確的。如果要收緊手環,那麼用戶的穿戴體驗就會下降。目前的手環一般通過演算法減少誤差,但在做醫療診斷的時候,這個資料並不具有很大的參考性。
三星的技術也被質疑過其準確性,並且用戶體驗也很差。這對醫生或者科研人員來講是個非常不可靠的資料來源,另外,不可靠的資料可能讓醫生誤診,並危害病人。
醫生需要訓練
醫生對這些資料不感興趣並不代表他們看不懂,但他們需要學習怎麼更有效率地用這些資料工作。這並不是處理資料那麼簡單,這會改變醫生和病人的關係。當手環的資料能夠判斷病情的時候,醫生們可能不需要宣佈“壞消息”。
另外,目前很多診所、醫院欠缺的是資料的對接。也就是說醫生還沒有獲得這些資料的管道,總不能讓病患列印資料拿給醫生吧?如果真的是這樣,醫生也很難做到疾病的預防。健康可穿戴設備出現之後,醫生能夠做的應該是經常性地觀察這些資料,並根據專業做出適當的建議,甚至直接聯繫患者提醒他們,修正生活作息。
隱私
每次筆者看病的時候有另一個人在旁邊會讓我很不自在,就算只是看個感冒。現在要求患者將這個資料通過互聯網發到醫生那邊,或者在網上留存資料,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蘋果也一直很擔心隱私的問題,特別是健康領域。
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規定可以約束這些資料的走向。這些資料不可能點對點的傳送到醫生那裡,它勢必經過協力廠商的平臺。所以怎麼約束這個協力廠商平臺變成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特別是該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
資料實用性=購買率
海外有一個測嬰兒體溫的智慧手環iTherm,它能夠戴在寶寶的手上即時監測寶寶的體溫。嬰兒體溫這個資料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該產品才能形成購買力。
這樣看來,穿戴式設備和醫療入口對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就算已經有醫生歡迎這類的產品,但目前來說手環提供的資料還是“僅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