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長歌
[摘要]能手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功能:它可以作為一個被動的運算和聯網樞紐。
當你使用某種服務時對一家公司形成了依賴,我們就稱之為“套牢”。例如,你為了圖方便而購買了KeurigK-Cup或Nespresso品牌的咖啡機,你今後就只能購買這種品牌的咖啡餅。當你在iTunes上購買數位音樂後,受限於專有格式和數位版權保護(DRM)技術,你就很難在其他公司的服務中收聽這些歌曲。
使用者之所以被“套牢”,是因為更換服務或產品,不僅會產生經濟或時間成本,而且會帶來許多不便:想使用其他咖啡包,就需要購買全新的咖啡機。而當你使用了一家公司的有線電視或上網服務時,想要更換與之競爭的服務,同樣會面臨很多繁瑣的程式。由此產生的“套牢效應”絲毫不亞於成套的實體產品。
在運算行業,“套牢”通常是通過流行的硬體和軟體系統,產生的網路效應來實現的。先是IBM PC相容機,再是微軟Windows,這些產品都在行業內確立了主導地位,迫使用戶和開發者,都難以使用其他平臺,也難以為其他平臺開發產品。(1990年代,由於微軟借助這種“套牢效應”在Windows中捆綁自家IE流覽器,導致該公司遭遇了反壟斷訴訟。)
然而,運算行業正在慢慢形成一種新型“套牢”模式,最為典型的兩款服務都來自蘋果:Apple
Watch和CarPlay。這兩款服務都依賴iPhone才能發揮作用,因而充分表明蘋果公司希望將這款手機,變成用戶日常生活中的“萬能鑰匙”。
Apple Watch只支持iPhone5及更高版本的手機,需要通過藍牙或Wi-Fi配對。通話、簡訊、通知、應用,和各種任務仍會在iPhone上執行,而手錶則充當了這些功能的一個全新介面。因此,Apple Watch本身的處理器用於運行螢幕、加速計、陀螺儀和各種感測器。儘管種類繁多,但這些電子元件只能發揮基本功能。如果要運行軟體、傳輸資料、使用GPS,仍然要與iPhone配對才能實現。
這種設計並非沒有缺陷。很多測評顯示,Apple Watch的運行速度較慢。之所以出現資料延遲的情況,至少有一定的原因要歸咎於藍牙,而其他一些問題(例如抬起手腕觀看手錶時,螢幕的啟動速度較慢),則有可能是功能負荷過大產生的副作用。
這並不出人意料。第一代Apple Watch的確性能不足,但根據以往的經驗,性能更強的處理器、感測器和螢幕將會儘快整合到今後的版本中。Apple Watch肯定不會讓我們失望,業內人士預計,它今後至少會每年升級一次。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Apple Watch與iPhone的這種配對模式只是暫時的,隨著新技術的推出,由此帶來的不便很快就會消失。
可是,倘若事實並非如此呢?假如蘋果是故意採用這種分體式設計的呢?如果蘋果不僅不會改變這種情況,今後還準備推出更多產品呢?
