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 如何正確地評價 Pebble Time?

ifanr  

Pebble Time Black & White

僅僅兩天的時間,Pebble Time Kickstarter 上的籌集的資金就超過了第一代 Pebble 產品 1026 萬美元的眾籌總額。有沒有被嚇到?
聚焦到 Pebble Time 本身,整體外觀方面,Pebble Time 有黑白紅三種配色,其硬體設定和前代產品有很多重合之處,相同的按鍵佈局和按鍵數量,右側三顆,左側一顆。採用防水設計,更加輕薄,增加了麥克風,支援接聽電話和語音輸入。和前代產品一樣,Pebble Time 內置加速度計和電子羅盤,並沒有其他智慧手錶上常見的心率感測器。
正面依舊是傳統的長方形螢幕。不少人認為圓形螢幕才是比較正宗的手錶造型,這點也成了 Moto 360 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Pebble Time 的金屬邊框較為厚實,和動輒以毫米計的手機邊框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下圖是 Pebble Time  Pebble SteelMoto 360 以及即將上市的 Apple Watch 簡單的規格對比(點擊可看大圖):
Pebble Time Pebble Steel Moto 360 Apple Watch

除了上面羅列的這些資訊外,Pebble 所寄予厚望的新款 Pebble Time 顯然還有很多待挖掘的亮點。這正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Pebble 的彩色視界
彩色 e-paper 螢幕是 Pebble Time 相對於前代產品最為明顯的改進之一,讓用戶逃離黑白世界享受多彩介面的同時,也延續了前代產品近七天的優秀續航能力。在技術指標上,Pebble Time 支援 64 色顯示。這相比於前兩代產品的黑白雙色顯示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整體的顯示效果和彩屏 Gameboy 街機較為接近,與 Moto 360 Apple Watch 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Pebble CEO Eric Migicovsky 在接受 Engadget 採訪時表示 Pebble Time 所採用的這塊彩色 e-paper 螢幕的刷新頻率可以高達 30fps

Pebble Time

而關於 Pebble 所採用的電子紙(e-paper)電子屏從前兩代產品起就有著不小的爭論Pebble 使用的是夏普 Memory LCD 螢幕的刷新頻率能夠達到 30fps,在翻頁、過度動畫上頗為流暢,相對於大眾印象中的 Kindle 電紙書溫吞吞的翻頁閃屏有著巨大的優勢。這也引來不少人對於 Pebble 電子紙賣點的質疑。
其實電子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泛指閱讀體驗接近紙質書的顯示器技術,具有 Always-on、低功耗、高可視角度等特徵。廣泛用於 Kindle 等電紙書產品的 E-Ink 只是電子紙的一種,由 E-Ink 公司開發,是有商標保護的。此外,電子紙品類還包括高通的 MirasolPixel Qi 等等。這裡就不再展開討論了,畢竟技術指標上,Pebble 的螢幕已經很好地平衡了顯示和續航之間的難題。如無意外,新款 Pebble Time 採用的彩色 e-paper 會繼續由夏普提供。
Pebble Time 彩屏顯示效果預覽:
配合著全新的 64 色電子紙螢幕,Pebble 發佈了 SDK 3.0 工具,對 app 體積的限制從 24k 放寬至 64k,單個 app 的記憶體佔用相應地從 96k 增至 256k,開發者可以更好地利用起這塊螢幕,開發創新性的 app,設計活潑動人的 UI,也能簡單方便地將原有應用遷移至新的 Pebble Time。此外 SDK 3.0 支持本地和雲端模擬器,開發者可以在產品發佈前的三個月為新設備準備 app
Timeline:以時間為軸
如果說彩色 e-paper Pebble Time 的外在錦衣,那麼 Timeline 可以說是 Pebble Time 的內在靈魂。
一款優秀的智慧手錶不應該覬覦成為手機的替代品,更不能叨擾原本就已在數字時代自顧不暇的使用者,它應該有一個更簡單操作邏輯和更直觀的 UI
打造了兩款產品之後,Pebble CEO Eric Migicovsky 顯然對於智慧手錶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Pebble 給出的答案就是全新設計的 Timeline:將資訊、通知以時間為序排布,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
Pebble Time Timeline

Timeline 主要通過錶盤右側的三個按鍵進行操控,分別對應著過去現在未來。按住下方向鍵查看待辦事項,按住上方向鍵則則以查看可能錯過的郵件、球賽比分等等,中間則對應著當下的事件,按下可查看正在開啟的應用功能表,比如音樂、股票等,並可進行簡單的預覽,無需打開應用,有電話呼入時可以直接接聽。
Timeline 解決了智慧手錶應用安裝過多後所帶來的資訊查找上的成本,使用起來更加直觀,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更加專注,不被打擾。
而讀者 DeepSky 更是一語洞察了 Timeline 的魅力所在:
Pebble 做了新的手錶 UI,稱為 TimeLine,把所有資訊都按照時間線排列。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不需要使用者安裝專門的手機/手錶應用,協力廠商應用就可以直接向 Pebble Timeline 中插入資料資訊,仔細想想,這真是比 Android Wear Apple Watch 都要高明的設計呢

全新的 Timeline API 可以直接從雲端向手錶推送資訊,直接插入 Timeline,無需在手錶或手機上安裝用戶端。或許這才是 Pebble Time 真正的殺手鐧。
Pebble 開發者論壇 Timeline 做了全面的解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看一下,說不定還能有新的發現。下圖是 Timeline 的工作機制圖解:


Pebble Time Timeline Diagram

此外,Pebble 還準備在 2015 年的晚些時候開放低功耗藍牙 API 介面,屆時可以通過 Pebble Time 控制相關藍牙設備,比如常見的音響設備,還有可能反向對手機進行操作,當然也不排除操縱汽車的可能性。
Pebble Timeline
從初代 Pebble,到後來的 Pebble Steel,再到最新的彩屏 Pebble TimePebble 一直在穩步地更新反覆運算中。
與同類產品相比,Pebble Time 承襲了續航時間長的優點,並用 Timeline 的理念給智慧手錶提供了出色的交互邏輯,但在外觀設計、材質、感測器方面依舊存在著短板,和其他智慧手錶產品孜孜以求的時尚范兒還有一定的距離。
對於全新的 Pebble Time社交網路和科技媒體的評論區甚為活躍,支持者不吝溢美之詞:
Pebble 團隊很出色,Pebble Time 正是我所想要的手錶……儘管我之前討厭佩戴手錶。
冷眼旁觀者亦有之:
Pebble Time 撲面而來的還是滿滿的廉價感,像個玩具。

Pebble 是智慧手錶行業的 early bird2012 年五月份便在 Kickstarter 上眾籌成功。彼時 Android Wear 還蜷縮在 Google 某個未知的實驗室裡,諸多廠商還在用 Android 系統強行適配智慧手錶。
如今,智能手錶已經是紅海一片,更有一呼百應的 Apple Watch 橫亙在前,巨頭林立之下,Pebble 能夠達到目前的成績已經很是難得:2.6 萬名開發者,超過 6500 app。只是,Pebble 的時間和處境都似乎有些緊迫了。
不過,Pebble CEO Eric Migicovsky 對於自身則有著滿滿的自信:
此前我們用了數年的時間專注于智慧手錶技術、功能和對話模式上的改進,旨在讓智慧手錶更好地融入生活之中,同業者在構建下一代可穿戴計算設備上遠不如 Pebble 專注和專業。這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Pebble Time 便是我們給出的答案。 

題圖來自 The Verge 插圖來自 Kickstar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