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8年起,坐落於加州科技中心帕羅奧圖的未來研究所(IFTF)就開始説明各種組織為未來做準備。每年,它都會對未來十年進行預測,研究世界會在未來十年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我們往往用“對未來的見解”來瞭解研究所的工作,但其實回顧過去對未來的預測,也很重要。那麼,十年前IFTF的預測有哪些?哪些成為了現實,哪些是無稽之談,哪些仍需要我們努力呢?
IFTF 2005年的預測長達86頁,其中一些驚人的準確。報告中預言了城市計算的興起,如,人們使用移動技術來探知城市污染和犯罪的情況。我們見證了這項技術基於app而興起,這項技術使用戶可以提醒社區,或當地政府路上有坑洞,行動空氣污染感測器也可以上傳資料到眾源的app上。
報告中還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可怕影響作出了警告,這在目前還表現得不明顯。2005年的報告大致跟2015年的報告相似,都提到了會有更多洪澇災害、熱浪、水土流失等等。IFTF對氣候變化的研究相對於其他主題而言較少,但要記得:《難以忽視的真相》這部使公眾開始認識氣候變化電影,是2006年才出現的。當然,與2005年相比,我們也並沒有為改善氣候做出多大努力。
IFTF正確預測了所謂“集體智慧”工具,如社交網路 (當時稱為“社交軟體”)、“網路日誌”和照片博客。報告中預測將一同崛起的還有社交書簽服務,如Delicious,但這並沒有成真,Delicious現在也是掙扎著生存。相反,我們現在都是靠社交網路推薦有趣的網站和小說。
IFTF有一些短期預測相當準確,如隨處可見的手機、智慧手機、“可穿戴資料”(我們現在說可穿戴技術,如健身追蹤器),共用經濟、自製廣播和電視節目的興起等。
很多預測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如為極端環境或殘疾人研發的人類外骨骼、智慧公路和高速公路、全息顯示器和嵌入式大腦晶片。幸運的是,時間表上那些災難,比如對互聯網進行限制、導致百萬人民死亡的生化災難等,並未應驗。
有些東西恰恰是不可預測的。報告中認為流感的大規模流行可能會導致數百萬人的死亡,這是完全合理的推測。然而,根據埃博拉病毒的情況來看,它“最初相當令人恐慌”,但“相對較快地就平息了,並沒有導致大批群眾死亡”。
點擊此處查看完整報告。
via f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