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 SHARP 擬 2017 年量產“自由形狀顯示器”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譯者:小凱
夏普拟2017年量产“自由形状显示器”
顯示器技術領域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創新,但不管是電視電腦,還是智慧手機,這些設備所採用的螢幕基本上還都局限在矩形設計之內,如今這一現狀有望被顯示器巨頭夏普改變。
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稱,夏普計畫在2017年對最新研發的“自由形狀顯示器”(free-form display)進行量產,這種顯示器能夠被塑造成各種形式,比如圓形的電視螢幕或曲面的手機螢幕等。
就實際應用來說,夏普的自由形狀顯示器比較適合汽車的儀錶盤。通過打破沉悶的傳統矩形設計,儀錶盤的螢幕不僅能夠大幅瘦身,而且可以更為“有機”地融入到汽車的整體設計之中。
www.geeky-gadgets.com
夏普在顯示器技術領域的創新反映出日本消費電子產業正在發生一些比較明顯的改變。隨著電視、個人電腦和相機等產品對螢幕的需求不斷萎縮,包括夏普、松下索尼日立在內的日本顯示器廠商都在試圖抓住汽車行業這一潛在的螢幕市場,以便在未來數年內繼續保持增長。
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轉變,除了對電動汽車和氫動力汽車採取更為嚴格的環保標準外,汽車內部還整合了更多的感測器和攝影機等電子元件,從而不斷提升司機的安全度和舒適度,這些轉變都在逐漸模糊電子產品和汽車之間的界限。“我能夠明顯感覺到終有一日這兩個產業之間不會在存在任何界限,”豐田公司的車輛控制系統研發主管稻垣莊司正(Shoji Inagaki)說道。
對於夏普而言,在經歷了2011年到2012年之間的顯示器業務大跌(年營收暴跌80億美元)之後開始關注車載顯示器領域,目前這塊業務已經頗具規模。近年來,夏普已經將主要業務轉移到為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提供中小型顯示器上,同時公司希望能夠繼續提升在車載顯示器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此外夏普還表示未來將會在該領域避免重蹈當年在電視領域的覆轍。
夏普公司自由形狀顯示器業務總裁伊藤泰久(Yasuhisa Itoh)表示:“以往我們比較關注螢幕的顯示性能,但是消費者對這一點卻不明就裡,更不明白其價值所在。”有不少批評者認為日本的電視廠商過於迷戀提升螢幕的畫面品質而忽視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相比較而言,來自亞洲的競爭對手卻通過“低價格+普通畫質”的策略贏得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所以未來我們也要像競爭對手那樣向關注顯示器設計方面逐漸轉移,”伊藤泰久說道。
在過去的20年間,夏普一直在為汽車和飛機領域的客戶供應螢幕,該公司認為未來汽車廠商會出於加強汽車安全性的需要而為其安裝更多的攝像頭和感測器,而這都將會增大其對車載螢幕的需求。
來自摩根士丹利MUFG證券的資料顯示,目前包括日立、松下和富士通在內的日本電子產品廠商7%16%的銷售額來自汽車相關產品。MUFG證券認為“相對於需求波動較大的電子行業來說,汽車行業的訂單更加穩定,週期也更長,所以後者對於電子產品廠商來說更具吸引力”。
為特斯拉提供電池的松下公司計畫讓公司汽車業務部門的營收到2019年財年實現翻番,達到170億美元的規模,占公司總銷售額的20%左右。除了電池之後,松下的汽車業務還包括車載螢幕、車載娛樂系統、攝像頭、感測器和雷達等。今年10月份,松下收購了西班牙汽車零部件製造商Ficosa,計畫未來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有大的突破。
索尼公司的汽車相關業務一直落後於其他日本電子巨頭,但其比較關注的是能在車載圖像感測器領域有大的增長。儘管索尼剛剛對個人電腦、電視和智慧手機等業務部門進行大規模的重組,但是圖像感測器仍然是索尼為數不多的增長型業務之一。索尼公司CEO平井一夫(Kazuo Hirai)也表示:“未來我們還將在圖像感測器領域繼續投資,除了智慧手機之外,我們還計畫擴大圖像感測器的應用範圍,比如汽車和可穿戴等。”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日本的電子企業目前正面臨著比較激烈的競爭環境,因為包括穀歌、蘋果、IBM和英特爾在內的科技巨頭都已經盯上了汽車這個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的新市場。同時,風投機構也正在逐漸加大在新興汽車技術領域的投資,比如以色列的汽車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初創企業Mobileye近幾年來就在風投的大力支持下幹得風生水起。
法國巴黎銀行的分析師正弘若杉(Masahiro Waka­sugi)認為,隨著汽車由於安全問題而被召回的事件的頻發,汽車廠商對汽車安全性越來越重視,這將會讓日本企業受益,“日本電子廠商在產品品質的控制方面確實擁有一定的優勢,”正弘若杉說道。
數十年來,日立和松下已經通過與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合作獲利頗豐。儘管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向來在零部件採購方面比較保守,大多仍傾向於選用本土的電子產品供應商,但隨著整個汽車產業結構的變化,日本的電子廠商也不得不面臨來自全球其他國家競爭對手的挑戰。“如今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零部件,”豐田的稻垣莊司正說道,“所以如果我們不得不去同時關注現有的和新晉的供應商,否則我們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