有跡象顯示,蘋果的確瞄準了這個方向。首先,Apple Watch除了是一款消費電子產品外,還會與珠寶首飾競爭——用戶可能要花費成千上萬美元才能購買一塊Apple Watch。蘋果或許認為,最富有的用戶會將這種智慧手錶視作一款時尚飾品,需要定期更換——事實也的確如此。
然而,如果一款1000美元的智慧手錶,還需要與另外一款幾百美元的智慧手機配合使用,那麼在使用者考慮產品是否過時的時候,多數會首先更換更容易過時的產品——現在看來,iPhone正是這樣一款產品。
或許,蘋果將會以此為契機推出更多“啞終端”,將這些產品與iPhone配對使用,把iPhone打造成新的運算中心。
智慧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資料。最近,它們甚至具備了聯網遙控功能,可以直接操作各種智慧設備,控制恒溫器、門鎖和無人機等產品。但智慧手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功能:它可以作為一個被動的運算和聯網樞紐,充當其他設備的萬能鑰匙,以間接的方式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種“套牢”與傳統的模式有所差異:中央設備是使用其他產品的必要前提。Apple Watch這樣的可穿戴設備成為了“鎖鑰”(lock-and-key)運算模式的典型例子,尤其是借助NFC技術幫助最新的智慧手機應用實現了從口袋到手腕的延伸。
Apple Pay便是這樣一款應用,它可以將用戶的錢包與手機關聯起來。除此之外,酒店房門或行李等未來的智慧設備也可以具備類似的功能:只要戴著Apple Watch輕輕揮一揮手即可解鎖。但Apple Watch本身的常規功能也可以發揮這樣的“鎖鑰”效果。
Apple Watch是一種裝飾性設備,需要與其他產品配合才能發揮所有的功能,實現所有的智慧。這也正是Apple Watch所宣導的全新模式:從相互聯網的智慧設備,轉向由高性能中央設備集中控制的啞終端。
Apple Watch已經吸引了很多關注,但另外一款蘋果產品同樣可以凸顯出Apple
Watch產品的這種全新“套牢”模式,那就是CarPlay車載娛樂系統。與競爭對手Android Auto一樣,蘋果CarPlay也希望取代當今操作複雜、介面各異的汽車中控系統。一旦有大型汽車廠商將CarPlay整合到自己的車型中(其實所有主流品牌都已經做出承諾),司機或乘客便可通過該系統使用自己iPhone上的音樂、導航、電話等各種服務。
這種模式的確很有道理:就像昂貴的手錶一樣,汽車同樣是一筆較大的投資,多數人都不可能頻繁更換。在車上部署簡單的介面,將絕大多數的功能交給性能更好、更換更頻繁的智慧手機來處理,比完全依靠中控系統自己處理的效果更好——畢竟,很多人的汽車可能會使用5年或10年才會更換。最終,或許所有用電腦控制的車載功能(甚至包括雨刷和其他已經通過電子系統控制的機械設備)都可以用Siri語音助理來啟動。
這樣一來,只要你沒換車、沒換表或者沒換門鎖,那就要繼續使用iPhone——這便是蘋果的“套牢藝術”。試想,假如你的汽車使用的是CarPlay系統,當你想棄用iPhone時,需要因此承擔多少額外成本?
當然,iPhone近年來的發展表明,我們已經漸漸適應了這種升級頻率。由於蘋果頻繁而大幅的升級系統,加之消費電子設備逐漸成為了時尚用品,每年換一部手機已經被很多人接受,甚至成了像耶誕節一樣值得慶祝的事情。而美國運營商推出的一些新專案還允許使用者租賃設備,不再提供新設備的購買補貼,這也讓每年更換一部手機變得更加容易。
所以,即使Apple Watch真的進化成了更加獨立的可穿戴設備,但它所採用的這種互動模式也會繼續沿用下去,因為它從一開始就不是妥協的產物,而是有意為之。在某些人眼中,Apple Watch和CarPlay或許就像勞力士手錶或賓士汽車,但實際上,它們更多地扮演了咖啡機和有線電視的角色——真正的目的就是“套牢”用戶。蘋果今後將會自主生產,或授權其他企業生產更多類似的產品,進一步拓展和加深iPhone的“套牢”效應。
蘋果在這個新時代展開的最重要創新,或許是它終於開始模仿1990年代的微軟以及2000年代的谷歌和Facebook:從一家電子產品公司轉型為基礎設施企業。或者更準確地說,由於蘋果已經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所以它將為一個已經可以創造豐厚利潤的消費電子業務,增加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元素。
經過這樣的華麗轉身後,iPhone還將提供何種服務?它將在人、網路、設備之間充當可靠的粘合劑。Apple Watch之所以性能低下,並不是第一代產品的權宜之計——它代表了未來運算的真正方向:啞終端將無處不在,但它們之間的通訊和功能,都要通過你口袋裡的那款更聰明的設備來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