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 什麼是雲?什麼是物聯網? 你咁ㄟ霧煞煞?

施正偉

雲可以幫你做生意嗎?物聯網可以增加你的競爭力嗎?

這幾年市場上一些「潮詞」,包括雲端、物聯網、大數據,這些潮詞不僅很多LKK聽嘸,就連潮男潮女也不見得可以搞清楚。

或許,你可以把這些潮詞去「孤狗」一下,或你習慣「雅虎」一下,但保證很多人看完網路上任何的定義、解釋之後,不但不會變成專家,反而可能會更加霧煞煞。



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可以做什麼?
物聯網肯定是最近非常熱門的流行詞,從股市名嘴的分析、報章大力推播報導,到所謂台灣物聯網聯盟的成立,似乎產業們都在寄望物聯網,可以為台灣連年的悶景氣,帶來一股活力,甚至是靠它翻身的希望所在。

物聯網在還沒有到達成熟化與普遍化的階段,好像已經被「神格化」了。有一次拜訪中興保全教育訓練處的練文旭協理,他提到物聯網目前似乎只是一個概念,物聯網就字面意義看,不是一個可立即拿來用的東西,再深入去看也不能稱作是一種技術。

 台灣物聯網聯盟

簡單地說,物聯網是不是一個可以販賣的東西;或說物聯網是不是一個可藉由它來進行銷售的一個媒介?如果不是,物聯網離「商品化」仍存在一個距離。有人說「智慧家庭」(Smart Home)就是物聯網最直接的實現,那請教如果要實現智慧家庭,我要去哪裡買?是3C賣場?還是傳統的家電通路?或是找安裝水電空調的弱電工程商?還是我該找提供保全服務的保全公司與物業管理公司?如果上述的答案都可以輕易地描述出來,那物聯網真的就神了!

上週分別在3S Market的內部,及幾家業者拜訪的討論中聊到,物聯網至今好像大家都在炒概念、講架構、談技術,但似乎很少著眼於「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如果物聯網是一個新產業,那它的Business Model會是什麼?如果消費者目前還不能夠很具體去買到物聯網的產品或服務,或許就代表B2C的營運模式上不成熟;而又是不是因為物聯網的B2B還沒有成形,所以B2C也就相對模糊?

www.pedroquintanilha.com.br

另外,消費者最CareService,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又擺在什麼位階?似乎B2BB2C之間,又衍生一個B2SS2C的空間,值得大家來探討。

實際上這才是位居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經銷階層或營業店面,最關心的議題,到底物聯網我能不能拿它直接來賣?但是目前市場的話題,這群這些直接與市場接觸的第一線銷售階層,卻難以參與到。

「雲」又是什麼?
當最近大家或許沉浸在物聯網的媒體炒作下,之前的Internet4G電信網路的議題,是不是退燒、退流行了?當把「智慧化」的大前提加入,顯然物聯網只是必要條件,但卻不是充分條件,各式網路包括Internet與電信網路都是必要條件,而這些網路的連結,不管是1 + 11+N,這樣的基礎才能達到所謂的智慧化。

不管是1 + 11+N,舉例來說物聯網與電信網的「共通」或「共同」的平台在哪裡?沒錯,那個「哪裡?」應該就是─ 雲。但大家在「炒雲」,是否把各式網路間的「共通」或「共同」的平台給「炒勻」了嗎?

同樣我們可以看到,架雲的議題也只停留在形而上的探討,包括是該公有雲或私有雲,還是混合雲的糾結上做文章,但是有了雲對消費者有什麼意義?對最直接的生意有什麼助益?似乎在產品與服務的功能、特色與應用,賣雲與買雲的人,仍存在很多的雞同鴨講的模糊與矛盾上?所以買了雲,只是架雲,卻無法真正駕雲!

blogs.citrix.com
架雲是用錢可以解決的事,但駕雲是有再多的錢,卻不一定駕的動。如果你的企業正要架雲,這個雲絕將會是一個Service導向。而這個Service如果沒有Value,這個雲只會是耗掉你企業資源與利潤的烏雲,不會是帶給你多重效益與多方邊際利潤的彩雲。

有人把雲定義為是網路儲存,如果只是儲存,那只是資料檔案該存在哪裡的議題,是存在自己電腦的硬碟上;抑或有多元存取與大量異地資料存取的需求,必須採用NAS的架構。而如果要用到雲端的存取,雲端儲存要用到的必要條件又是什麼?這不是只有單純成本的考量。個人的電腦與NAS等,這是以不公開或封閉性的限定存取角度,但如果你考慮要使用到雲,那就會是涉及公開存取的角度,不管那個雲叫公有或私有。

或有人說存到雲,比存到NASSAN等要經濟便宜。我個人認為要用到雲儲存,不應站在成本的思考點,不管兩者孰貴或孰便宜,而是要思考你的雲要給誰用?而又該給什麼內容?而這個內容比起你的企業網站,更要具備即時性與互動性。因為雲是可運算的機制,而網站只能被動地張貼。

以下是我去年參加一場研討會,會中主持人要大家思考對雲的探討:

過去賣電視機的廠商,與消費者銀貨兩訖後就沒有任何關係了,直到這個消費者下次要再買電視時,可能才能再有機會接觸。家電廠商為了與消費者加強平日的互動關係,於是想到建構一個「購物雲」,讓這個消費者不但只買電視機,甚至可透過這個「購物雲」,買到這家公司相關的家電產品或服務。

有趣的事情來了,這家廠商並沒有自己的實體銷售通路。這個消費者是在「阿坤3C賣場」買的,而這家賣場也建了一個「服務雲」。你認為消費者會想跟什麼雲往來較多?實際上,這個case study沒有標準答案,但卻給想要建雲的廠商,一個策略的思考與考驗。怎麼說?

家電廠商的「購物雲」絕對不能傷害到賣場的「服務雲」,否則「阿坤3C賣場」不再銷售這個家電廠商的產品,這個家電廠商反而得不償失。所以這個家電廠商不但要拉攏消費者,同時也要兼顧銷售夥伴的合作關係。所以它建這個雲必須站在「產業鏈供需合作」的基礎上。


為什麼要來探討雲?
市場在變,但至今我們的銷售模式變了多少?而不容否認,智慧手機、平板的出現,已經顛覆了很多過去我們的消費習慣。間單的說,這是行動化、網路化所帶來的效應。而雲正是這些效應下,所產生的平台。

雲的議題不應只在公有雲、私有雲及混合雲,站在產業鏈合作的制高點上,一個位居供應階層的廠商要建雲,需要考慮的是「一個雲系」的建構,而不只是建構一個「孤雲」,甚或變成浮雲與流雲。 

物聯網是不是台灣科技產業的救世主?似乎很多廠商希望把他操作成這樣的方向,但有了物聯網是不是就不用其他的網路?顯然不是。而管理物聯網的平台在哪裡?建立雲,可能是一個可期待的路。但如果所建的雲不是一個整合多網的管理平台,或沒站在一個結合實體供需產業鏈的角度上,這個雲只會是一朵孤雲。而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他要一朵孤雲能做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