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 互聯網/科技企業造車應該是啥樣?

騰訊數碼 徐蕭梓丞

[摘要]似乎一夜之間,不管是谷歌、蘋果這樣的國際科技巨頭還是百度、阿里等中國科技大佬,似乎都對智慧汽車和車聯網平台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要說現在科技行業最超前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智慧手機已經太普通,可穿戴設備也已經被大家所熟悉,而汽車無疑已經變成了各大科技企業,爭相涉足的新市場。
不管是谷歌、蘋果這樣的國際科技巨頭還是百度、阿里等中國科技大佬,似乎都對智慧汽車和車聯網平台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在這些科技廠商中,有些已經涉足汽車領域有幾年的時間,而有些則目前剛開始組建團隊,而有些則只是透露了一些意向。不管如何,科技廠商進軍汽車領域,對於傳統車企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挑戰,同時也代表了機遇。
而對於用戶來說,則又提供了許多新選擇。或許若干年以後,你的購車清單當中它們將是首選。
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除了國際科技巨頭之外,中國互聯網大佬也看准了汽車這一既傳統又新興的市場。傳統是因為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上百年,目前全球已經存在了多家跨國汽車廠商;而新興則是對於科技和互聯網企業來說,這一領域是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處女地”。
之前百度CEO李彥宏在在參加兩會時曾透露,百度正在研發智慧汽車,並已與汽車製造商展開合作,但並未透露具體合作方。而最近百度已經和中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達成合作,雙方將在智慧駕駛、交通安全、車路協同、政策法規研究、技術標準化等方面共同開展工作,推進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在中國的發展。
目前,雖然百度並沒有透露,具體的自動駕駛汽車發展計畫,和具體合作的汽車廠商,但是作為中國互聯網大佬,也算是涉足汽車領域的先驅者了。之前百度就已經推出了CarLife車聯網解決方案,能夠為車主提供一套完整的車載系統平台。
無論是Android還是iOS用戶,都可以通過Wi-FiUSB的方式將手機與車載中控系統同步,在汽車上實現撥打電話、地圖導航等操作,同時還有許多協力廠商擴展應用,為車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功能。
點評:百度更多是以自家地圖和LBS作為切入點,再加上萬能法寶大數據,因此所謂的智慧汽車,其實就是之前一直提的“車聯網”概念,百度的加入更多的可能性,實際上是加速傳統車廠的智慧化進程,因此別指望有“百度牌”汽車出現。
阿里巴巴的互聯網汽車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與百度不同,阿里巴巴已經明確宣佈將會與上海汽車集團合作,雙方將會在未來共同打造互聯網汽車產品。而雙方也已經明確表示首款互聯網汽車將會在2016年上市。
阿里巴巴進軍汽車領域並不會涉足汽車製造,而是為上汽集團提供完整的車載互聯網平台,包括開發YunOS車載系統,建立專屬的軟硬體平台和應用服務,搭建圍繞互聯網汽車的雲端運算和大資料平台等。
同時在雙方的合作中,阿里巴巴還會將旗下的電商、金融、數位娛樂、地圖、通訊、YunOS等業務,都將整合到互聯網汽車專案中,並通過其雲端運算和大數據能力為互聯網汽車裝上大腦。未來甚至還有可能直接在汽車裡,就完成網上購物。
點評:合作的思路與百度類似,同樣也是加速傳統車廠的智慧化和互聯網化進程,說到底也是主打車聯網概念,只是阿里的YunOS車載系統已經初具規模了,所以才會有2016年上市這個時間點。
樂視的超級汽車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樂視在除了電視和手機外,現在也盯上了汽車這一新興領域。而年初樂視還專門舉辦了發佈會對外闡述了自己進軍汽車領域的理念。
第一階段,樂視將會以LeUI系統,打造完整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將地圖導航、社交、違章查詢、車況監測、維修保養、人工服務等整合進來。而除了打造軟體生態系統之外,樂視也組建了超過260人的汽車研發團隊,包括傳統汽車專家、智慧電動汽車專家、互聯網人才和智慧硬體專家。
雖然目前樂視也沒有透露超級汽車的具體細節,但是相信許多用戶,都已經對樂視的計畫充滿了期待。而與百度一樣,樂視將會與哪家傳統車企合作,將以LeUI為基礎的超級汽車從概念轉化為實際產品,也很值得關注。畢竟現在傳統車企與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不斷聯姻,也證明了兩大領域已經找到了共同發展的交集。
相信再過幾年,我們也許會看到頂著互聯網品牌或技術的汽車,出現在樓下的馬路上,而這些汽車要麼渾身上下充滿了“智慧”細胞、要麼是無人駕駛、又或是純電動汽車。當這些汽車真正的走入我們的生活時,科技將又一次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點評:同樣也是要和傳統車廠合作,但樂視的切入點應該不是大數據,這不是它的強項,而是多屏合一的娛樂體驗,以及樂視的生態系統,話說回來,這個對於智慧化汽車真的重要嗎?
Uber的無人駕駛計程車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作為新興的網路汽車租賃服務公司,Uber對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熱情同樣高漲。今年2月,Uber宣佈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在匹茲堡建立Uber高級技術中心,該中心的專案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與設計,以及各種汽車安全技術。
