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李路
[摘要]這兩家公司在非洲推出免費上網服務,附加條件是當地使用者要使用他們的服務。
目前,這兩家公司已經在一些非洲國家推出了免費上網服務,附加條件則是這些當地使用者要使用他們的服務。這樣大規模的全球聯網項目,完全是谷歌和Facebook為將自己打造成聯網,必用服務所量身定做的計畫。
通過Internet.org專案,Facebook推出了其簡約版社交服務,以及其他網站供使用者免費使用。該公司表示,通過這個項目,能夠連接全球三分之二沒有網路連接的地方。
谷歌則是與肯亞電話公司Safaricom合作,將在肯亞推出“免費地帶”。在這一地區的電子郵件和上網,均不收取資料費用,但只限於在谷歌應用的使用。
向這些地區提供網路連接是一項有價值、且有必要的事業,但將用戶鎖死在美國跨國公司的生態系統中,則是不必要的行為。遊說團體人士表示,這種定向免費措施,甚至可能對非洲科技創新,帶來長期的破壞性影響。
人權組織Article 19的數位領域負責人Niels ten Oever表示:“使用這些公司免費服務的使用者,認為這是一個免費開放的世界。事實上,他們卻正被囚禁在一家企業的數字監獄中。”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如果當地沒有機會競爭,非洲版的馬克•札克伯格從而而來?”
在美國,很少有企業能夠輕易與Facebook和谷歌競爭,更不要提在相對落後的非洲地區。通過建立在網路領域的主導權,Facebook和谷歌能輕易控制非洲大陸的上網體驗,因此在當地進行創業則變得更加艱難。
如果谷歌和Facebook通過其服務成功分流大量的互聯網流量,在肯亞和尚比亞的企業家,在推出當地研發的社交網站、通信服務、流覽器以及搜索時將處於極大的劣勢。這些服務不可能是已經在當地確立地位的美國企業的對手。
在一些科技文化與美國科技革命同步發展的國家,谷歌和Facebook的產品面臨來自當地服務的競爭。例如在韓國,大多數人喜歡使用Naver進行搜索,而不是谷歌。
利用以前古老的剝削性質的供應鏈模式,來提供免費服務並不能解決大多數問題。良性外援的初衷必定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若Facebook和谷歌開始激勵當地科技人才發展自主的、本土化的互聯網服務則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信號。不過,Facebook和谷歌所進行的活動並不是國際援助,他們只是做生意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