雖然目前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並不像谷歌那樣,已經取得非常實質性的突破,但是Uber首席執行官Travis Kalanick表示,未來將會把旗下所有租賃用車,都換成無人駕駛汽車,這樣會節省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從而大幅降低使用者租車需要承擔的費用。
點評:Uber的興趣基本還是在自家業務的範圍內,更多的還是優化出行,以及交通服務,無人駕駛對於現在的Uber司機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最近,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剛剛表態,對於特斯拉來說,讓汽車實現無人駕駛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
目前,特斯拉可以說是純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了,而電動汽車與無人駕駛汽車一樣,都是汽車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自然特斯拉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Elon Musk表示,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其實要比人類駕駛高了許多,而且實現的難度,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大。Musk甚至認為在遙遠的未來,無人駕駛將會徹底取代人類駕駛員,同時交通事故發生概率也會大幅度降低。
Musk之前還表示,特斯拉計畫成為第一家,為用戶提供自動巡航功能的汽車公司。“我認為,在你真正會購買的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特斯拉將會成為領導者。”他說。
點評:看看Musk熱衷的領域,就知道特斯拉一定會走上無人駕駛這條路,但這方面的投入很大,而特斯拉卻正陷入銷售困境。
蘋果的Titan神秘項目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目前蘋果絕對是科技廠商,進軍汽車領域消息中處於風口浪尖的廠商。不管是從特斯拉挖角工程師秘密組建“Titan”團隊、還是在加州總部附近建立研發基地,蘋果關於汽車的一切動向都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今年年初,在美國加州和弗洛裡達州分別有人親眼目睹了蘋果旗下裝有攝像頭的神秘旅行車在馬路上遊蕩。蘋果將會進軍汽車市場的消息也從此開始不脛而走。
雖然現在蘋果的汽車項目,還處於初期籌建階段,但是據說這個團隊有首席設計師Jony Ive親自領導,並且已經投入了上千人的團隊,開始研發電池項目,其中還包括了前福特高管Steve Zadesky、前賓士研發部門主管Johann Jungwirth、和前特斯拉機械工程經理David Nelson等,業界的頂尖人才。再加上已經被外界熟悉的CarPlay作業系統,都讓蘋果生產汽車產品,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蘋果的電動汽車內部代號為“SG5”,並且目前已經脫離了概念階段,進入到了實際研發階段。
點評:老實說到現在,也沒有人搞清楚蘋果到底要做什麼,如果蘋果真的出了汽車,並且到時候蘋果品牌的價值,依然如此之高,估計會是很多科技土豪,趨之若鶩的玩具,就像當初的特斯拉一樣。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车智汇】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应该是啥样?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被大家所熟悉,而谷歌對於該領域的研發已經有幾年的時間,它由Google X實驗室主導,甚至現在已經在加州進行了上路測試。而目前來看,雖然傳統車企雖然也在研發許多,能夠幫助駕駛員更輕鬆開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但是似乎只有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才能算是真正的“無人駕駛”。
其實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算是一種機器人,通過各種複雜的感測器感知當前的路況和周邊的環境,然後將數據傳回到CPU,再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對情況做出綜合判斷,再將命令信號傳輸給電傳系統。而電傳系統根據信號操控機械裝置,最後機械裝置操控車輛做各種動作。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使用的是鐳射感測器,感知的資料非常準確但是造價成本偏高。而目前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在高速公路上已經可以順利完成測試,而更大的難度則來自於路況更加複雜和多變的時區。
而想要做好這一點,更多的還是要依靠人工智慧演算法,對於各錯縱複雜狀況的不同應對。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主要設備包括雷達、車道保持系統、鐳射測距系統、紅外攝影機、立體視覺系統和GPS/慣性導航系統等。
從谷歌的策略來看,推出屬於自己的谷歌汽車可能性並不大,而谷歌是想要通過研發出一套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賣給傳統汽車廠商和其它感興趣的企業,同時再通過新的平台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商業模式。

點評:在無人駕駛方案中,相比傳統車廠的方案,谷歌應該是最理想化最貼近大眾的,不過好像動作慢了一點,無人駕駛的賓士都開到矽谷地盤了,谷歌的諜照卻還只是那麼兩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